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角望 2015-10-29

重瞳子

◎ 重瞳子

枣树,在我们乡下极为常见,记得祖屋堂前即有一棵,那株瘦弱的枣树,长得就像六七岁的孩童,但树枝上的枣子,却有牛眼睛那么大。记得一年秋日,祖父叫我们去摘枣子吃,男孩子负责上树摘枣,女孩家在树下拿着竹篮,接枣子,个个争先恐后,你抢我跑,一向寂静的台院,变得喧闹起来。坐在堂前的祖父,望着一群叽叽呀呀的子孙们,笑得合不拢嘴,他露出的雪白假牙,在慈悲如水的秋阳中,更显得洁净如许。可能,在中国人所追求的快乐中,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快乐,乃是天伦之乐。中国人未沾染基督教的“原罪说”,做人并不是赎罪,亦不是受苦,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人生是五味皆参。但此种天伦之乐,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就像老屋的倒塌,鲜少再能有此场景。

枣,是中国原生之果树,其种类繁多,《尔雅》记“壶枣、要枣、白枣、酸枣、齐枣、羊枣、大枣、填枣、苦枣”等十来种。据考古发现,裴李岗文化遗址的炭化枣核,距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从此可看出,枣树最早发源于黄河流域,且也可说明,中国人很早就食枣,作为一种充饥之果。如《诗·豳·七月》云:“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诗经·魏风·园有桃》记:“园有棘,其实之食。”不止如此,枣在周朝还作为朝祭及嫁娶的仪礼之果品,《周礼·天官·笾人》云:“馈食之笾,其实枣。”《礼记·曲礼》载:“妇人之贽,脯、脩、枣、栗。”《仪礼·士昏礼》记:“妇执笲枣栗,自门入,升自西阶进拜,奠于席。”据何休注《公羊传》载:“礼,妇人见舅姑,以枣、栗为挚;见女姑,以腶、修为挚。”不过,新妇馈赠舅姑枣栗的习俗,至汉代,由“撒帐”取而代之,其意义也从馈赠舅姑,转为祝早生贵子、多生贵子等象征意义。也就是在汉代,枣树的播种范围,从黄河流域扩大至长江流域,并通过丝绸之路,一路向西前行,最远至伊朗等地。

或许,在现代人眼中,枣,实在是不足为奇。可在古中国人看来,枣树乃是神仙之果品,枣树散发着道家之气,其树或其食皆是非凡无比,这在古籍中比比皆是。《史记·封禅书》载:“李少君以却老方见上,少君言上曰:‘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汉武帝内传》记:“七月七日,西王母当下,为帝设玉门之枣。”《神异经》云:“北方荒中有枣林焉,其高五尺,子长六七寸,围过其长。熟赤如朱,乾之不术,气味甘润,殊于常枣。食之,可以安躯体,益气力。”《关令尹喜内传》云:“老子西游,省太真,王母共食玉文之枣,其实如瓶。”《神仙传》载:“吴郡沉羲,为仙人所迎上天,云:‘天上见老君,老君赐羲枣二枚,大如鸡子。’”到了魏晋之时,随着枣树栽培基地的扩大,枣之命名更是琳琅满目,《广志》载:“东都穀城紫枣,长二寸。西王母枣,大如李核,三月熟,众果之先熟者也。种洛阳宫后园。河内伋郡枣,一名虚枣,一名安邑枣。东海蒸枣、洛阳夏白枣、安平信都大枣、单父枣、梁园国夫人枣。大白枣,一名曰慼咨,小核多肌;三星枣、骈白枣、灌枣,此四者,官园所种。枣有狗鸡心、牛头、羊矢、弥猴、细腰之名,又有玄枣、大枣、崎廉枣、桂枣。”

枣在傅玄的眼中,是“素华离离,朱实甚脆。色如霜雪,甘如含蜜。”在水果中,我对枣子不是很感兴趣,吃不出傅玄的那种味道。只是记得童年那次的摘枣子,那种难得再有的场景,如今回味起来,却有甘如含蜜之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