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西·吉安书院对联集锦

 江山携手 2015-10-30

凝秀书院

  凝秀书院,位于江西新淦(今新干县)。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知县朱一琛创建,招全县诸生肄业。院中有讲堂、琢玉堂、静远楼、斋舍等建筑。

读书谈道,觉此理活泼流行,便识午水风来,金鸡月上;
入室升堂,愿多士后先修美,想见红鹅湖畔,白鹿山前。

  • 清代娄廷彦题讲堂

明月双溪水;
清风八咏楼。

  • 清代朱一深题静远楼

纵目倚层楼,枫冈叠嶂,梓岭飞峦,万仞高山跟脚,皆从实处立;
澄怀凭静阁,湘浦流云,桂湖涌雪,几湾活水源头,都自个中来。

  • 清代廖峻题静远楼
 

力学如为山九仞,高须加一篑;
行仁若法海十分,满尚纳千流。

  • 清代高积题琢玉堂

本末虽同揆,重文章先重道德,秀峰山北敬业乐群,望诸生共励曾三颜四;
行藏止一理,有经济乃有事功,紫淦城南读书求志,愿多士勿忘禹寸陶分。

  • 清代朱一深题琢玉堂

云兴书院

  云兴书院,位于江西万安。宋淳熙间朱熹尝讲学于县北门外白云寺,榜曰“云兴书社”。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万安王门“同志”朱衡、刘道、刘衍,刘岘、王萍韶、吴文惠、刘中虚等迎钱德洪讲学于此,时称云兴会。邹守益亦多次赴会。隆庆二年(1568)知县王圻重修,改名书院。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知县凌应阑重修,并置学田。其间,因地僻路隘,讲学多借馆于城内丈昌宫,以致书院年久失修,屡废屡兴。道光二十三年(1843)廖锈迁建祠于县城文昌宫之右,复捐膏火,增取生童。咸丰六年(1856)遭兵毁。

何曾饱听滩声,怅此别匆匆,笔底波澜谁继起;
安得便成夏庇,觉余怀耿耿,眼前桃李几成阴。

  • 清代丁日昌题云兴书院
 

 

渼陂书院

  渼陂是江西吉安青原区的一个古村落,约2000户人家,始建于南宋初年,已有870年历史,那一座座用青灰色砖木妆扮起来的民居、祠堂、古书院、店铺等,使人感觉到它依旧静静地躺在百年以前的历史中。古村布局错落有致,通巷呈八卦形,青卵石铺路。村内星散着28口水塘,象征着天上二十八宿。村中绿樟成荫,其中以合二为一的连理樟、老干虬枝的驼背樟、倒地复生的卧龙樟最为有名。渼陂村群岭环抱,北有富水河从古街身边向西流淌,山美水美。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授予该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渼陂村书院、祠堂林立,堪称庐陵古文化的博物馆。全村现有保存完好的梁姓总祠堂1座、房祠4座、家祠10余座,全都雕梁画栋,贴金绘色。最大的祠堂即坐落于村口的永慕堂,大门上悬匾额曰“翰林第”,门廊三开,上有飞檐牌楼,如意斗拱,石狮子守门。全部建筑为三进式,中堂为四角式抱厦,伸入天井间。堂口穹顶有一幅已斑驳的古画,是一只公鸡站立于另一只鸡的鸡冠之上,寓意冠上加冠。古书院更是渼陂村一绝,现基本保存完好的有名教乐地、文昌阁、明新书院、敬德书院、养源书院、振翰学舍等处,书院内处处有儒家格言警句。名教乐地在村子西头,为青砖灰瓦式民居,门前有高围墙,进院子后有一天井,房舍分东、西两部分,东首为一厅两厢的居室,西屋是读书堂和灶厨。面对读书堂的东照壁上有一幅圆形大瓷画,两旁有幅对联:“万里风云三尺剑,一庭花草半床书。”1930年2月毛泽东率红四军从井冈山下来后,住在这座书院内达4个月之久。他十分喜爱这幅对联,解放后还重新书写,长期挂在中南海的住所。

万里风云三尺剑;
一庭花草半床书。

  • 佚名题渼陂书院

醉门城郭虽千户;
入孔门楼第一家。

  • 佚名题渼陂书院
 

经学毓仁贤,文才堪盖世;
宫门垂德范,福寿自空容。

  • 佚名题渼陂书院

其它主要书院简介

  皇寮书院 位于江西永丰。唐代吉州官吏刘庆霖留寓永丰,始建书院以讲学。宋代其12世孙进士刘炎重修。周云、朱兴言有记。

  匡山书院 位于江西泰和。后唐长兴间里人罗韬创建。并聚徒讲学其中。后唐明宗闻“馆起东山之下,民风日善,俗成东鲁之区”,加以赞赏,令“翰林学士赵凤大书‘匡山书院’四字为匾额”,并有敕书。宋重和元年(1118)其裔孙罗宏重修。经宋至元四百年后,遭兵毁。元唐震(泰和人)以湖广庆阳州书院山长归里,重建院舍,并讲学其中。明永乐中,裔孙罗汝止、罗养吾复加以修葺,以教乡人子弟。万历三十四年(1606)裔孙罗讲重修。曾皋为记。

  龙溪书院 位于江西万安。又名濂溪书院,宋嘉祐间周敦颐通判虔州时曾与知府赵汴游赣县龙溪香林寺,后人在此建濂溪祠,以为纪念。庆元四年(1198)知县赵师逌于濂溪祠址建龙溪书院。聘刘睿为山长。元至正二年(1342)县尹周环振修复。明洪武三年(1370)知县冯胜重修。清康熙五年(1666)知县胡枢重建濂溪祠于前院,刘尚勋为记。二十五年(1686)知县黄图昌改名濂溪书院,并为记。县丞曾借书院为署,嘉庆十年(1805)知县刘俊德另建丞署,恢复书院。咸丰六年(1856)遭兵毁。

  朴山书院 位于江西泰和。宋咸淳间邑人严方子著《易说》卷十四,人称朴山先生。元初,其子严周文创建书院,祀其父。其规制一依白鹿洞书院,聚学徒于其中,主讲《易说》,先后不下20年,后毁于火。明初,严周文从孙国子学正严从礼重建,以教乡人。严从礼之孙严臧复修书院,仍聚其子弟主讲《易说》。

  安贤义塾 位于江西安福。又称安田里塾。元泰定间邑人李辛翁始建,未成而卒。天历二年(1329),其子李刚继成。该塾一仿书院精舍之制,礼殿、庑门、讲堂,斋舍各有其所,又有田百亩供教养及春秋释菜之费。吴澄、欧阳元为书院作记。

  儒林义塾 位于江西万安。又名刘氏义塾。元至元末邑人刘桂平建于邓林(一名儒林)。置田、延师,凡党里子弟,童蒙以上,悉许来学。吴澄记事称:“余考前代义塾之设,睢阳为首称,学舍四五百间,好义之家所自为而不属于官府,其后遂著天下四大书院之号。五季衰乱之余,上无教,下无学,而士之读诵传习,犹幸不废者,其功为多。今日所在书院鳞比栉密,然教之之师官实置之,而未尝精于选择,任满则去矣。养之之费官虽总之,而不能尽塞其罅漏,用匮则止矣。是以学于其间者往往有名无实,其成功之藐也。固宜刘氏义塾既不受官府之拘牵,则与睢阳之初也。”

  仁文书院 位于江西吉水。原名文江书院,明万历初张居正毁书院时售为民居。万历十一年(1583)知县徐学聚倡捐重建,更名“仁文”,邹元标为记。后知县黄流芳、沈裕相继增田、扩建、讲学。天启间,魏忠贤毁书院,锋芒直指东林、关中、江右、嶶州等院及孙慎行、冯从吾、邹元标、余懋衡等讲学人士。以其为邹元标讲学处,将房屋大部拆售,生徒在知县顾其国保护下奉邹元标栗主另立明德祠。崇祯十五年(1642)知县沈中柱复倡重建。清康熙二年(1663)被知县张象灿拆毁,后由湖西道施闰章重建。六十年邑人移建城内,祀邹元标及弟子108人,并以陈、徐、黄、沈、沈、施等6人附配。后几经迁徙、兴修,至清末改为吉水县高等小学堂。

  青原会馆 位于江西吉安。明代青原惜阴讲会之馆舍。嘉靖十五年(1536)邹守益等建。王守仁于正德间讲学青原山,邹守益等受业。嘉靖间邹以祭酒致仕归,与刘邦采等王门学子于安福惜阴会基础上成立四乡会。“春秋两季,合五郡,出青原山为大会”,世称青原会。邹守益、罗洪先、聂豹、欧阳德等相继主盟,会讲于此。浙江王畿、钱德洪等亦率徒来会。之后王时槐、胡直、刘方兴、刘大敏、刘元卿等亦相继会盟、会讲。当道者为建“传心堂”,并立五贤祠,祀王守仁,配以邹守益、罗洪先、聂豹、欧阳德。万历间,邹元标、刘同开等又联讲会,迁传心堂于谷口之阳,置书楼;旁建九邑(庐陵、吉水、永丰、泰和、龙泉、万安、安福、永新、永宁)会馆。各邑会馆备饩,来会者以壶餐送迎。清康熙间湖西道施闰章重修传心堂。清末废书院兴学堂,院舍田产并归白鹭州吉安府中学堂。

  复古书院 位于江西安福。明嘉靖十五年(1536)邹守益建。嘉靖五年(1526)王守仁门人刘邦采创惜阴会,间月为会5日,以守仁《惜阴说》为勉。十三年同门邹守益以国子祭酒致仕归里,十五年与知县程文德倡建书院。“为四乡会,春秋二季,合五郡,出青原山为大会,凡乡大夫在郡邑者,皆与会焉。”聂豹作记称:“阳明先生悼俗学之涂炭生民也,毅然倡道东南,而以良知为家”。“有志之士闻风而兴者江西为盛,江西盛者惟吉安,吉安之盛惟安福。故书院之建惟安福有三。题曰复古者期有事于古人之学,而学焉者也。”建有堂阁、斋舍、庖湢等,凡几榻、器用无不备。“又有田若干亩以资会馔之费,会有期,司会有长,会凡若干人。若某等十数辈皆面承良知之教,与东廓同游者,虽所诣有浅深,要皆斐然成章。然而协赞书院之成咸有力焉。”四十一年尹一仁、刘阳修书院志。隆庆六年(1572)知县李忱建尊经阁,并祀王守仁、程文德、邹守益三先生。万历七年(1579)张居正废书院,改为三贤祠,旋复,增田,增建二贤祠,祀刘文敏、刘肇兖。傅应桢、王时槐记其事。三十年知县潘濬重修,增置田亩。王时槐、刘元卿记。三十三年重修书院志。天启五年(1625)魏忠贤再毁书院,改为勋贤祠。明末兵毁。清代屡有兴修。不复讲会,成为聚徒式书院。

  石莲书院 位于江西吉水。又名正学书院。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罗洪先建于石莲洞。施闰章为记。石莲洞旧为虎穴,罗洪先于此筑室讲学,葺茅居之,“谢客默坐一榻,三年足不出户”。同治八年(1869)其乡人于阜田墟背石莲洞旁重建石莲书院,以祀罗洪先。胡宗元为之记。

  复真书院 位于江西安福。又称复贞书院。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邹守益与刘邦采、刘阳、尹一仁、周儒等就北贞观废址创建。先是嘉靖五年刘邦采等王门弟子联惜阴会于安福,间月为会五日,王守仁在越以《惜阴说》相赠。十五年知县程文德与邹守益等作复古书院于县城,于是县城有大会所,然四乡之会仍无会所。三十二年其北乡同志始作连山书屋。时南乡同志以其众三倍于北乡而无会所,乃集资建院于洲湖。“前后有楼,中堂有庑,栋及四层,层各五间,左右翼以厢房。”复疏告学友,聚经、子、史诸书,“俾学者探讨”。每岁一大会、三小会,大会时大江南北“同志”不远千里而云集。隆庆、万历间皆有修缮,虽经张居正、魏忠贤两度废毁书院,事后均有修复。清代则聚徒讲学,不复有讲会。清末改复真小学堂。今址为洲湖中学。

  西原会馆 位于江西吉安。为明代庐陵西原惜阴会会馆。原为唐杜审言诗社,后人建诗人堂以祀杜审言。明隆庆元年(1567)王时槐、陈嘉谟等于此联讲会,世称西原惜阴讲会,刘文敏、刘邦采等均讲学于此,一时称盛。万历八年(1580)置田,十一年建馆舍。每岁季月有小会,九月有大会,四方来学者千百人。会馆虽几经毁坏仍延续近百年。

  萃和书院 位于江西泰和。明嘉靖间世宗崇道毁佛寺,三十九年(1560)郭应奎倡将地藏院改为萃和书社。并置赡社田,每月朔望讲学。万历间知县中玉重修书院,明曾于拱、陈昌积均有记。天启六年(1626)魏忠贤用事,毁天下书院,萧伯玉倡迎僧居书院。将书院复为寺。崇祯间,王艺山与萧伯玉又将寺复为书院。清初,书院被毁,乾隆十五年(1750)重建。道光二十二年(1842)知县弓嵩保捐钱以资书院,次年知县沈衍庆裁定每年书院粮米由县署供给。咸丰四年(1854)知县杨錞清出若干田亩、油山划归书院。五年遭兵毁。同治五年(1866)知县田大年捐银千两重修书院,并制定书院十二章程。

  依仁书院 位于江西吉安。明天启间兵部尚书、都御史李邦华建,并捐田租、佃堂屋,以资学者。黄道周、侯峒曾为书院题额,巡抚解学龙为记。崇祯八年(1635)知府林希有重修。聘被誉为“国朝名臣、理学宗主”李懋明主讲,复立依仁会,以“兴贤育才,阐扬圣道”为主旨。庐陵训导东都许大益为记。

  景贤书院 位于江西吉安。旧有景贤堂祀王守仁。清康熙五年(1666)施闰章讲学青原、白鹭,于景贤堂旧址建书院并讲学其中。施闰章、张贞生皆有记。九年(1670)知府郭景昌捐膏火,知县于藻清重修,聘山长,捐膏火,置房收房租,以资书院。于藻清自为记。

  龙江书院 位于江西井冈山市砻市(原宁冈县县城)的五虎岭南麓,龙江河西岸。龙江书院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动工兴建,道光二十三年(1843)落成。由当时江西宁冈县、湖南茶陵、酃县的客家人集资建造。书院为井联式砖木结构,屋顶为歇山顶、西坡式,共7个厅堂、42间房子、11个天井,屋宇参差,檐角飞翘,格局恢宏。中栋院前有泮池,池上建有小石桥,廊门上方悬挂“龙江书院”木匾。前厅为考课坐处,中厅为明道堂,是主要讲课场所。后厅为孔圣殿,上层建有文星阁,可赁栏眺望。天井内植有3株丹桂,每到金秋时节,花香四溢,沁人心脾;左栋设启秀斋、珍席斋、齐心斋、步月斋,三斋后主有崇义祠,祭祀有义行的人士。书院东南、西南分别设经理局、守院所,是管理人员、守护人员办公、住宿的地方。书院外砌围墙,有东西隅门与上连通。龙江书院是湘赣边界惟一的客家“最高学府”,主要培养客家子弟,建院后近70年间,这里出状元3人,进士38人,举人10余人,同时还为当时边界三县输送了大批人才。光绪三十四年(1908),宁冈县的刘秉俭在书院开办公立龙江高等小学堂。1928年朱德、陈毅、王尔琢率南昌起义余部及湘南农民、水口山工人武装队伍进入井冈山与毛泽率领之秋收起义部队会师于此。世称“朱毛会师”。5月4日举行会师庆祝大会,并在此创办红军(工农革命军)教导队。现为会师纪念馆。


 录校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