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说的可怜的孩子,不是指贫困地区连温饱都没解决的穷孩子,也不是指父母在外打工跟着爷爷奶奶在家的留守儿童,而是指被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宠爱着的城市孩子。 以我的小孙女为例,一岁就送东方爱婴早教班,三岁不到就去学舞蹈,五岁又去学钢琴,以后上幼小衔接班,学汉语拼音、绘画、书法、英语等等。 上了小学就更辛苦了,现在的学校为了提高在社会上的名次,对孩子的文化学习抓的很紧很紧,从一年级下半学期开始就要孩子天天写日记,在学校网站上发博客,天天通过短信、QQ群给孩子的家长布置家庭作业,背诵古诗等。孩子的父母还嫌不够,每天另外给孩子增加什么《实验班提优训练》、《江苏密卷》、《口算小状元》等一系列课外作业,非把孩子训练成学霸不可。 我每天下午四点钟去学校接上小学二年级放学回家的小孙女,进了小区来到我家楼梯口,孩子哀求我说:“爷爷,让我在楼下玩十分钟好吗?”看到孩子的可怜样,我不能不答应。但我知道,半个小时后,她的爸爸或者妈妈就会打电话来询问孩子在干什么,有没有在完成学校和他们布置的作业。 星期天双休日孩子也不能闲着,上午学英语,下午去上舞蹈课,晚饭后上钢琴课。 每天晚上,妈妈都不辞辛苦的辅导孩子的作业,做着许许多多的课外题。孩子不听话就训斥,甚至要揍她,有时搞得孩子哭哭啼啼,跑到奶奶这里寻求庇护。作业完成后逼着孩子弹半个小时钢琴,练半个小时舞蹈基本功。 现在的八零后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远远超过了我们那一代对子女的要求,一定要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回顾我们的童年,虽然生活贫困,有时吃不饱,穿不暖。但却有着自己的欢乐。上学没人接送,放学回来,放下书包便和同伴们玩耍,不到吃饭时不回家,晚饭后也经常在路灯下捉迷藏,似乎没有学习的压力和烦恼,整个小学六年就是这样度过的,上了中学也没有现在这样的竞争压力。而我们这一代人很多也是有知识、有文化的,有本领的,不少人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 当然,这些话跟儿子媳妇讲是没有用的,他们会说,大家都这样做,你不这样做,你的孩子就竞争不过别人,就没本事,就考不上理想大学,就找不到体面的工作,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可能我的心太软,我真心可伶这些被折腾的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