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惠州书院对联集锦

 江山携手 2015-10-30

丰湖书院

  丰湖书院,位于广东惠州西湖境内。前身为聚贤堂,宋淳祐四年(1244)知州赵汝驭建于州治归善县城,祀陈尧佐、陈偁、苏轼、唐庚、陈鹏飞、古成之、张宋卿、留正、许申、苏过、陈权、陈焕日等十二先生,祠后为晞是堂,上有楼,名“第一湖山”。宝祐二年(1254),知州刘尧刚改为丰湖书院,堂礼孔子,别建十二先生祠于堂后,又于其西建六君子堂,其南辟4斋,选生徒有志向学者讲习其中,以州学教授兼任山长。景定三年(1262)知州林畔建亭于其前,名“如沂”。元大德三年(1299)山长黄赵孙重建。明洪武初改为县学,书院遂废。清康熙三十三年(1695)重建书院于西湖,院内有亭、榭、台、沼,为憩息之地,后院荒废。嘉庆六年,知府伊秉缓重建,仍取名“丰湖书院”,院中建有澄观楼、乐群堂、夕照亭和浴风阁。1922年院毁,不久又建,改名惠州中学,后改为惠州师范。建国后改为惠阳地区师范。文革时期改为会议招待所。1978年复为惠州师范,1979年改为惠阳师专,1993年改为惠州大学。明清时期,惠州文风颇盛,丰湖书院是惠州的最高学府。自创立以后,虽屡经兴衰,但“从者云集,人竞向学”,培养出颇多有成就的学子,对惠州的文化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是岭南著名的书院之一。据府志记载:惠州府于宋代中进士者53人,明代44人。清代以来,惠州更是人文蔚起,名士辈出,在诗文、书画、金石等各方面都取得较大的成就。现校园前面建造的古朴牌坊,其匾联石刻为嘉庆(1801年)清代名士宋湘撰写。匾额“丰湖书院”,楹联“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书法庄重灵秀,浑厚超逸。

学焉得其性之所近;
览者将有感于斯文。

  • 清代伊秉绶题头门

人文古邹鲁;
山水小蓬瀛。

  • 清代宋湘题二门

从来此地比洙沂,况拓开近水天光,四面春宜风沐;
自后何人更苏翟,只记取前峰灯火,千秋名共湖山。

  • 清代宋湘题三堂殿

画桥碧阴,明漪绝底;
绿杉野屋,好风相从。

  • 佚名题玉带桥

文字有神揭星汉;
圣贤以道证人天。

  • 清代宋湘题院舍
 

关心一郡衣冠,在诸公鼛鼓三年,敢言劳苦;
回首十弓榛莽,见多士琴书四壁,得忘由来。

  • 清代宋湘题院舍

万间广厦庇来新,问秀才老屋深灯,他日几逢贤太守;
百顷平湖游者众,看后学洙情沂思,有人重起古循州。

  • 清代宋湘题院舍

 

其它主要书院简介

  天泉书院 位于广东惠阳,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参议周应治创建。因该处“湖水拍天,一碧万顷,望之若天然,故名天泉”。院舍5楹,号舍、膳堂、浴室俱备。择博士之贤者督导诸生,辨质疑难。周应治亦常至院与肄业士子谈道说理。订有学规,敦促诸生遵守。置有学田,以资助各地来院肄业生徒。

  星冈书院 位于广东龙门。又名崇正书院。原为星冈义学。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知县萧大成拓建而成,名崇正书院。有外门、大门、宣谕亭、讲堂、左右廊庑、寝室庖厨、内室、围墙。每岁常奉邑之父老子弟宣讲于其中,纂刻有学规、《礼》、《乐》诸书,延师讲课,以崇“正学”而明“人伦”。嘉庆六年(1801)五月坍塌于大水。二十二年知县师保元捐银300两倡议修复,因卸任离去未能完成。二十三年知县钟祥令再捐银100两重修,建屋三栋、两廊及书室25间,规模较前壮丽,改名“星冈”。拨官山、凹地多处为膏火之用。咸丰二年(1852)知县张希经又拔官山山田多处,以增加经费,另有铺租等亦作师生修脯、膏火费。光绪三十年(1904)改设小学堂。

  回澜书院 位于广东惠州。清乾隆八年(1743)知县陈哲建于城西南。前设讲堂,环以书室,后列高楼,为生徒学舍,左则安厨灶排茶铛,右则置亭榭植花卉;门外造奎光阁1座。九年归善知县吴尚友作《回澜书院记略》,要求诸生“严出入,戒怠荒,蓄道德,务文章,商量旧学,培养新知”。十一年负笈来学者日众,吴尚友陆续增拨学田、银两,以增修脯、膏火费用。每年馆师修脯稻谷100石,肄业生童中设学长20名,每年给膏火谷3石。仿明代国子监积分法,会课前列者积至12分补学副,又积至12分补学长,列下等者递降,以示惩罚。若会课无故不到,膏火按日扣除。宣统二年(1910)改为小学堂。


 录校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