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医案探讨(热入血室)

 驿站hi0688 2015-10-29

1“血室”的含义热入血室的发病因素

  对于血室,历代医家见解不一,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一是以成无己、方有执为代表,认为血室为冲脉。如成无已曰:“血室者,营卫停止之所,经脉留会之处,即冲脉也。”其理由是因为胸胁下满如结胸状,以冲脉起子气冲,并足少阴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二是以柯为代表认为血室为肝。如云:“血室者肝也,肝为藏血之脏,故称曰血室。”其理由是胸胁是肝胆脉所循行的部位,“热入血室”有胸胁下满之证。三是以张介宾,陈自明为代表,认为血室即子宫。如张介宾云:“子户者,子宫也,俗名子肠,医家以冲任之脉盛于此,则月事以时下,故名曰血室。理由是原条文中一再提及妇人经水适来适断。四是以唐容川为代表,认为血室在脐下丹田处?

  结合本病的临床特点,个人认为,血室除了子宫病变之外,尚包括与其相联属的脏腑经脉,如肝、冲任二脉功能失调的综合性病变。因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而肝为藏血之脏,司血海、主疏泄;肝的经脉绕阴器.布两胁,与任脉相交于曲骨穴,通过任脉与胞宫相连,且肝的藏血充足与否都可直接影响到月经;另外,冲任二脉起于胞宫,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说明冲任二脉与月经的正常与否有重要的作用。从热入血室一病的临床表现看也不是仅仅限于子宫的病变。如其症状有“寒热往来如疟状,”“胸胁满如结胸状。这些都不是限于在子宫的病变。   

    热入血室的发病因素,仲景谓系妇女因伤寒或中风,恰值经水适来适断,邪热乘虚陷入所致。历代医家对此也有所发挥。如吴又可在《温疫论》中说:“新产亡血过多,冲任空虚,与夫素善崩漏,经气久虛,皆能受邪,与经水适断同法。”黄树曾说:“热入血室,不仅伤寒中风有之,即杂病也有此候。如妇女经后忽病如狂,腹时痛胀。昼则明了,夜则梦呓,即是热入血室。”张景岳认为:“妇女伤寒或劳役,或怒气发热,适遇经行,以致热入血室。”(《景岳全书·妇人规》)上述诸家对热入血室的发病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仲景学说。

    然而,妇女在热病期中,经水适来适断者颇不少见,但不一定都成为热入血室的证候。《内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热入血室能否形成,主要与患者素日经气的盈虚有关。正如杨栗山在《伤寒温疫条辨》中说:“妇人经气所虚,邪得乘虚而入,故病热入血室为多。”一般来说,素体不足,经气虚弱,加之劳役过度,情志过极,从而导致冲任不调,或肝失疏泄,或胞宫功能紊乱,即构成了热入血室的先决条件。在此基础上,如因经行之时,或新产之后,感受风寒、风热之邪,或外感期间月经适来适断,即可导致外邪余热乘虚陷入,与正气相争,搏结于血室,形成热入血室的證候。

2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根据仲景所述内容,结合临床实践体会,热入血室的临床表现可归纳为月经情况、发热类型、神志异常、胁腹症状四大类,辨证要点有血之虚实、邪之寒热、部位之深浅三大点。

2.1月经情况

2.1.1月经与受邪时间

    月经与受邪时间可分为月经来潮刚至感受外邪,月经期已止感受外邪,月经期未至,感受外邪后困热盛而致月经来潮』种类型。一般而言,第一种是外邪乘势传入血室,血因邪结,属血实证;第二种为邪乘虚陷入血室,邪胜正亏,经气不振,属血虚证;第三种由邪热亢热,扰动血室,迫血妄行所致,属实热证。

2.1.2月经猝止与自行

    月经猝止与自行,主要是指月经适来感受外邪者。月经猝止不行,是邪热搏结于血室,必有瘀血,当“随其实而泻之”;月经照常自行者,虽发病而不必治其经血,但治其邪而病自愈。即“热随血泄”是也。

2.1.3月经量过多与淋漓不尽

    月经量过多与淋漓不尽.均系热入血分,迫血妄行所致。前者属热盛,后者为邪热未清,此时应忌用补益,正如杨栗山所谓:“妇人伤寒,汗出表除,热入血室,扰其荣血,经水过多,不受补益。”(《伤寒温疫条辨》)

2.2发热类型

    热入血室总属外感范畴,故发热为临床所必见。至于其发热类型,则因热邪陷入部位之深浅而不同。浅者留于少阳,则表现为往来寒热如疟;深者结于厥阴,则现热深厥深。也可因热蕴血分,而表现为日晡或夜间潮热者,故《温疫论》说:“至夜但发热而不谵语者,亦为热入血室。”

2.3神志异常

    心主血,肝藏血,心主神,肝藏魂,热入血室,循经而上扰心神,或邪入肝经,均可见有谵语如狂,或昼清夜作,或烦躁不安,夜寐呓语,或神识忽清忽昧等神志异常的表现。如仲景论热入血室有四条,其中三条均有谵语症状。宋·许叔微云:“邪气传入经络,与正气相搏,上下流行,或遇经水适来适断,邪乘虚入于血室,血为邪所迫,上入肝经,肝受邪则谵语而见鬼。”(《普济本事方》)吴鞠通也指出:“热病经水适至,十余日不解,舌痿饮冷,心烦热,神忽清忽乱,脉右长左沉,淤热在里??”(《温病条辨·下焦篇》)叶天士更强调:“热陷血室之症,多有谵语如狂之象。”(《外感温热论》)总之,神志异常的症状,也为热入血室所必见,惟有轻重之别,轻者仅为心烦神昧,重者则神昏谵语。

2.4胁腹症状

    肝经“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少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灵枢·经脉》)热入血室,邪滞肝经者,可见有胸胁胀满如结胸之症,热与血结,瘀阻胞宫,则有小腹胀痛拒按之症。如《伤寒论》143条所云:“??胸胁下满,如结胸状,此为热入血室。”叶天士也说:“热邪陷入,与血相结者,必少腹满痛,身热必重,身之侧旁气痹,连及胸背,皆为阻室。”(《外感温热论》)均指出热入血室常可出现胁腹症状。

    总之,热入血室证虽然临床表现纷纭复杂,但主要症状仍不外乎以上四个方面,四者中又以2、3两项为必见症,这是辨证的要点所在。

3治疗

    在热入血室的治疗上,仲景只有一方一法,一方即小柴胡汤,一法是针刺期门穴。刺期门在《伤寒论》中共有5条,除热入血室2条外,尚有第108条、第109条、第142条,其治疗目的均属泻肝之热,即“随其实而取之”。正如宋·许叔微所说:“经水适来适断,邪气乘虚而入血室,??今邪逐血并归肝经,聚于膻中,结于乳下,故手触之则痛,非汤剂可及,故当刺期门也。”(《普济本事方》)吴又可也说:“血因邪结,当刺期门以通其结,以柴胡汤治之,不若刺者功捷。”由此可见,仲景以针刻期门穴治疗热入血室证,既方便简捷,又疗效显着。遗憾的是后世医家,不能刺,不善刺者,比比皆是,就连许叔微本人也承认“予不能针,请善针者治之。”既然有不能刺、不善针,那么必须要用药物来替代,故有创方或在小柴胡汤基础上加减拟方。如《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说:“不能针刺者,以清热行血汤治之,其方即桃仁、红花、丹皮、五灵脂、生地、甘草、穿山甲、赤芍也。”《伤寒瘟疫条辨》亦云:“不善刺者,以小柴胡汤加栀子、丹皮、归尾、桃仁、红花、益母草、穿山甲以消之。如热盛神昏,但头汗出者,加酒大黄,微利之,以有瘀血,故头汗出也。”

    至于药物治疗,后世医家在仲景的基础上代有发挥,辨证日详,治法渐备,而不拘于小柴胡汤一方。如张景岳提出五种不同证候的治法。即“热因外邪由表而入者,宜一柴胡饮或三柴胡饮,或四柴胡饮,或良方黄龙汤加生地酌而用之;若或怒,或劳,火由内生,其人多汗而无表证者,宜保阴煎、清化饮、六黄汤之类加减主之;若病虽渐愈,但元气素弱,而热有未退血未止者,宜补阴益气煎。或补中益气汤;或脾气素弱宜归脾汤,血气俱弱者宜十全大补汤,庶无误矣;若血热多滞者,宜小柴胡汤加丹皮、红花、当归。”(《景岳全书·妇人规》)叶天士则指出:“若热邪陷入,与血相结者,当宗陶氏小柴胡汤去参、枣,加生地、桃仁、桂肉、丹皮、或犀角等;若本经血结自甚,必少腹满痛?.,小柴胡汤去甘味药,加延胡、归尾、桃仁;挟寒加桂心;合滞加香附、陈皮、枳壳等。”(《外感温热论》)《温热经纬》引申其义,谓“邪人血室,仲景分浅深而立两法,其邪深者,云如结胸状谵语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是从肝而泄其邪,亦即陶氏之所谓血结胸也;其邪浅表者,多往来寒热如疟状而无谵语,用小柴胡,是从胆治也。盖往来寒热,是少阳之证,故以小柴胡汤提少阳之邪,则血室之热,亦可随之而外出。以肝胆为表里,故深则从肝,浅则从胆,以导泄血室之邪也。”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温病学家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仲景的学说,而且有所创新。强调温热之邪与伤寒来路不同,认为温热之邪化热最速,热与血结。易于伤阴,病情较为复杂。并针对温热之邪陷入血室的不同情况,提出了治疗原则。如王孟英在《温热经纬》中所说:“经水适来,因热邪陷入而搏结不行者,此宜攻其血结;若经水适断,而邪乃乘血舍之空虚以袭之者,宜养营以清热;其热邪传营逼血妄行,致经未当期而至者,宜清热以安营。”叶天士更是用气血两清的玉女煎,育阴养气之复脉法,护阴涤热之缓攻法,治疗温病的热入血室证。吴鞠通继承叶氏之学,全面梳理后将温病热入血室列为四条(即《温病条辨·下焦篇》第27、28、29、30条)并冠以方名,使之成为温病热入血室证辨证施治之典范。

4结语

    综上所述,热入血室证,虽有伤寒、温病之分,但总须依据热势之轻重,邪陷之深浅,病机之虚实,以辨证施治。以透邪彻热,使不与血相结为治疗原则,而临诊不惑,认证无误是关键之所在。故凡诊治妇人疾病,无论是外感六淫,还是内伤七情。时刻勿忘对月经情况的询同,若有精神异常者,更要倍加警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误诊误治情况的发生。正如《广温疫论》所说:“凡妇人受疫,但见昼日明了,夜间谵语,即当询其经期,以防热入血室之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