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对于中药学习之鄙见

 liliuzeng 2015-10-28

很多中医爱好者因为中医的独特安全神奇的疗效所痴迷,为了保卫家人以及自己的身心健康往往自己都买一些中医药书籍看看,但是茫茫书海,写中药药性书籍多如牛毛,而却容易导致自我的迷失。


更奇怪的一种现象是,我今天看到一味药菊花,他可以明目,也可以清火我就买来泡泡茶,结果有的吃好了,爱之有加,有的没治好,还拉肚子了,后来吃吃干姜汤就好了,就喜欢这味药,有些长期便秘,看见决明子可以明目又可以通便,就买来吃了,结果导致肠胃更加虚弱,便通了反而变成下利了,有些人认为这个药有这个功效,那么药也有这个功效,就一股脑儿放在一起,以为功效增强了,岂不知他们各有治疗方向,把握不好一锅端,结果只能是伤害自己,反倒让自己失去了对中药的兴趣。


其实用单味药用的最好书就是神农本草经了,但是它的内容还是比较的粗糙,不能很好的告诉人们具体应用这种药物的指征,但是即使你了解了一味药的作用也不代表你能够很好的运用它来配伍组方。


就像我之前写过的一篇关于大黄的文章,这在我的订阅号第一个菜单栏中的中医天地里有。大黄作用非常多,但是一个特点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就是他和活血药在一起就是祛瘀,他和利水药在一起就是去除水饮的作用,而且这些作用是需要超过6g以上的伎俩才行,如果是止血止泻,止痛就得用小于3g 的剂量。


这些是简单的化学,但是化学也不能够说明中药的原理,以为有些药物是不反应的,比如治疗小儿夜啼的中药-----金戒指,他是惰性金属,在水里煮它是没有反应的,可是缺少它就没有了药效,简单来说,这个药是影响其他水中物质的变化而变化的,或者是另外一种特殊的能量场,可是我们却无可探知,就算需要探知,那也得一个过程,我们只能知道他如何应用,何时应用它。


那么问题就解决了,对于中药我们所要了解的是那些书上的药性,而我们真正要懂得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如何去使用这一味药才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学中药,我们需要在具体情境中去理解,所以这就很难简单用语言来描述,那么跟师临床体会是很重要的了,用药习惯是很重要的,那么对于初学者,我们学习中药时,对于单味药物的应用,我们可以参考书上的,比如菊花是用来清热解毒明目的,也就是肝火旺导致的眼睛干涩不适时就可以用到,那么如果脾胃虚寒,肾亏导致的水不涵木的肝阴虚火旺就不能使用菊花,所以对于我说的一些人体器官什么寒什么虚的,这些都是中医的基础,你只要了解什么样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症状可以代表脾胃虚寒,肾亏等等你就可以代入上面的逻辑中。‘



简单的说就是你要治疗的主要毛病,主要症状,必然会有其他伴随的症状用来佐证你产生这个症状的原因,那么我们针对的是这个主要的原因去解决标的问题的。


那么如果用到方子 里,那么不是简单的药物堆砌,而是得通过合理的搭配用药才能显效,这就是需要了解一味药在具体情境中的运用,那么这时候就得学习一本书,那就是伤寒杂病论,当然对于一味药的了解是基础,学习伤寒论,就可以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哪些药物配合就可以有作用,这样慢慢体会,就会融会贯通,不可一蹴而就。


就像学习外语,你会一个个的单词,不行,你还得融入具体的语境中才能学会真正的一门外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