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界

 万事如意f7qf26 2015-10-28

当然,小卫今天可不是为了“打痘痘”才写这篇文章的,二而是要为大家介绍一种极易招惹痘痘的体质——湿热体质。


什么是湿热体质

湿热体质是指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看中医时,我们常会听医生说“湿热”。那么,什么是“湿热”呢?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所谓“热”,则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湿热体质的高发人群为南方的人群,南边的气候有时就如同是在一个大蒸锅中,但湿热体质的形成并不完全是气候的因素,自身的饮食、生活习惯等因素才是关键。所以,平时仍需时刻警惕注意,才能防患于未然。

湿热的人脸上总是油光满面,看起来不清爽,而且很容易长痘痘。脸上起痘,背后、臀部也起小疖肿,大痘下去后,新痘又起来了。我们形象地称之为“长痘族”。这种体质的人一般体形有些偏胖,行动起来比较缓重。心气却很急躁,容易发火。明明没吃什么东西,但是常常觉得嘴巴里发苦,而且喝再多的水也常觉得口干,伸出舌头来看看,舌苔发黄还很腻。吃东西喜欢口味重的,爱吃辣,但是吃了辣就容易“上火”,眼睛里出现红筋,还会便秘。对于湿环境或气温偏高,尤其夏末秋初,湿热交蒸的气候较难适应。长期居住潮湿的地方或者处在温度高湿度又高的气候里,都容易变成湿热体质。而喜欢吃甜食和肥腻之品,或长期饮酒的人,多属湿热体质。


湿热体质有什么特征

1.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2.形体特征形体偏胖居多。

3.常见表现主症:平素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舌质偏红,苔黄腻,容易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兼症:心烦懈怠,眼筋红赤,大便燥结或黏滞,小便短赤,男易阴囊潮湿,女易带下量多,脉象多见滑数。

4.心理特征性格多急躁易怒。

5.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火热等病证。常见于现代医学的痤疮、慢性胃肠疾病、黄疸、尿路感染、前列腺疾病、慢性妇科炎症等。

6.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湿环境或气温偏高,尤其夏末秋初,湿热交蒸的气候较难适应。

看看你是否湿热体质

1. 你面部或鼻部有油腻感或者油亮发光吗?

2. 你脸上容易生痤疮或皮肤容易生疮疖吗?

3. 你感到口苦或嘴里有异味吗?

4. 你大便黏滞不爽、有解不尽的感觉吗?

5. 你小便时尿道有发热感、尿色浓(深)吗?

6. 你带下色黄(白带颜色发黄)吗?(限女性回答)

7. 你的阴囊潮湿吗?(限男性回答)

如果你的答案绝大多数与标准答案相同或者非常接近,则可判定为此体质。

药物养生——清热祛湿

湿热体质又可分为湿重于热、热重于湿和湿热并重几种类型。湿重的人治疗药物以化湿为主,常用药有滑石、生甘草、杏仁、薏苡仁、白蔻仁、茅根等;热重的人治疗药物以清热为主,可选用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紫花地丁、黄芩、黄连、葛根等;湿热并重的人治疗药物是清热利湿的,如藿香、车前草、淡竹叶、滑石、溪黄草、鸡骨草、木棉花等。祛除湿热的药物,药性偏寒凉,不能久服。中成药有甘露消毒丹、君太口服液、清热祛湿冲剂、溪黄草冲剂等,这些药物都不能久服。如果舌苔不那么黄腻了,小便已经变清了,炎症不明显了,就不要服了。

1.甘露消毒丹

组成:飞滑石、绵茵陈、淡黄芩、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

用法:水丸,成人每次6 ~9 克,3 ~7 岁儿童每次2 ~3 克,7 岁以上每次3 ~5 克,1 日2 次口服,或用布袋包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化浊。

适应证:主治湿温时疫,邪在分气。症见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肿,身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呕吐泄泻,小便淋浊,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咽喉炎、百日咳、流行性感冒、消化不良、菌痢、伤寒、尿路感染、急性结膜炎等疾病。

2.香苏正胃丸

组成:广藿香、紫苏叶、香薷、陈皮、厚朴(姜炙)、枳壳(炒)、砂仁、白扁豆(炒)、山楂(炒)、六神曲(炒)、麦芽(炒)、茯苓、甘草、滑石、朱砂。

用法:口服。1 次1 丸,1 日1 ~2 次。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功效:解表化湿,和中消食。

适应证:用于小儿暑湿感冒,症见头痛发热、停食停乳、腹痛胀满、呕吐泄泻、小便不利。

3.二妙丸组成:苍术、黄柏

用法:口服,1 次6 ~9 克,1 日2 次。

功效:清热燥湿。

适应证:用于湿热下注之腿膝疼痛、脚气肿痛、湿疮、带下、淋痛、阴囊湿痒等病症。

结语:有时候你把什么放下了,不是因为突然就舍得了,而是因为期限到了,任性够了,成熟多了, 也就知道这一页该翻过去了。因为中医可以治疗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疾病,还有心灵的医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