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休宁还古书院联萃

 江山携手 2015-10-30
  还古书院,位于安徽休宁。明万历十年(1592)知县祝世禄、邑人进士邵庶始建于万安山,二十二年告成,为明代中后期阳明学派举行讲会之中心。邵庶《还古书院碑记》云:“嘉靖中,南海、东越、西江言学六七君子结辙而入新都,过海阳,递式阙里,六邑之士多就之者。祝公,雅兴性命之学,四方士人,跋涉山川,而辏境内,讲学盟会,于是书院之议起。”自万历二十五年(1597)至崇祯十二年(1639)共集新安六邑(歙县、休宁、黟县、绩溪、祁门、婺源)之士讲会七次。每会十天,邹守益、王艮、钱德洪、王畿等曾来院讲学及参与讲会。万历三十一年(1603)举行大会,“环听千人,辩难不生,满堂若琴瑟之专一,签谓心学复明,一扫支离也”。听众百千人,名盛一时。亦有程、朱学派学者与会。万历四十三年(1615)行大会,主坛金凤仪极力诋毁朱熹之学,而歙县吴崇文力主朱学,起而辩驳,剖析异同,均存门户之见。天启元年(1621)又举大会,邀东林书院高攀龙主教,高深知徽州久依姚江之学,口舌难胜,婉拒赴会,撰《教言》十五则寄会。五年魏忠贤毁天下书院,还古书院作价银630两售卖,被废。崇祯元年(1628)邑人进士汪先岸、汪康瑶、吴佩、汪姬生募捐赎回修复。清初,名儒汪星溪应友人杨景陶之请,来院讲学,一宗宋代讲学遗风,阐扬程、朱理学,阳明之学渐衰。继而主讲者有吴儒遴、汪学圣、汪浚、施璜等。施璜编辑刊刻《还古书院志》。清顺治十年(1653)邑人赵吉士捐资重修。十三年徽州六邑之士信会于此,共谋重振歙县紫阳书院讲会,十六年得以组成。康熙三十年(1692)知县廖腾煃、邑人汪晋征修葺,倡议祀朱熹于归仁堂。三十九年邑人赵景从捐修。乾隆三年(1738)、二十八年、五十七年屡修。嘉庆十八年(1813)邑人输资重修,并增生童会课经费。乾、嘉间,汉学、宋学盛行,学风趋于经史考据。咸丰五年(1855)毁于战火。遗址仅存瓦屋二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