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道人生无再少 胸怀天地有长春

 生命中不能没 2015-10-29

谁道人生无再少 胸怀天地有长春 —— 杨再春书法艺术欣赏

谁道人生无再少 胸怀天地有长春 —— 杨再春书法艺术欣赏

谁道人生无再少 胸怀天地有长春 —— 杨再春书法艺术欣赏









谁道人生无再少 胸怀天地有长春 —— 杨再春书法艺术欣赏

谁道人生无再少 胸怀天地有长春 —— 杨再春书法艺术欣赏

谁道人生无再少 胸怀天地有长春 —— 杨再春书法艺术欣赏

谁道人生无再少 胸怀天地有长春 —— 杨再春书法艺术欣赏

谁道人生无再少 胸怀天地有长春 —— 杨再春书法艺术欣赏

谁道人生无再少 胸怀天地有长春 —— 杨再春书法艺术欣赏

谁道人生无再少 胸怀天地有长春 —— 杨再春书法艺术欣赏

谁道人生无再少 胸怀天地有长春 —— 杨再春书法艺术欣赏

谁道人生无再少 胸怀天地有长春 —— 杨再春书法艺术欣赏

谁道人生无再少 胸怀天地有长春 —— 杨再春书法艺术欣赏

谁道人生无再少 胸怀天地有长春 —— 杨再春书法艺术欣赏

谁道人生无再少 胸怀天地有长春 —— 杨再春书法艺术欣赏

谁道人生无再少 胸怀天地有长春 —— 杨再春书法艺术欣赏

谁道人生无再少 胸怀天地有长春 —— 杨再春书法艺术欣赏

杨再春,字墨人,1943年8月生,河北唐山人,中国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摄影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始人之一,享受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教授,北京书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副总干事长,原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教授,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美术家”和“爱心市民”荣誉称号。

1968年始,杨再春先生先后师承郑诵先先生、黄高汉先生,刻苦研习汉隶、魏碑,王羲之、王献之行草书以及黄庭坚、米芾、董其昌等诸家法帖,其书法“凝重中有飞动,庄严中寓活泼”,“重笔如山石坠地,轻盈如燕子点水”,近年来其书法作品被众多海内外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

1976年底杨先生与刘炳森、范曾、苏士澍等共同创建“北京书学研究会”;1980年至1981年又于“北京书学研究会”基础上共同草创“中国书法家协会”;同时,组织并参与了在沈阳的中国第一届全国书法展。

1985年,他多年研究心得《行草章法》出版发行后得到书界和社会广泛好评,被誉为“中国书界章法研究第一人”,该书先后再版几十次,发行500多万册。之后,他陆续编著的《字的结构与章法》、《行书笔法与兰亭序贴》、《草书笔法与符号》等40多专著、工具书,总发行量超过1500万册,尤其是《墨迹章法通览》、《杨再春书法》两部书启功先生亲自审阅并题写书名。

1990年始,先后担任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书法系列讲座主讲,并多次应邀前往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瑞士、美国、澳大利亚、南非、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举办讲学和个人书法展。

杨先生多年来潜心研究书法的同时大部分精力都致力于书法教育的普及工作,对书法人才的培养,注入极大的心力,他先后收纳学生百余人,并通过各种书法及硬笔书法书籍的出版,为青少年的书法学习提供帮助。作为中央电视台主讲老师,1990年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组织《中国书法系列讲座》的播出,先后滚动播出三年之久,同时配合出版四本教材,对全国书法的普及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影响了一代人,可以说拥有海内外上千万学生。

杨先生大半生与墨有缘,经过几十年积极地深入群众与生活,增加了杨先生对书法艺术具有广泛性问题的认识。从而,他的书法作品逐渐走向了社会的雅俗共赏的方向。他认为,书法艺术既然能具有时代感,能体现出某种文化,其基础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如果一意地去追求生、涩、怪、癖,就会游离于社会之外。正因如此,他力求思想性与时代特征的结合,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他的艺术生命是在墨与纸的黑白之间练就的。由于他长得魁梧、肤色黝黑,每天又几乎被如烟如缕的墨香所缠绕,因此,不少朋友称他是“墨人”。久而久之,“墨人”便成了他的笔名。既然是笔名,就多少体现了他对一种事业执着追求的程度,并同时在追求中折射出一种性格与气质。

不满足于读万卷书的他,10年前喜欢上了摄影,先后驱车几十万公里到西藏、青海、新疆、云南、内蒙、东北、山东、贵州、安徽等地拍摄摄影作品近10万张,真正做到了行万里路。现如今,年过七旬的杨先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年的丰富经历,使得书法创作更加炉火纯青,将书法融合到摄影、诗歌中,使多种艺术形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作出了更多杰出的作品。2004年杨先生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2008年任“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副总干事长。

*******

万壑千岩归健笔

龙威虎震入灵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