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年秋播小麦生产技术意见

 燕儿cf 2015-10-30
2015年我县夏熟小麦生产克服了播期迟、后期气候条件差、病害发生重等不利因素,抓住了冬季气温偏高和早春雨水充足等相对有利的气候条件,狠抓了春季田间高效管理和抗逆应变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促进苗情转化,全县小麦生产再夺丰收。据省统计定案数,全县小麦实收面积为84.77万亩,较去年的84. 66万亩增0.11万亩,增0.1%,面积为历史最高;实收单产为418公斤/亩,比上年419公斤亩减1公斤,减0.2%,单产水平蝉联全省县级排名第二位;总产35.43万吨,与上年35.47万吨基本持平。
  总结今年夏熟小麦丰收的主要经验:一是得益于高产增效创建、保护价收购、良种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保持稳定,扶持有力;二是得益于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普及应用,坚持主动抗灾应变不放松;三是中前期气候条件较为有利,越冬期积温高促进了晚播小麦苗情转化,在播期严重偏迟的情况下实现了壮苗足穗,促进了大面积平衡增产。但是,小麦生产上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突出问题:一是上茬水稻让茬迟,小麦适期播种面积小,晚播小麦面积大,严重制约高产稳产;二是秸秆还田配套技术不到位,严重影响播种质量和壮苗基础;三是渍害、纹枯病、赤霉病、倒伏、高温逼熟等自然灾害威胁年年都可能发生;四是大面积生产普遍存在用种量过大、肥料施用不合理等不良种植习惯仍占一定的比例,技术到位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在连续增产的高起点上,明年夏粮生产连续增产的难度较大。
  秋播工作事关明年夏熟乃至全年粮食丰收的基础。只有狠抓秋播工作落实,打好明年夏粮丰收基础,才能赢得全年粮食生产主动权。今年小麦秋播生产指导思想是:以强化政策落实、稳定面积为基础,以优化品种布局、抢抓秋播进度、主动防灾应变、提高播种质量为重点,以落实主推技术和高产创建为抓手,加强主推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推广,努力扩大技术到位率和覆盖面,全面打好秋播基础。具体技术意见如下:
  一、突出主推品种,优化品种布局
  优良品种的普及推广是夏熟丰收的重要基础。依据省推介的主推品种目录,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周年粮食高产高效的要求,应坚持全面推广春性红皮优质中筋小麦品种的原则不动摇。秋播小麦品种全面推广应用丰产稳产性好、增产潜力大、抗倒能力强、综合抗病性好的扬辐麦4号,搭配种植高产稳产、优质中筋小麦品种扬麦16,扩大示范综合丰产性好、熟期早的强筋小麦品种扬麦23。确保优质高产中筋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95%以上。
  二、抓好秸秆还田,提高整地质量
  秸秆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也是培肥地力的有效措施。但如果秸秆还田不到位,将严重影响小麦播种质量和壮苗安全越冬。提高秸秆还田水平,关键在于农机农艺要配套。根据近年来的成功做法,应采取大拖配反转灭茬旋耕机翻埋深旋稻秸还田技术。在措施上,一是田间要及时断水。前作水稻要在收获前7-10天断水。二是水稻收获机械要加装切碎、匀铺装置。碎草切碎长度控制在5-8厘米以内,留茬高度10厘米以下,碎草匀铺不到位需人工铺助撒匀。三是大机深旋灭茬埋草,提高整地质量,创造小麦适播条件。旋耕灭茬埋草关键在于机械动力要足、墒情适宜,应选用80马力以上动力机械配反转灭茬旋耕机翻埋深旋稻秸还田,中低速行驶,确保旋耕埋草深度达到15厘米以上,防止稻草富集于播种层,尽最大努力杜绝小型手扶拖拉机旋耕埋草作业。四是适当增施氮肥。在正常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加施总施氮量10%左右的氮肥,以防止秸秆腐熟过程耗氮影响壮苗。五是播后适度镇压。播后适度镇压可确保种、土紧密结合,防止吊空苗及土壤跑墒,是防止干冻死苗的重要措施。应大力推广应用麦田专用镇压器镇压。
  三、适期适量播种,抢抓秋播进度
  适期播种是确保壮苗越冬、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我县小麦适期播种范围为10月25日~11月5日。近几年来,受上茬水稻让茬迟影响,小麦总体茬口偏晚,播种季节很紧,秋播工作要突出“抢”字。我县土质粘重,播后要及时开挖内三沟,主动窨水确保一播全苗;遇到连阴雨天气,应及时排干田间积水,应及时排干田间积水,保证适墒抢播。坚持适期适量播种,防止盲目增加用种量。适量播种是确保适宜基本苗、建立高效群体、实现足穗的重要措施。适宜的播种量因根据播期、播种质量、肥水条件等因素灵活调节。高产、超高产栽培,应在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播种量,以最少基本苗实现预期足穗。大面积生产上,适期播种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2万~16万之间;迟于播种适期,要适当增加播种量,每晚播一天增加0.5~1万基本苗,最多不超过预期穗数的80%(晚播独秆栽培,最多不超过25万基本苗)。适期播种种子发芽率正常情况下,可根据“斤种万苗”原则确定播种量;10/25-31日适期早播的,实行精量播种,亩播量6-8公斤;11/1-5日适期播种的,实行半精量播种,亩播量8-10公斤;晚播、气温较低条件下田间出苗率下降,斤种成苗6~7千,需适当加大播种量。要大力推广机耕、机播专业化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播种量精确调控,提高播种均匀度,根据墒情调节播深,防止深籽、露籽、丛籽,确保一播全苗,实现齐苗、匀苗、壮苗。
  四、突出主推技术,强化集成示范
  根据省小麦主推技术,结合我县实际,明确重点,强化宣传培训和示范推广工作,因地制宜将主推技术落到实处。重点推广:小麦机械条(匀)播高产栽培技术、小麦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秸秆还田小麦全苗壮苗技术、晚播小麦独秆栽培技术等四大技术。同时,要因地制宜加强主推技术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提高播种质量是壮苗和高产的重要基础,在土壤墒情适宜、稻草离田或稻草还田质量好的条件下,尽可能使用条播机作业,主推机条播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要积极培育并充分发挥机耕作业专业化服务优势,大力推广机条(匀)播,高产创建万亩片小麦要努力全面推广使用机械条播,腾茬及时且墒情适宜的稻茬小麦,采用条播机精细播种,并适当扩大行距至25厘米左右;腾茬较迟、土壤含水量较高(土壤相对持水量大于80%)的稻茬小麦,大力推广机械均匀摆播。
  五、施足基肥苗肥,提高运筹水平
  根据我县土壤磷钾含量较为丰富的土质特点,集成应用测土配方与高效施肥技术。采用“施足基肥、重施拔节孕穗肥”的V型施肥法。就是指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小麦生产上传统的冬季腊肥、返青肥或起身肥等中期施肥,改为重施拔节孕穗肥,使其占小麦总施氮量的40%左右,在前期早发的基础上,巩固分蘖成穗,促进壮秆大穗,有效减少小花退化,增加每穗粒数,确保中期稳长、后期不早衰,降低中期投肥造成的旺长倒伏、病害危险,实现小麦高产稳产。根据我县优质中筋小麦的特点,总施氮量大面积生产掌握每亩16~18公斤,亩产500公斤以上高产田块18-20公斤。氮肥施用比例宜采用基肥:壮蘖肥(或平衡肥,主茎3叶至5叶期施用):拔节肥5 : 1 : 4的运筹方式,高产田块宜采用基肥:壮蘖肥(或平衡肥):拔节肥(倒3叶施用):孕穗肥(剑叶抽出一半施用)为5 : 1 : 2 : 2的运筹方式。氮磷钾比例为1 : 0.4~0.6 : 0.4~0.6,磷钾肥运筹以基肥:拔节肥5~7:3~5为宜,品质、产量协调性较好,经济效益较高。晚茬麦稳氮后移技术:亩施纯氮16公斤, N : P2O5 : K2O比例为1 : 0.6 : 0.6;氮肥中基肥占30%,分蘖肥(主茎3叶至4叶期施用)占15%~20%,拔节肥(倒3叶施用)占20%~25%,孕穗肥(剑叶抽出一半施用)占30%。磷、钾肥的基肥:追肥为5:5,追肥在倒3叶期施用,追肥宜用多元高效复合肥。
  六、主动抗灾应变,促进高产稳产
  主动抗灾应变是小麦丰收的重要经验。要树立全程抗灾减灾意识,从秋播开始打好抗灾基础。适期适量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实现壮苗越冬,是最重要的抗灾基础。除此之外,还应当落实好以下抗灾应变措施:一是种子处理,防病壮苗。针对小麦散黑穗病、纹枯病等系统侵染病害与土传病害发生情况,选用相应药剂拌种处理;适期早播小麦也可适用化控制剂拌种,促进生根、发蘖、壮苗。二是三沟配套,排涝降渍。“麦田一套沟,从种喊到收”是我县小麦丰产丰收的宝贵经验。播后适时机械开沟,每3~4米开挖一条竖沟,沟宽20厘米,沟深20~30厘米;距田两端横埂2~5米各挖一条横沟,较长的田块每隔50米增开一条腰沟,沟宽20厘米,沟深30~40厘米;田头出水沟要求宽25厘米,深40~50厘米,确保内外三沟相通。板茬播种或还草田块需通过减少竖沟畦宽,提高内三沟开沟密度和深度,增加沟系取土量和对畦面覆盖,防止露籽现象。三是加强播后镇压与覆盖,防冻保苗。秸秆还田稻茬小麦播后要镇压到位,提高种子和土壤紧密,促进齐苗全苗和保墒防冻,确保安全越冬。稻茬小麦尤其是板茬直播和稻田套播小麦,要增施土杂肥或增加沟泥、秸秆覆盖。四是科学化除。麦田杂草要以秋季化除为主、春季补除。播后芽前墒情适宜时,封杀化除。越冬前对播种时未封闭化除或效果不理想、杂草达标田块,及时根据草相进行喷药化除。避开寒潮来临前用药,冷尾暖头气温适宜时打药,防止药冻害的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