分享

我们到底该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竞争?

 长沙7喜 2015-10-27



开学已经俩月了。“静观育儿”微信上一位妈妈焦虑地问:

“我孩子现在读学前班,我担心他跟不上,怕老师不喜欢他,该如何帮助他不掉队才好呢?从开学到现在,我每天都陪他写作业,他累我也累。最近开始,他做题目都会先看看我,特别不自信,这样让我更加火大,操碎了心啊!现在社会竞争这么大,我不希望他……”

为了保证孩子不被同班同学落下太多,为了确保老师不批评自己的孩子,这位妈妈每天早晚都会单独给孩子出题目。刚读学前班的5岁多的孩子,每晚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多复习一个小时的数学与拼音,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还要再把头一晚上做错的重温一遍。

这个案例,我听起来都觉得压抑。脑中浮现的一个画面是:为了提高孩子的竞争能力,这位妈妈不惜采用“抢跑”的方式,拽着孩子的衣领,陪孩子一起踏上了一条她所幻想出来的跑道上。

这个妈妈其实自己对于生存是有很多焦虑的。她把这个焦虑,整个儿转移到了孩子身上。同时,她也把自己的无助感投射给了孩子。孩子果然变得“无助”起来。比如妈妈自己提到的,孩子开始在做一个题目之前,要先看一看妈妈,妈妈确认后,他才敢下笔。孩子的表现,反过来又会让妈妈确信,“孩子的确需要我的帮助,没有我处处操心他怎么办?”于是,整个事情就陷入了恶性循环当中。

想想就让人唏嘘。

的确,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里。父母关注孩子的竞争能力,这很好。但是,我们到底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竞争呢?下面的文章,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有育儿问题,留言就好。


避免给孩子太多情感负担

回到本文开头那个案例。作为独生子女,唯一的那个孩子承载着妈妈高度的关注。物质上无条件满足的同时,孩子的心灵空间也被妈妈侵占了。妈妈的忧虑和期待太沉重了,孩子接不住,他很害怕自己哪里会做错了,也搞不清楚如何做才能让妈妈放松一些、开心一点。于是,他干脆呆在那里,一切等妈妈做决定。最后,连本属于自己的学习,孩子也拱手交给妈妈去做决定了。这样的孩子,他们还未开始走向竞争,其实就已经放弃了。而催逼他们放弃的人,恰恰是自己的父母。


如果可以,给孩子兄弟姐妹,或者,一起成长的固定的小伙伴

现在,但凡写“二胎”如何养的文章,都会很火,原因不外乎“物以稀为贵”。的确,现在能够拥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可算非常幸运的孩子了。

兄弟姐妹之间有着天然的竞争关系。这对提高孩子的社会化、竞争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很常见的,一个孩子吃饭一般都是父母跟着屁股后头喂,两个孩子吃饭却很容易出现“抢饭吃”的局面。比如,一个家庭里,老大考上了大学,往往老二、老三也会跟着考上大学。

日常生活中,兄弟姐妹间的竞争会无处无在。潜移默化,竞争意识会内化到孩子们的血液里,成为一种本能。而且,这种竞争不用父母刻意去教,孩子自然就会了。这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又一明证。

当然,没有兄弟姐妹的,也可以通过准时让孩子入园、为孩子和他的同学提供更多玩耍、交流机会等,去为孩子营造群体成长环境。

父母要做父母该做的事,避免和学校教育重叠

父母可以为孩子做什么?尽量无条件爱孩子,接纳孩子原本的样子,为孩子找到兴趣所在并给以鼓励和支持。获得爱和尊重的孩子,内心能量会非常强大;能够有幸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孩子会从中吸取丰富的、富有竞争力的自信心。

最忌的,是父母没有做上述,反倒去做和学校教育重叠的事,比如永远在关注孩子学校里头的成绩,排名,今天做错了几道题,明天是不是该上个课外补习班,等等。

这样的孩子也许看起来会比较好胜。但我们必须知道,这是被大人刻意“比较”出来的,是过重的得失心,并非真正的竞争能力。

孩子们必须要在家庭里,获得不同于学校的情感的关注和支持。如果孩子在学校接触的都是学习,回到家从父母口中听到的还是学习,那么孩子要么崩溃,要么变得麻木,要么会非常叛逆。

引导孩子,有能力面对挫折

很多父母会把“挫折”视为洪水猛兽。他们担心“失败”会打击孩子,于是像母鸡一样支起大翅膀,无微不至地关注孩子可能遭遇到的挑战,尽可能地替孩子在前进道路上打扫障碍。

这些父母必须了解,人生路上不如意十有八九,孩子总要长大。现在就把孩子养在温室里,只会让孩子未来竞争力全无,因为他们不曾经历过任何的历练。

每个人一路上都会遇到很多障碍,也会遭遇很多“失败”,但那都叫经历,或者叫经验。换些比较沉重的词,那也只是“问题”、“困难”,或者小的“挫败”。我们的竞争能力恰是在这样的经历中成长起来的。

如果因为一件事情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就叫做失败的话,那遍地都是失败者了。

怎样才是真正的失败者?我曾经讲到过:

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人,或者通俗说,是没有自知之明的人,他们是失败者。

总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人,他们是失败者。

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整日自怨自艾、缺乏价值感的人,他们是失败者;

不能正常履行自己的社会功能,即不能与他人建立合作、信任、尊重的关系的人,他们是失败者。

所以,请引导孩子积极地面对挫败。当孩子在一个方面失败了,抱抱他们,告诉他们这是常会发生的事。然后,再为孩子在其他方面寻找机会,帮助孩子获得更多成功体验。要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有些时候,我会比不上别人,但我其他方面也比别人厉害。整体上说,我仍然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教会孩子帮助别人、懂得替别人的成功鼓掌

现在这个社会,靠一个人单打独斗是无法真正胜出的。这是一个讲求合作、共赢的时代。不用多说,每一个父母肯定都明白。

每次带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不妨多关注孩子“照顾他人、帮助他人”的时刻,并及时给以表扬。

一场比赛,如果你的孩子输了,陪他接受结果,并鼓励他去给胜利者鼓掌、祝贺。

谁知道在未来,真正的胜利者会是谁呢?

此前,关于孩子们的竞争,静观育儿还有一篇旧文,是从孩子“攀比”现象入手聊的,也一起分享给大家:

我们该拿争强好胜的孩子怎么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