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hjmhjmhjmm 2015-10-30
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译文】   您要记住,建功立业事在人为,决定命运并不是天。

   【出典】    南宋   陆游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注:


   1、《汉宫春》   陆游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2、注释:

      羽箭:白羽箭。

      雕弓:雕有纹饰的弓。

      古垒:废弃的营堡。

      截虎:陆游在汉中时有过射虎的壮举。

      笳:军号。

      野帐、青毡:均指野外的帐幕。

      蛮笺:四川产的彩色笺纸。

      诗情将略:指文武全才。

      南来:从南郑至成都都是自北来南。

      药市:定期买卖药材的专门集市。

      元夕: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      

      欹帽垂鞭:形容闲散逍遥。欹:歪戴。

      取、在:皆为语助词。

      不信由天:不相信要由天意来决定。


   3、译文1:

    想南郑时,挽雕弓,抽羽箭,呼鹰纵猎在旧营古堡前,拦住斑斓猛虎,旷野里一马当先。笳声起,深披夕阳进野帐,暖心田,皑皑白雪把青毡幕帐积遍!趁酒兴,任墨花酣畅淋漓飞溅,看龙飞蛇舞,挥挥洒洒泼落彩色纸笺。承旁人谬许我志高才贤,说我写诗才情洋溢,统兵谋略不浅,纵横才气超群,一时名显。

    不知为何又让我离开南郑前线,来赏重阳药市景况空前,元宵佳节,灯山上明灯万千。百花季节狂欢时,万人接踵摩肩,有的斜戴着帽,自适悠闲;有的缓行信步,马不加鞭。独有我听着乐歌把南郑生活怀念,还时时滚落点点热泪在酒席前。请君把话记心间:像班超为国立功博取封侯的事啊,全靠自己努力,我不信决定在高高的苍天!

    译文2:

    记得深挎羽箭雕弓,架着苍鹰,狩猎在古垒,射虎在平原。日暮胡笳声声催归,白雪覆盖帐篷顶上的青毡,酒酣挥毫,龙蛇狂舞的草书飞上蛮纸笺。人人称许,诗人的情怀,将军的韬略,才华气概一身两全。

    不知为何南来成都,欣赏重阳节的药市,元宵节的灯山。百花盛开时节信马由缰,在万人丛中迟缓游转。饮酒听歌勾起旧时的怀念,不由得泣涕涟涟。要记住,建功立业事在人为,决定命运并不是天!

   


   4、陆游(公元1125-1210年),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其诗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

     陆游的爱情生活很不幸,他的仕途也非常坎坷。陆游出生前,母亲梦见了秦观,就用秦少游的“游”做孩子的名,将“观”放到孩子的字中,希望能将陆游培养成秦观那样才华横溢的大文人。

   可惜的是陆游两岁时,就遇上“靖康之难”,不得不随家人四处逃亡。经历了战火纷飞的艰难岁月,接受着不忘国耻、收复家园的启蒙教育,因此,陆游的人生理想就是“驰骋战场、杀敌报国”。

   然而,壮志满怀的陆游,在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试时,初试虽然名列第一,但因排在宰相秦桧的孙子秦埙之前而遭忌恨。复试时,秦桧以陆游的文章“喜论恢复”为借口,将他除名。直到秦桧死后,孝宗即位,主战派受到重视,陆游才被赐进士,而这时,他已经年近四十了。

   公元1162年,孝宗起用主战派张浚北伐,担任隆兴通判的陆游积极支持张浚抗金。但这次北伐以失利而告终,孝宗开始动摇,朝中主和派重新抬头,张浚被罢官,陆游也被削职还乡。后来,陆游又到了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府中积极抗金,但由于朝中投降派的阻挠破坏,王炎被召回朝廷,陆游再次被贬。随后陆游便辗转各地,一直担任着一些闲职,晚年又遭罢官。

    陆游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他坚持抗战,主张北伐,渴望统一,始终不肯与投降派为伍。他虽然数次被罢官,屡次遭打击,历尽艰辛,但仍不愿趋炎附势。

     公元1210年,85岁的陆游怀着未见国土收复的遗恨,苍凉悲壮地写下了著名的诗《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带着深深的遗憾,与世长辞了。


   5、这首词是作者于公元1173年(孝宗乾道九年)春在成都所作,时年四十九岁。公元1172年冬,四川宣抚使王炎从南郑被召回临安,陆游被改命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从南郑行抵成都,已经是年底。题目说是初来,词中写到元夕观灯、花时游乐等等,应该已是九年春。词中又说到看重阳药市,那是预先设想的话,因为从九年秋直到年底,陆游代理知嘉州,不在成都。陆游活动在南郑前线时,对抗金的前途怀着胜利的希望。被调到后方后,挐云心事,不得舒展,极为苦闷,而要收复河山的信念,仍然是坚定不移。后在不少诗篇和词作里,往往激发着慷慨昂扬的声音。这首《汉宫春》就能体现这一点。

    词的上片,表明作者对在南郑时期的一段从军生活,是这样的珍视而回味着。他想到在那辽阔的河滩上,峥嵘的古垒边,手缚猛虎,臂挥健鹰,是多么惊人的场景!这些令作者如此振奋而又如此爽快,因此在陆游的诗作里,时常提到,《书事》诗说:“云埋废苑呼鹰处。”《忽忽》诗:“呼鹰汉庙秋。”《怀昔》诗:“昔者戍梁益,寝饭鞍马间,……挺剑剌乳虎,血溅貂裘殷。”《三山杜门作歌》诗:“南沮水边秋射虎。”写的都是在南郑从军时的生活。同时他又想到晚归野帐,悲笳声里,雪花乱舞,兴醋落笔,写下了龙蛇飞动的字幅和气壮河山的诗篇,作者不断涌动的激情令其兴致大发,豪迈之感也就变成了笔下的淋漓沈雄。这当然是值得自豪的啦。可是卷地狂飙,突然吹破了词人壮美的梦境。成都之行,无疑是将作者心中熊熊燃烧的抗金意愿置于“无实现之日”的冷宫之中,遂有了自己的文才武略,何补时艰的深深感慨?“人误许”三字,不是谦词,而是对当时朝廷压抑主战派、埋没人才的愤怒控诉。

下片跟上片形成鲜明的对照。在繁华的成都,药市灯山,百花如锦,有人在那里沉醉。可是,在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里,在词人的心眼里,锦城歌管,只能换来樽前的流涕了。“何事又作南来”一问,蕴藏着多少悲愤在内!可见,词人面对这些所谓的城市文明不禁更是心酪。这里的人们都已忘记了故土还在异族手里,往日的雄壮战场场面已被面前的一切所取代。

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但作者并不只是埋头于悲愤之中,而是作出了坚定的回答:“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陆游大量诗篇里反复强调的人定胜天思想,在这里再一次得到了体现。心中犹存着重上抗金前线,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君记取、封候事在”,心中的爱国之志涌现在了读者面前。这里表明了词人的意志,并没有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消沉,而是更坚定了。


   6、“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这三句意气轩昂,兀傲不凡。取、在:皆为语助词。不信由天:不相信要由天意来决定。它表达了陆游在年轻时从戎破敌,收复失地,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凌云壮志。其中,“封侯事在”,说明建功立业,要事在人为;“功名不信由天”,更说明了决定自己的命运不在“天”,而是要有施展才能的机遇。杨用修说:“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苏轼)。”确是知音之语。


   7、陆游的词中曾多次提到他的封侯梦,当然,他所谓的“封侯”不只是对功名利禄的追逐,还包含着实现人生抱负,收复大好河山的理想。这个理想让他魂牵梦绕,表现在许多诗词中,也成了他诗词的主体精神,陆游也因此被称为“爱国诗人”。

     出现“封侯”字眼的词,如《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洞庭春色》“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鲙丝莼。且钓竿渔艇,笔床茶灶,闲听荷雨,一洗衣尘。洛水秦关千古后,尚棘暗铜驼空怆神。何须更,慕封侯定远,图像麒麟。”《鹊桥仙》“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一落索》“识破浮生虚妄。从人讥谤。此身恰似弄潮儿,曾过了、千重浪。 且喜归来无恙。一壶春酿。雨蓑烟笠傍渔矶,应不是、封侯相。”这些词,有不信邪的,有认了栽的。

     总体说来,陆游的豪壮,好像总存在于对往事的回忆中。南宋当权者苟安于半壁江山,根本就无心收复河北失地,上层人物持这种政治主张,南宋的将帅和仁人志士只能空怀遗恨。“国家不幸诗家幸”,这倒成就了岳飞、陆游、辛弃疾、张元干等人的艺术高度。陆游最终赍志而亡,临终的遗诗还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对着无奈的现实,终归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只能寄往于下一代能恢复神州了。


   8、有时候真想要随风逐流,过一个所谓的正常一点的当代学生的生活,可想想自己读了这么多年的书,难道就甘于让自己的年月的积累变成和那些没有读过书的人一样的生活。没有文化、没有精神武装头脑去混生活是可怕的,就和没有人民币不知道如何过生活一样可怕。

    有诗云:“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仰天大笑,迈出门槛,相信我们不是蓬蒿人。有人讨厌说大话的人,说这些人不过是腹内草莽,只会夸夸其谈。在我看来说大话的有两种人,一种是什么能耐没有,只能有大话来掩饰自己的空虚;一种就是王维“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一样豪情万千,却志不得伸的人。在古代更多的是后一种人,在今天这两种人却势均力敌的恨。而往往前一种人能够获得经济上的成功,让另一种可怕性减少。后一种人太悲哀了,既不能减小经济生活的可怕性,又不能将自己的才能施展。

    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今天都流行论资排辈与门派之别,一个老师要挨过年头才有教授之名,一个小学语文老师也非小教或中文不招。殊不知年幼者多是真的少年,都是如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的少年。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陆逊黄口孺子,当年挂都督一职,敌我皆笑,直到火烧连营七百里,威震天下,人们才知道少年不可小窥。梁任公在中国最危难的时候就说“使举国之少年而过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不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我们今天都说了白话的少年文体,却不能做少年事,实乃悲哉。


    “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有人说金子一定能发光,因为他是金子。不过据我的知识而论,金子发光是它的反光能力强,要是在一片乌云下也难以有真的光彩。越久没有光,就越昏暗,越昏暗沉沦就越没机会发光,恶性循环,正所谓“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英雄空老度日如年。即便是有那“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但快哉的如此宣泄后,不过是一片心寒。


   9、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古代人们向往的爱情自由、婚姻自由无法等到满足,于是借凄婉优美的传说了此心愿。“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李隆基与杨玉环的江山美人的冲突凸显的生死相随的爱情;双双化蝶,翩飞于花间草丛的梁祝即便生没能同室,死也要同穴的坚贞;罗密欧与朱丽叶类似梁祝的爱情力量冲毁世俗的桎梏和传统的恩怨。可见独钟于眼中的西施可以创造神话,也可以颠覆根深蒂固的世俗。情有独钟,虽死其犹未悔。


    历代帝王对权力情有独钟。为争权力,父母兄弟不顾,亲情友情不顾,礼义仁信不顾。遗臭万年遭世人唾骂也不顾。他们抓住了权柄就能控制天下,玩万物于股掌。古代弑父为王杀兄为帝戮君称霸者,中国有,外国也有。为何?情有独钟于权力也。据说历史上也有赶鸭子上架作了君王的,但有几个愿意交出他们所谓不愿意座的帝王宝座。即使有萧衍那样的半僧半帝,李煜那样的不懂治国,赵构那样的贪生怕死,朱由校那样的不思朝政只玩木工……也不曾有主动让出帝王之位的,为何?权力使然。他们骨子里流淌的是高浓度的权力血液。


    帝王钟情于权力,钟情于土地的争夺,钟情于内宫的勾心斗角,普通百姓也对自己的事情有独钟之情。陶渊明对自己那十余亩荒田,八九间草屋情有独钟,虽有高官显爵也不旁视,“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恬然闲适,对田园生活的独钟溢于言表,铸于举止,于是成为后人争相称颂的大隐之人。苏轼对他的东坡雪堂情有独钟,对权力纷争,相位之夺毫无兴趣,于是交僧友,结酒友,走街串巷,与平民为伴,以山水为邻,将坎坷仕途抛入滔滔长江,筑雪堂,种东坡,会故交新朋,饮家醅,著诗文,炼身心,颇多经典出于东坡之上。人生风雨随流水,“一蓑烟雨任平生”。悟通得失,悟彻人生,于是生命变得如此平常,“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平淡静净之心卓然于后人。


    滚滚历史壮如江海,物欲横渡。你爱无所不能的网络,他爱使鬼推磨的金钱,而我独钟于语言文学。独钟于她给人丰富的知性和感性、丰富的想象与无穷的魔力。稼轩对复兴家国的矢志不渝,东坡对人生的大彻大悟,务观对国家前途的至死不忘……让我情有独钟。他们是时代精神的代言人。


   那“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那“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苦闷,那“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遗憾,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几十年来的书生征程,让我对此情有独钟。他们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身体力行。君请看:苏轼曾两次出使金营,以其睿智的头脑,机敏的应对,无畏的爱国心全身而还,并在蛮鲁的金兵中留下很好声名。君可曾见:稼轩年仅二十,就只身前往燕京(现北京,当时金国都城)探得金兵军政虚实。杀叛贼,投南宋,置飞虎,治地方,献美芹,虽老犹知镇江前线,忠贞可嘉,可惜报国无门。君曾见:放翁入巴蜀,穿剑阁,献计出谋,虽落得“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结局,但忠心可表。试问此三人谁能不独钟?其赤子之心可表,其报国之行可传千古。


    不单是忧国忧民思想,他们的文章更让人神魂颠倒。东坡的儒雅式文风,信手而来,舒卷自如的作文。“谁道人生不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乐观豁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豪情;“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的愁闷……稼轩的豪侠式文风更是让人在天下妥协,帝王称臣的南宋时代看到了复国的希望。“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的无奈;“看试手,补天裂”的冲天豪气;“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沧桑……陆游尽温文尔雅的风格独具个性:“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的慨叹;“胡未灭先秋,泪空流”的万事万事感伤;“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的无助……此三人,文笔精美,思想真诚,收放自如的想象,无不让人对他们情有独钟。


    情有独钟,让我们的生活有了深度;情有独钟,让我们的学习有了情趣。对稼轩和东坡、放翁情有独钟,于是对北宋南宋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有了更浓的兴趣,有了更深的理解。


   情有独钟于语言文学,情有独钟于古文宋词,我心怡然,我情悦然,美哉,快哉!


   10、喜欢背诗词,看看我们史上的诗词大家吧:以清雅而饱含禅韵而扬名的王维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逸脱俗,也有“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挡百万师”的豪气与霸气;苏轼在赤壁上镌刻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后,却又来到妻子的青冢前流下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忧思泪痕;辛弃疾在“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沙场上点完兵之后,又在孤灯下因思念族弟留下了“谁共我,醉明月?”的篇句;“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的伟丈夫陆游,也为唐婉在沈园的墙上留下了“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的儿女情长。

    不仅是诗人才有这样的侠骨柔情、剑胆琴心,每个人都是猛虎蔷薇的统一,只是比例不同而已,阳刚的男子多如猛虎,在心原上尽情的驰骋;阴柔的女子好似蔷薇,小小的朵儿静静地绽放在心原上。有的人会选择竞争激烈的生活,在充满挑战性的世界中证实自己的实力;有的人却向往平平淡淡的日子,在宁静淡然之中安享生活的乐趣。

    可于我来说,我却没找到我的黄金分割点,总是游离在双重性格之间。爽朗时阳光可人,忧柔时便犹如那紫丁。说来简单可长此以往,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我就不知道我该经常保持猛虎的所向披靡,还是多延长一下蔷薇的花期?即使到了大学,我也很矛盾的活着,同学总说不懂我,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我是一种什么样的性格?我的枕畔有林清玄的“菩提系列”散文和泰戈尔的诗集,也有我喜欢的两员虎将巴顿和麦克阿瑟的传记,绝对是一现代版的“战争与和平”。我喜欢把音量调到最大听我妈眼中绝对是鬼哭狼嚎版的精神队列歌曲和苏联军歌,也喜欢静静的听古筝的经典名曲。安静的时候我喜欢真静和怡的茶道和色界静虑的禅道,可运动场上的我却争强好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