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诊断学 卫气营血辨证

 邢圣公 2015-10-30

中医诊断学 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叶天士所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即将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所反映的不同病理阶段,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类,用以说明病位的浅深、病情的轻重和传变的规律,并指导临床治疗。
   
 仲景创立的六经辨证及后世医家对温热邪气致病的认识,为卫气营血辨证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叶氏借用《内经》中关于卫、气、营、血四种物质的分布、功能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生理概念,将温热之邪侵袭人体分为由浅入深传变的四个阶段。温热病邪由卫分气分营分血分,说明病情逐渐加重。就其病变部位而言,卫分证主表,邪在肺与皮毛;气分证主里,病在胸、膈、胃、肠、胆等脏腑;营分证邪热入于心营,病在心与包络;血分证则邪热已深入心、肝、肾,重在耗血、动血。因此,卫气营血在辨证理论中已不是物质概念了。故《叶香岩外感温热篇》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

   
 卫气营血辨证的临床意义有三:是温热病发展的四个不同阶段中四类不同证候的概括。也是反映病邪由表入里的四个层次;标明了温热病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即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机体卫气营血的功能失调或损害;说明了温热病以病情的轻重,病位的深浅,正邪的盛衰,作为论治的依据。


  (一)卫分证

  卫分证是指温热病邪侵犯肺卫,致使卫外功能失调,肺失宣降所表现的证候。卫气敷于人体的肤表,有卫外作用,病邪侵入,必先犯及卫分,所以,卫分证是温热病的初起阶段。

  【病因】外感温热病邪,如风热、暑热、湿热、燥热等邪气经口鼻传入体内。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少汗或无汗,舌边尖红,脉浮数,常伴头痛,咳嗽,口干微渴,咽喉肿痛等症。

  【病机分析】温热之邪侵犯肌表,卫气与之相争则发热。卫阳被邪 所遏,肌肤失却温养则恶寒。温热之邪属阳,故多为发热重而恶寒轻。邪在表,卫气郁阻,皮毛开合失常,则无汗或少汗。温邪犯肺,肺失宣降,气逆于上则咳嗽。 上灼咽喉,气血壅滞,故咽喉红肿疼痛。上扰清空则头痛。温热之邪易伤津液,故病初期即见口渴,一般多渴饮不甚。舌边尖红,脉浮数,为温热之邪初犯肺卫之 征。

  【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

卫分证就是风热犯表证。实际上就是讲的风热之邪侵犯到肤表。正气抗邪于肤表的,一种初期阶段的证候。实际上就是我们讲的。表热证,风热犯表证。风热犯表证,我们应该知道,讲表证的特点时,应该讲得很清楚,是风热还是风寒,是发热重恶寒轻,有汗,可以出现口微渇。舌苔可能稍微有点黄。那就是风热了。脉不是浮紧,而是浮数,这是风热,根据这些表现。卫分证就是讲的这些症状。你知道这个概念就行了,不要另外记。卫分证就是什麽什麽。风热表证是什麽什麽,我们老师原来有时也没有讲清楚的。曾经出过一个题,要学生回答, 卫分证和风热表证有何异同?有什麽相同?有什麽不同?应该说它们就是相同。要说不相同,卫分证是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裡面的,我们讲风热表证,是现在的脏腑辨证裡面的。八纲辨证裡面讲的。要说它不相同就这麽一个不相同。

  (二)气分证

  气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内传脏腑,正盛邪实,阳热亢盛所表现的里实热证候。

  【病因】卫分之邪不解,向里传变,多形成气分证候,亦有初感则温热邪气直入气分而成者。根据邪热侵犯肺、胃、胸膈、肠、胆等脏腑的不同而兼有不同的见症,常见的如热壅于肺,热扰胸膈,热结肠道,热郁胆经等。

  【临床表现】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汗出,心烦,尿赤,舌 红苔黄,脉数有力。若邪热壅肺,则兼咳喘,胸痛,咯痰黄稠;若热扰胸膈,则兼心烦懊 ,坐卧不安;若热结肠道,则兼潮热,腹胀痛拒按,或时有谵语、狂乱,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苔黄燥,甚则焦黑起刺,脉沉实;若热郁胆经,则兼口苦,胁痛, 干呕,心烦,脉弦数等。

  【病机分析】邪入气分,里热炽盛,邪正剧争,故身体壮热,且不恶寒,反恶热。热盛灼津,则口渴引饮,尿赤,苔黄。热盛血涌则舌红,脉数有力。

  若邪热壅肺,肺失肃降,灼津为痰,气道不利,则见咳喘,胸痛,咯痰黄稠。

  若热扰胸膈,郁而不达,上扰心神,则心烦懊 ,坐卧不安。

  若热结肠道,腑气不通,则见日晡潮热,腹部胀痛拒按。邪热与燥屎相结,浊热上扰心神,则时有谵语、狂乱。燥屎结于肠中,热迫津从旁而下,则热结旁流,秽臭不堪。实热内结,故苔黄而干燥,甚则焦黑起刺,脉沉实。

  若热郁胆经,胆火上逆则口苦。经气不利,故胁痛。胆火扰心则烦。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故干呕。脉弦数为胆火之象。

  【辨证要点】壮热,不恶寒,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气分证就是裡实热证。或者《伤寒论》裡面的阳明经证。也应该是属于气分证。因为阳明经证是实热证。阳明病应该属于气分证。它是讲的温热病,由表如裡了。表证恶寒,这个发热重,恶寒轻,到一点都不恶寒了。发热,口大渇,身大热,脉洪大。口渴引饮,汗大出,那当然就是阳明病了。阳明经证这种裡热炽盛的裡实热证。在阳明病裡面,在六经辨证认为是在胃和肠。阳明部位是在胃肠。实际上,裡实热证真正的病位,就不等于一定在胃和肠子上面,肺热病,肺炎是不是气分证,按照四个阶段来说,壮热,咳嗽,口渴,气喘,脉洪数,口大渇,舌红苔黄,是不是气分证,气分证,裡实热证。那麽它的病位在哪地方?可能在肺,也可能是在胸膈,温病卫气营血辨证裡面,它就分了这些情况。有在肺的,有在胃的,有在胸膈的,有在肠的。还有在胆的,口苦胁痛,心烦,乾,这是在胆。实际上是所有的各个裡,凡是他没有一点恶寒了,脉也是不浮了,变成洪数了,滑数了。就是到了裡热证了。裡热证的范围很宽,这个范围在肾可不可以?在心,在肺,在胸膈等等这些地方。所谓胸膈,实际上已经到了心了,是不是?古人讲是胸膈还没有到心。还只到了气分,没有到那麽严重。 胸膈什麽?心烦懊憹,坐卧不安,是不是就有点心神不太宁了的表现?有这麽一些分类法。
总的说就是裡实热证,知道裡实热证的特点:热、红、数、乾、乱。这样的表现就行了。

中医诊断学-卫气营血辨证

  (三)营分证

  营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内陷,劫灼营阴,心神被扰所表现的证候。营分证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较为深重的阶段。

  【病因】气分证候不解,邪热传入营分而成;或由卫分证直接传入营分而成;亦有营阴素亏,初感温热之邪盛,来势凶猛,发病急骤,起病即见营分证者。

  【临床表现】身热夜甚,口不甚渴或不渴,心烦不寐,甚或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

  【病机分析】营行脉中,与心气相通。邪热入营,表现为热损营阴 和心神被扰。热灼营阴,真阴被劫,则身热灼手,入夜尤甚。邪热蒸腾津液上潮于口,故口不甚渴,或不渴。邪热深入营分,侵扰心神,故见心烦不寐,神昏谵语。 热窜血络则见斑疹隐隐。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为邪热入营,营阴劫伤之象。

  【辨证要点】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红绛,脉细数。

营分证是讲的热邪进一步发展,深入到营分了,营就是有一种营养物质,像我们讲痰饮水湿的话,它有点层次,浓度关係,卫气营血,应该说也是,血液明显地看得到,浓了,深了。营,就已经有点带营养物质了。气,还可以是一种气体,气态。它是根据这麽一个物质,这种状态来分了,营就是一种物质了。营阴,营养物质,所以营就比那个气的位置上,应该深了一些。从物质的浓度上来说,它应该要浓厚一些了,属营。

因此营分手什麽问题?温热之邪内陷影响到了,营阴受到损伤了,心神闭扰的证候。比气分证要深一些,并且要重一些。它的表现上,可能就有些表现不像气分,我们讲阳明经证和阳明腑证,在发热的问题上,可能不太相同。我举了那个例子,一个是明火,一个是暗火,是不是?那麽营分证,和气分证相比也是这样。气分证是壮热不退,营分证可能是身热夜甚,气分证是口大渴,口渴引饮。到营分证是口不甚渴,心烦不寐也是有的。气分证热扰胸膈,就可以有心烦懊憹,心烦不寐,这到了神,甚至神昏谵语。或者已经由营,下一步可能就要影响到血液了。导致血液妄行,还没有那麽严重。只是斑疹隐隐。症状比较起来,和气分证的热,不像那麽明显,但是它显得比较深,都搏结在一起了。搏结到什麽地方,到了营分了,是这麽一种认识过程。

它的临床表现,发热,不像气分证壮热不退。一量体温40oC,面上红红的,满面红赤。它不是这样的,它到营分证,身热夜甚,或者是午后发热,口乾也没有那麽乾了,不甚渴。为什麽?它出汗也出得少一些。我们讲了,口不甚渴的原因,讲了多种原因,也可能神志不太清楚,也讲到营阴这种物质,不可能是用水来进行补充了,讲过这样的道理。心烦不寐,斑疹隐隐。斑疹隐隐,实际上是要和血分证相比较,血分证是斑疹突露,斑疹非常明显了。还没有那麽明显的时候。皮下好像有点出血了这种表现。脉已经在细数了,不是洪数了。这都是为了要说明病的程度。损伤了阴液了。因此,属于热灼营阴,热扰心神。灼窜血络,斑疹隐隐说明灼窜血络,这一些表现。

这个病证如果说按照六经辨证,它应该属于哪一个情况?可能属于少阴热化证那种情况。或者有一些困难属于阳明腑证。它不属于阳明经证那个范围。起码不属于阳明经证那个情况,比阳明经证显得更深层一些了。这一中表现,但还不是到了极点。没有到极点,血分证才是极点

  (四)血分证

  血分证是指温热病邪深入阴血,导致动血、动风、耗阴所表现的一类证候。血分证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最为深重的阶段。病变主要累及心、肝、肾三脏,主要表现为热盛动血、热盛动风、热盛伤阴三大类型。根据具体病机之不同而有其相应的兼症。本证严重者可致亡阴、亡阳。

  【病因】邪在营分不解,传入血分而成;或气分热炽,劫营伤血,径入血分;或素体阴亏,已有伏热内蕴,温热病邪直入血分而成。

  【临床表现】身热夜甚,躁扰不宁,甚或昏狂,斑疹显露、色紫 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舌质深绛,脉细数。若血热灼及肝经,则见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目睛上视,牙关紧闭,四肢厥冷,脉弦数;若邪热久羁,劫 灼肝肾之阴,则见持续低热,暮热早凉,五心烦热,神疲欲寐,耳聋,形瘦,脉虚细;若虚风内动,则见手足蠕动、瘛 等。

  【病机分析】热入血分,灼伤真阴,内热夜发,故身热夜甚;血热内扰心神,故躁扰不宁,甚或昏狂;热盛迫血妄行,则见出血诸症。邪热灼津,血行缓滞,故见斑疹紫黑,舌质深绛,脉细数。

  若血分热炽,燔灼肝经,筋脉拘挛迫急,则见动风诸症。邪热内郁,阳气不达四末,则令四肢厥冷,即所谓热深厥亦深

  若邪热久羁,劫灼肝肾之阴,阴虚阳热内扰,故见低热,或暮热早凉,五心烦热。阴精耗损,不能上承,故口干咽燥,舌上少津。肾阴亏耗,耳窍失养,故耳聋。神失所养则神疲欲寐。形体失养则体瘦。脉虚细,为精血不充之象。

  若肝阴不足,筋失所养,虚风内动,则见手足蠕动、瘛 等症。

  【辨证要点】身热夜甚,昏谵,斑疹、出血见症,舌质深绛,脉细数。

血分证,它的表现是什麽呢?进一步深入了。血液比那个营养物质,比营阴更浓一些了。肉眼都看得到是红色的了。物质性,浓稠性更明显了,更深了。深入到营血,并且有耗血,伤阴。动血,动风的证候了,病情更严重了。就是到了肝和肾,前面还是到了心,还只到心神。到了心神,神昏谵语,斑疹隐隐。到了心,心主血脉,心烦不寐。这是心神。还没有典型到肝肾。动血、动风的情况。所以血分证最深重了。最深重的阶段。这种阶段的表现,它是在营分基础上的发展,所以有营分证的表现,身热夜甚,可能时间就更晚了一些。我们讲热邪越深,发热越晚。在问寒热的时候,讲过这个问题。口不甚渴、心烦不寐。这种症状都可能是存在的。

它的不同在什麽地方?就是动血的症状明显了。营分证只是斑疹隐隐,现在是斑疹显露,不但是斑疹显露,并且还可以出现各种出血的症状。呕血、便血、尿血、衂血等等。舌质上原来只是绛,现在深绛。比那个绛还要严重了,偏了紫暗。已经到这个严重程度了。这都是热盛动血的表现。还可以出现动风,抽搐、牙关紧闭,两眼上视,瘛瘲、蠕动等等动风的症状了。所以血分证的特点,热邪更深了。但是发热的程度,体温不一定说还是40oC,不一定是那麽明显。最明显是在气分证,到了营分证、血分证,反而热邪没有那麽明显了。时间也推迟了。越来越深了,越来越晚了。但是到了血分证,就直接到了损伤血液。各种出血的阶段。瀰漫性的血管性凝血。温病,西医讲的,到了溶血期这种状态了。并有动风了。神志,前面有一点神昏谵语,有一点谵语,或者躁扰不安,营分证。到了血分证,神志是昏迷了。凡是抽搐的病人,都一定是神志昏迷了。不是神志清楚在那裡抽搐。神志是昏迷的。所以这个病情更严重了。这就是血分证的表现。也有营阴亏损的表现。

它的病位,原来到营分证,一般只影响到心,那麽这个时候已经到了肝和肾。按照六经辨证,应该就是少阴病的热化证。动风、动血、营阴亏损,这样一类的表现。用犀角地黄汤凉血止血

中医诊断学-卫气营血辨证

二、卫气营血证候的传变方式

  温热病的整个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卫气营血证候的传变过程。它体现了温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性。卫气营血证候的传变秩序,一般有顺传和逆传两种形式。

  (一)顺传

  顺传指病变多从卫分开始,依次传入气分、营分、血分。它体现了 病邪由表入里、由浅入深,步步深入,病情由轻而重,由实致虚的传变过程。具体说,邪在卫分,病位最浅,持续时间较短,属表证;邪入气分,病情加重,病变多 影响脏腑的功能活动,但此时正气旺盛,若治疗及时,每易驱邪外出,使疾病趋向好转或痊愈。邪入营分、血分,不仅营血耗伤,而且心神受扰,病情最为深重。

  另外,在传变过程中,有卫分证候未罢,又兼气分证候或营分证候的,是为卫气同病卫营同病;气分证候尚存,又出现营分证候或血分证候的,称气营两燔气血两燔

  (二)逆传

  逆传是指邪入卫分后,不经过气分阶段而直接深入营、血分。实际上逆传只是顺传规律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只不过病情更加急剧、重笃。

  此外,温病的传变,由于病邪和机体反应的特殊性,也有不按上述规律传变的。如发病之初无卫分证,而径见气分证或营分证候。因此,温热病过程中证候的传变,其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只要掌握了卫气营血的证候表现,也就识得了卫气营血的相互传变。

==========================================================================================
卫气营血的传变
发明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以及脏腑辨证,八纲辨证,它都有一个目的,就是说不是孤立的,静止的来看待问题,病变是在发展中,是一个传变,演变的过程,所以中医讲证候,候,它还有个时间,观察火候,有这麽一个意思在裡面。我们不是简单的把它分为四类,甲乙丙丁四类,除了分类以为,还要说明病变有个发展演变,或者加重传变这麽一个过程。卫气营血辨证也有这个目的,就是要把疾病,从轻,开始阶段到后面严重了,恢复了。慢慢地怎麽样的,死亡或者是健康、恢复了。这样一个过程。因此就选了卫气营血这个理论。为什麽要把卫气营血的卫放在第一?把血放在最后?那就是你不能乱排,大体要表示一下,就是卫是最外面,按照生理功能,最外面的那种气,营是有物质,血是由营转化成的,所以营是靠血靠得近。血是明显的看得到的物质。因此它应该越深越浓了。外面是越带有气态越在浅表。大体是根据这麽一个过程来分的。实际上你说那个卫和气,截然地区别开来,气和营截然的划分,没有一个绝对的界线。相对来说,是有一些表现。

叶天士讲: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大凡,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就是卫在前,其次是气、营,最后才是血。这个次序,他只能够说大凡看法。大凡看法,就是大体上是这个意思。不是绝对的,不要机械的去看。大体上这个意思,有个一般的规律。这个规律如果你不知道,前后不循缓急之法,动手便错,反致慌张矣!你这个大体顺序不知道,你把他,孩子卫气阶段,就给他用血分的药,到了血分你还在给他用卫分的药。那就不对头了。就是有个疾病的发展规律。他这个地方讲了,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病变到肺的时候,它很可能还是在卫分或者气分。所以我们讲太阳病,它的症状实际上很可能还在表,是在太阳的阶段。因为除了皮肤接触外界以外,最主要就是肺,呼吸系统。外邪进去也往往是首先犯肺。所以肺往往和表,太阳的阶段靠得近一些。是卫分,或者是卫气分,这个阶段。它不会到来营血分这个阶段。这就是和生理认识上有一定的关係,要这样的划分。你为什麽不把肺的病划到血分去,为什麽要把心和肾、肝的病划到血分,不放在卫分?它和这个生理功能,还是有一定关係的,大体这样的划分。

顺传就是按照卫气营血传变,这是一般规律。临床上确实卫气营血传变还经常可见。开始稍微有一点冷,发热,后来就是但发热,不恶寒,后来就是有一点讲煳话,出斑疹。最后就是出血,神智昏迷,抽筋。很多外感病确实反映了卫气营血的一个发展过程。这是可以见得到的。比如说一种化脓性的大叶性肺炎,肺脓肿,肺脓疡,它开始阶段可能也就是个卫分证。有一定怕冷,身痛。咳嗽这些症状不明显。到了气分证,发高烧、咳嗽、气喘,再后面吐痰多,到了营分证,应该是吐脓,吐血,那不到了血分证了。所以它是可以显示这种卫气营血的演变过程的。不光只是外感病,有些内伤病它也可以显示这个问题。一个阑尾炎,开始阶段,病人不是说一开始就肚子痛的很厉害。开始,怎麽搞的,今天怎麽有点冷,卫分证。后来发烧了,肚子痛,最后穿孔了,成脓了。那不慢慢发展到血分证了。神智昏迷了,败血证,脓毒血证。卫气营血。一般是可以体现这个发展过程的。卫气营血它毕竟比《伤寒论》晚一千六百年,它的认识和我们现代认识,是比较接近一些了。卫气营血,它的传变比较好理解。《伤寒论》真的有些不好理解。厥阴病怎麽理解?我是讲不通,没有办法讲通。两千年前的《伤寒论》,张仲景当然是名医,但是不能说他的一切都,我们起码后人很难理解,有这样的问题。

还有一种逆传,狭义的逆传就是讲的由卫分一下子跑到营分,营分什麽问题?有心神的症状,有烦躁、谵语、神昏,躁扰不宁,出现了心神的症状。一下子就影响到神的时候,就叫做逆传了。到了营分、到了血分了。还有一个广义的逆传,就是凡是病情很严重,不是按照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这麽发展。一下子,卫分证和气分证同时来了,营分证和血分证同时出现了,病情很严重,所以什麽气血两燔,卫气同病,气营两燔,就是两个症状,卫分证、气分证,或者营分证、血分证,都同时很严重。那种情况也可以说是一种逆传。就是不是正规的,不是一般规律。都叫做逆,都是严重,不太好。顺还是比较好的。这是卫气营血辨证。

=============================================

网文通过对卫气营血的分布部位,活动范围,生成过程及症状表现来分析其病变部位以明确掌握卫气营血辨证理论。
l  
《内经》对营卫的论述
    
叶氏所创卫气营血学说基于《内经》营卫气血的论述,所以明确卫气营血的生理功能是探求其病位的首要条件。《灵枢.营卫生会》云:营在脉中卫在脉外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灵枢.卫气》论营卫运行时指出:阴阳相随,内外相贯。说明卫气以循经脉之外而行为主,但也贯于脉 中。《灵枢.邪客》云:卫气者,出其悍气之傈疾,而先行于四末皮肤分肉之间,而不休者也。《素问.痹论》云: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慄疾滑利,不能 人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醺于肓膜,散于胸腹。《灵枢.本藏》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以上几条说明卫气之生成 为水谷之气中刚悍者,卫气运行以脉外为主,其有循经而行者,有散行者,亦有与营气俱行于脉中者,其分布虽以体表四肢为主,亦行于五脏六腑,肓膜胸膜等 全身各处,而无处不在,主要生理功能:卫外,温煦,充养,固摄,推动。
    
《灵枢.营气》云: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 于中,有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精髓,常营无已,络而复始。指出营气:行于精髓之中,又云:气从太阴而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和足厥阴,上行至 肝,从肝上注肺。即按十二经之顺序运行为其主体路线。又云: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足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 人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指出营气之行除十二经之外尚有支别路线,即从厥阴过督脉任脉复人手太阴经。《灵枢。营卫生会》云:中焦并胃中,出上焦之 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脉,命曰营气,指营气生于中焦,具有奉养全身的宝 贵作用。
2  
《温热论》卫气营血与内经营卫异同
    
《温热论》云:肺主气属卫,指卫气通于肺。又云:温邪则热变最速,未传心 包,邪尚在肺,肺主气,其合皮毛,故云在表。表明卫分为人体最先与邪气接触的部分,是邪气与正气在人体交争的最表浅位置,未重伤正气,病情较轻浅,此卫 分属《内经》中的一部分,但温邪热变最速,仅在卫分稍做停留,即向内传。卫之后方言气,指邪气更加深入人体。若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可冀其 战汗透邪,法宜益胃,令邪与汗并,热达腠开,邪从汗出。此气分亦可由腠理将邪驱逐而出,但须战汗透邪,说明正气犹能驱邪,邪正剧争,故出现战栗。如正不 胜邪则有脉急疾且神志不清,躁扰不安,则为正气外脱,预后不良。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再论三焦不得外解,必致成里结。”“再人之体,脘 在腹上,其地位处于中,按之痛,或自痛,或痞胀,当用苦泄,以其腹近也。从以上几条可看出气分证范围甚广,包括腠理、四肢、胸腹、三焦、胃肠等行气、行 津液之处,属于《内经》中除去卫外部分的卫气,则气与卫层次关系为:卫为气之标,气为卫之本。
    
云:营分受热,则血液受劫,心神不安,夜甚无寐,或斑点隐隐。其营分有奉养功能,营气通于心,故营分有热,必导致心神不安,夜甚无寐,说明营分即为《内经》中之营气。    
行脉中,营热迫血外溢肌肤,则见斑疹隐隐,因此时营气虽受热邪煎熬,但热邪未重伤血脉,其有两个含义,一,热邪对血脉中内容物营血损伤不严重;

二,对脉壁 亦损伤不重。当然病情的严重程度还决定于素体营血充足与否。又云:入营犹可透热转气,说明气和营是互相联系的不可割裂开来。初传,绛色中兼黄白色, 此气分之邪未尽也,泄卫透营,两和可也。气营俱热可泄卫透营。其发病部位既有气分又有营分。
    “
营之后方言血指邪气更伤营气人血就恐耗血动血则斑疹乃现,热已损伤脉壁。斑从肌肉而出,属胃;疹从血络而出,属经,若斑疹俱现则经胃皆热。虽斑疹皆属血分亦分热在心包、热在胃。 再由斑疹颜色可判断病情轻重,其毒热以红润为顺,紫斑热邪较之深重,黑斑示热毒最重。其表现为脉道灼伤,各由所发部位、肌肉、血络外泄。斑出热不解者, 胃津亡,营气生于中焦,胃津亡则源竭,预后较差,说明此血分亦为内经之营气。营分、血分病位相同,区别在于热邪对其损伤不同,营分热邪对营血及经脉 的损伤较血分轻。
3  
结语
    
卫气营血为叶天士将《内经》中营卫分于精细,敢于创新,发前人之未发,大体将温病分为四个病变阶断, 进一步明确了温病病机的浅深层次及轻重程度,更适合温病的发展过程。在明确卫气营血病位的基础上,可更加深入分析掌握,卫气同病,气营两燔,营血同病的病 机及治则,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