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象浑穆北碑书法

 鸿墨轩3dec 2015-10-28

气象浑穆北碑书法

发布者: 书法屋

摘要: 气象浑穆北碑书法 自西晋永胳之乱后,中国北方地区进入战乱之中,直到公元439年,拓跋魏统一北方,结束了长期混乱的局面,世称北魏或后魏。北魏后又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接着北齐取代了东魏,北周取代了西魏。公元577 ...
气象浑穆北碑书法

    自西晋永胳之乱后,中国北方地区进入战乱之中,直到公元439年,拓跋魏统一北方,结束了长期混乱的局面,世称北魏或后魏。北魏后又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接着北齐取代了东魏,北周取代了西魏。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北方又重新统一。从北魏到一比周,因与南方的宋、齐、梁、陈四朝的南朝政权相对立,史称北朝。
    因北朝币厚葬,而日.位佛之风盛行,故刻碑之风极盛,遥接东汉余绪。北朝碑刻书法,以北魏和东魏鼓为丰官,千姿百态,风格多样。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揖》‘扣盛赞其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志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针血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经过康有为等清代书法家的提倡,北朝书法在清代大放异彩,“魏碑”也因此而成了一种书体的代名词。
    北朝碑刻从几形式{几来区分,大致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摩崖刻石四大类。
    北朝碑刻中丰碑数狱并不多,早期以《中岳高灵庙碑》、《吊比干文》为代农,风格古拙厚垂:中晚期以《张猛龙碑》、《贾思伯碑》为代表,风格奇肆端庄。


    《中岳高灵庙碑》(图4一19),北魏太安二年(156)十二月认,现在河南仔封离山中岳h}i内。碑文正书23行,行50字。此碑为存世最早的北魏碑刻,传为寇谦之书。此碑字体介于隶、楷之问,占拙率真,是隶t?i向楷书过渡的典型字体。川笔以方为上,间融圆笔,笔力沉着,行笔白然,结体豪放不羁,粗犷奇肆,一派天真烂漫之趣。来源 书法屋:www.shufawu.com。
    《张猛龙碑》(图4-20),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522) 't:,是晚期魏碑的代表作,也足北碑中址有影响的碑刻之一。碑在山东曲ti.孔庙,碑额方笔大字“魏兽郡太守张府群清颂之碑”3行12字,方峻劲挺,气势作凡。碑阳正书24行,行46字,碑阴刻立碑人题名,有行书笔意。《张猛龙碑》碑阳书法,已开隋店楷书之先河,结体严谨,字形趋长,横画坚实,方起方落,笔势呈左低右高、左紧右松状。正中见奇,敛而能纵。其碑额、碑阳、碑阴书法各不相同,力求变化而相互辉映。后世书家多推崇此碑。康仃为作其为“正体变态之宗”,列其为“精品上”。杨守敬云:“《张猛龙碑》招炼方折,碑阴则流宕奇特。”


    墓志指记有死者姓名、籍贯和生平的放在墓中的石刻。墓志是北魏碑刻书法的典型样式之一,其数量之多,书体之丰富,均为北魏时期所独有。其形体呈方形,下底!几盖,底刻志铭,盖刻标题,是北魏以后墓志的定制。比较著名的北魏墓志有《元显儁墓志》、《元倪墓志》、《张玄墓志》、《崔敬邕墓志》、《刁遵墓志》等。


    《元显儁墓志》(图4-21),北魏毖〔武帝延昌二年(513)刻。1918年在洛阳出土.现藏南京博物院。北魏墓志无论选石、镌刻均极有讲究。书写之初,石血先须打磨平整,打磨后的石而则易于书写,加之石块体积不大,可置于室内镌刻。因此墓志书法往往笔锋清晰,提按顿挫明显,而不像同时期的石窟题记,受石质和镌刻条件限制,效果受到影响。北魏墓志不仅书法精美,其形式和装饰也非常讲究。如墓志出现志盖,志盖和志石四周刻有纹饰等。《元显儁墓志》则将志与盖合成为龟形,镌制诡奇,为历代志石中所仅见。该志盖题“魏故处士元君墓志”。志文19行,行21字。书法用笔方峻清劲,锋颖秀拔,结体偏长,排叠规整。章法行列匀齐,应规入矩,为典型北魏书风。

    《张玄墓志))(图4-22)刻于北魏普泰元年(531),全称《魏故南阳张玄墓志铭》。清时因避康熙帝玄烨讳,故又称《张黑女
志》。原石久佚,传世仅存剪裱孤本。现藏上海博物馆。此志书法结字以横势为主,字多左右开张,外宽内紧,奇正相生,随意自然。点画收敛含蓄,兼带隶书笔意。布局疏朗,气字轩昂。何绍攀评曰:“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妙,无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者。”来源书法 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古代往往在山崖或石碑_t几开立雕造佛像,或浮雕佛本生、经变故事等,有的还雕有供养人或造像铭记,说明造像的原因。此种碑刻铭记称“造像记”。造像记以洛阳伊胭山龙门石p的北魏造像题记为代表。著名的有《始平公造像记》、《孙秋生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魏灵藏造像记》等。
    《始平元公造像记》(图4-2)为龙门诸品之首,碑在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内。为北魏孝文帝太和二译·二年(498)刻,共10行,协行20字,正书阳文,有方界格,额题“始平公像一区”,6字,亦阳文。这在北魏石刻中极罕见。此碑笔法脱尽隶意,线条方折果断,锋怂毕露,患肆雄张结字紧密,中宫缩紧,撇捺伸展,敏侧生动。此记是北碑方笔II法的典型,以阳刚之美流传于世。康有为《J“艺舟双批》云:“遍临诸品,终之《始平公》,极意峻宕,什格成,形体定,得其势雄力厚,一身无靡弱之病。”

    北魏碑刻书法的另一宝库为摩崖刻石,摩崖文字刻在崖壁或岩石卜.石而或稍加打麟修钻,或顺若自然石面书丹刊刻,Is法往往囚势布气,巧拙天然。北朝摩崖刻石书法,以陕西褒城的《石门铭》,山东掖县的云峰山诸刻石、《泰山金刚经》等址为著名。

    《石门铭》(图4-21),北魏永平二年(509)刻。正书,28行,满行22字。此铭书法圆浑劲挺,结体、布自不拘锥齐,就摩崖石势而书丹凿刻,章法布置极为白然。川笔圆III寓方,方圆兼备,字形趋扁,略取斜势,撇得飞逸奇伟,卓然不群,与汉《石门颂》神采有异曲同工之妙。康有为在《)’一艺舟双析》中列其为“神品"',并称赞“《石门铭》飞逸奇浑,分行疏宕,翩翩欲仙”,认为它是“飞逸浑穆之宗”。康氏书风亦即得力于此。
    云峰山石刻指分布在山东掖县的云峰山、太基山、平度市的天柱山和青州市的玲珑山的诸石刻文字。这些石刻文字,有的是碑文,有的是题诗、题名和题记。相传大多都是北朝著名书家郑道昭及其子郑述祖所书。


    《郑羲碑》(图4-25),又名《郑文公碑》,碑系摩崖刻石,有二石。一在山东平度县天柱由,称为上碑;一在山东掖县云峰山,称为下碑。两碑书风一致,内容稍有不同,上碑字形较小。二碑均是记述郑羲生平事迹之文。下碑刻于北魏永平四年(5日).额题“荣阳郑文公之碑”,撰书人无确切记载,一般认为是郑羲之子郑进昭所书。上犷犷体为正书,一书法结字宽博端庄,笔力迟涩雄强,于圆丹劲挺中含篆隶遗意。清包世臣评日:“北碑休多旁出.《郑文公碑》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除《郑文公碑》外,《论经书诗》足郑道昭又一摩崖巨制。I内容为郑逆昭自作五言论经诗。来源书法 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公元550年,北齐取代了东魏。北朝书法至北齐时发生了一些变化,碑刻大都以隶书为主。隶书在北魏时期即已废而不用,而在北齐时却骤然增多,几出现了长篇f可制的隶书刻经。隶书的复兴,是北齐书法的一大特色。最能代表北齐刻经规模的刻石应数《泰山经石峪余刚经》(图4-26),佛经刻在山东泰安泰山东南麓山峪花岗岩溪床上。字大径尺,大多数字为纵约35厘米,横40-60厘米,形体呈扁形。据民初拓本统计,存960余字。字体属隶书,间有篆、楷、行草笔意。气势雄浑,厚实朴茂:用笔饱满,笔笔中锋,圆润凝炼:结字以团势为主,不作开张之态,四周聚敛;笔画安排上正歌互川,疏密相生,移挪避让,生动活泼。杨守敬《学书迩言》评云:“北齐《泰山经石峪》,以径尺之大书如作小楷,纤徐容一与,绝无剑拔弩张之迹。擘窠大书,此为极则。”
    北齐盛行刻经之风至北周未减,北周时期最著名的碑刻为山东的“四山”刻石和徂徕山刻石。“四山”指位于山东邹县的铁山、岗山、葛山和尖山。这些刻石内容除佛经外,还有题字和题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