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漳州书院对联集锦

 江山携手 2015-10-30

白云岩书院

  白云岩书院,位于福建龙海白云岩。白云岩为“漳州胜景”之一,早在唐代就有高僧虔诚大师来此卓锡。传说当时苦于无饮用泉水,禅师即以手中的禅杖插入一巨石,涌出一股甘泉。后人称它为“卓锡飞泉”。千年来石上的圆眼汨汨流水,渭渭不绝。甘舔可口。据《漳州文史资料》记载: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朱熹任漳州知事时,选定幽静的白云岩建筑一座书院(今紫阳书院)讲经注学之用。并留有手书《与物造游》横匾和书院柱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上看”一副。关于朱熹是怎样在白云岩建书院,漳州民间有一个广泛流传的故事:朱熹字仲晦,号晦庵,闽南人称他“朱文公”,1190年出任漳州太守。四月间,这位刚上任的朱大人,正为漳州端午节年年赛龙舟观看的人倾城而出,每一次都得把南门溪的新桥挤断,年年都得伤亡数百人的事而烦恼。有位衙役劝他上白云岩散散心,说那草茵花红,日日飘香,环境格外幽美,说不定游览一番后就会想出好办法。第二天,朱熹乘着山轿,由那衙役带路上了山。他在山山玩了半天被岩上幽静而又美丽的山色所吸引,并相中岩寺前的一块绿草地。他想:要是在这建座书院在这读书解经都清静啊!可这山高又陡,搬运砖瓦都不容易。他想了又想,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回衙后,他便传言,端午节将在白云岩“作法”使飞瓦。此消息一出,民皆为奇。便一传十,十传百,愈传愈远。是日,赛龙舟的南门溪还是挺热闹的,但更多的人都赶到白云岩看“使飞瓦”。因为这可是千载难得一见的好机会,看龙舟年年有的看。朱熹早就命人把砖瓦运到山下等候。一早他也来到山下,便传命下去,凡要看他使飞瓦者,每人都要顺便带三片瓦或两块砖上山。太爷的命令谁敢不遵,更何况是他们自己乐意要看府大人“使飞瓦”的,再说三片瓦两块砖也不怎么重。于是,众观众们便个个遵命。刚巧天下小雨,大伙都把砖瓦顶在头上。山路狭又陡,人们只好一个挨着一个往上走。站在山下往上望去,好像一道瓦群慢慢的往上飞。有人过来问朱熹,什么时候才能看到他“作法”。朱熹笑着用手指着那一群慢慢往上“飞”的瓦群说:“看,那不是正在几片几片的往上飞吗?”这时观众才知道上了府大人的当了。有人正想责骂朱熹骗人,这时衙差来报,南门溪赛龙舟又挤断桥,不过落水的人只有几十人,已被救上岸。朱熹才对观众道出骗人的原因。百姓们才知道府太爷“使飞瓦”还是为大家着想。便有口皆碑,都赞颂他为官爱名如子。从此“朱文公使飞瓦”也就在闽南一带家喻户晓,广为传颂。朱熹在漳州虽然任期短短一年,但他在漳州创下不少业绩。而他在白云岩创建的书院更是闽南最古老的书院之一,为漳州培育了不少人才,此书院一直影响宋、元、明、清等朝代。明末著名学者、书法家黄道周多次上紫阳书院为闽南书生讲课,今白云岩寺大雄宝殿门上匾额《白云深处》就是他51岁(有史实记载为崇祯八年)二次在书院讲课时题写。

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
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

  • 宋代朱熹题大门

解经遗迹踪犹在;
过化尊神泽未湮。

  • 佚名题大门
 

百草亭中留胜景;
白云岩上隔尘缘。

  • 佚名题百草亭

芝山书院

  芝山书院,位于福建漳州西北登高山上,旧为临漳台开元寺。宋绍兴间,朱熹任郡守,爱此台之胜,讲学于此。宝庆元年(1225),郡守危稹拓开元寺而成书院,名曰“龙江”,祀朱子。清康熙五十四年(1711),知府魏荔彤在院东再创“仰文书院”。后合龙江、仰文为一院,更名“芝山”。同治五年(1866)春,左宗棠自梅州班师过漳州,正值该院修复落成,曾撰联志庆。

五百年逃墨归儒,跨开元之顶上;
十二峰送青排闼,自天宝以飞来。

  • 宋代朱熹题芝山书院
 

经始问何年,果然逃墨归儒,天使梵王纳士;
筹边曾此地,恰好修文偃武,我从漳海班师。

  • 清代左宗棠题芝山书院

文明书院

  文明书院,位于福建漳浦县城东郊,又名明诚书院、东皋书舍。明崇祯十七年(1644),大学者黄道周建东皋书舍为讲学之所,额曰“明诚堂”,亦以书院名。南明隆武年间,赐名文明书院。院中有石砌天方图,盘面刻一百六千二百八十四方格,方格间刻同心圆八圈,圆圈表示天,方格表示地,黄道周结合其著述《易本象》、《易象正》、《三易洞玑》,在此讲授天文历象。道周殁,即以此堂祀之。清代改名明诚书院、东皋书舍,祀黄道周,以其门人赖敬、赵时培、毛元水、蔡青溶配祀。1961年整修复原,辟为黄道周纪念馆。

人须于剩复后见天地心;
我岂若畎亩中乐尧舜道。

  • 黄道周题文明书院。此联亦作“人从剩复后,始见天地之心;我在畎亩中,犹乐尧舜之道”,今从康熙《漳浦县志》卷九

垢洗书院

  垢洗书院,位于福建漳浦。在岩仔顶山上有天然石洞,厅堂广阔,50多平方米,内联小洞,迂回曲折,冬暖夏凉。在明朝建有佛寺,至清初院屋破落。清康熙年间,乌石村人进士林琛(任康熙内阁中书)辞官养母,收埋遗骨,重建佛寺和书院于此,集里人讲学其中。佛寺和书院均名“垢洗”,意在洗刷过去污秽。林死后,其子光鼎亦辞官回家,复兴书院,并加以扩展。现石洞前犹存书院遗址,有正厅、耳房及楹联:“上入湛中,领烟霞而定性;初寻乐处,吟风月以陶情。”

上入湛中,领烟霞而定性;
初寻乐处,吟风月以陶情。

  • 佚名题垢洗书院
 

 

其他主要书院简介

  丹诏书院 位于福建漳浦。宋绍定间漳浦县尉周申始创书院于儒学之右。设讲堂、斋舍。元、明废。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知县张所受、继任知县陶浚、教谕黄长茂和士绅林名世、陈丹心,发动捐资,重建。院内有室、轩、亭、池,学舍20余区,环境幽美。从游者颇多,后因费用不足,渐废。一度被官府占用,“自是儒生绝迹”。道光八年(1828)知县陈盛韶解囊兴学,倡议绅士募捐重修,使书院“规模宏敞,栋宇焕然”;延师掌教,备奖赏,定章程,生徒勤于砥砺操修,文风日上。光绪间知县杨卓廉再次整修,正房3进,中悬“月诏书院”石匾。中构讲堂,东向名敬业堂,前后两旁斋舍25间,供肄业生读、宿。其北一座3间,南向名怀德堂,专祀捐献膏火的先人。堂前隔池为亭,四周置石凳,东西两边种植翠竹,风景清幽。教学以“四书”、“五经”、制艺、时文、词赋为主,也注重品德教育。规定“诸生等既束名数,务当自行砥砺,以为民望,其舍业而嬉,及干预外事,行止不端者,一经访闻,必行摈斥,不准肄业。”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为官立丹诏高等小学堂。

  棣华书院 位于福建南靖。清康熙间邑庠生林光岳等倡建于尖峰山麓碧云岩。院内画栋雕梁,图书充屋。延名流教授本族子弟应科举考试。因地处南靖、龙溪、漳平、华安4县交界,适合四邻士子入学,受业者接踵而至。终清代,由此而登科第进仕途者,自林文锦以下,不下数百人,秀才以下未登科第而为塾师者,不可胜数。整座院区结构紧凑,亭台楼阁层叠、参差,错落有致。飞桥横翠,曲径通幽,科磴回栏各擅其势。乾隆七年(1742)南靖县尹姚循义题诗曰:“爱此幽栖好,楼亭曲折通。参差碧落里,高下翠微中。石室烟云蔼,图书栋宇充。风光殊不厌,往复到芳丛。”院外古树参天,怪石蹲路,繁花扰径,泉水潺潺。

  超英书院 位于福建华安。又称文昌书院。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由20寨林沸川为首之乡绅倡建于仙都乡岩墘村蝶霰山文昌庙。境界清幽,远离尘嚣,为办学胜地。院宇仿祠堂格式而建,主体为一高耸平房,后有一列10余间房屋作为师生宿舍。正堂门楣挂院名金字大匾。20寨民众送其子弟到此就学深造。清末生员林通浦、林仲谦曾长期在书院执教。该院在当时交通阻塞、文化落后的九龙江北溪地区,曾起了“开通风气”的作用。


 录校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