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识,让孩子们享受成长的幸福

 江山携手 2015-10-30

 上学期末,我校学生人手一份奖状,高高兴兴地走出校门回家过寒假了。让每一个孩子感受成长的幸福,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新理念,如今,这一理念已经真真切切写在一小每一个孩子的脸上。

学期结束时,学校在原有的“三好生”、“优秀少先队员”等奖项的基础上,还设立了“美德之星”、“博学之星”、“智慧之星”、“科技之星”、“文学之星”、“英语之星”、“数学之星”、“希望之星”、 “体育之星”、“才艺之星”等十多个单项奖,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单项设奖让孩子们更上进。

“这是我第一次得奖,”上五年级的小华同学兴奋地告诉老师。“这学期开学时学校说有单项奖评比了,我觉得自己学数学挺有天赋的,就更加努力了,到期末学校真的就给了我一份“数学之星”奖状。”

小华的班主任张老师说,这孩子很聪明,就是平时不太努力,比较淘气。学校进行的设奖“变革”给了他很大的动力,这学期不仅数学成绩更优了,整体成绩都提高了。

“我是博学之星!”“我是美德之星!”……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采访中,一个小姑娘悄悄地告诉记者,“我得奖我妈最高兴,她说我上学四年,终于拿到奖状了,我觉得有些事我努力了就能办到。”

奖项评比学生可以毛遂自荐。

“我们学校有学生4700多人,包括学校原有的‘三好生’、‘优秀少先队员’在内,这个学期各项奖状总计发出4800多张,每个学生都拿到了一个奖项。

我校今年的“三好生”、“优秀少先队员”和各个单项奖的评定采取学生自己申报,同学、家长、教师共同参与评定。家长需要针对孩子在家的表现,写下相应的评语,同学之间也要投票,老师还要进行评定,最后通过三方的综合评价来决定孩子是否可以得奖。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

“以前的评价标准过于倾向学习成绩,评价项目单一,缺少对学生的个性化的评价,学生得奖机会不均,不利于鼓励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而今这种表彰方式则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缺点,几乎每位学生都能拿到一个奖项。

素质教育不是要塑造出一模一样的人,而应该尊重和欣赏孩子不同的、积极向上的秉性和特长。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生命)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詹姆斯就曾经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赏识就像一盏明灯,悄悄地指明学生前进的路,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我校让办学新理念落地,在德育方式上主动寻求创新,激发孩子来主动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找回自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向上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