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有多远 ---一节小学英语课的听课随笔 在玉桥小学这块土地上,有一颗教学之星一直在静静闪耀,她就是六年级英语教师刘琦,禹城市双十佳优秀教师,其潜心学习,生发智慧,体验教学的无限乐趣,她凭借自己一份心灵的自觉,在平凡中追求高远,在信念、坚持中创造靓丽和精彩。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每一次到各校检查督导教学常规工作时,她的备课都非常工整、实用、有条理,组织的课堂教学更具特色。 记得元旦前夕,聆听了刘老师一节观摩课,Lesson 10 : The giraffe is taller than the deer , 这是一节新授课,主要特点是“新、活、实”。 首先是“新”: 平日里英语教学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现在提倡任务型英语教学,以应用为核心、目的和动力,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以致用。刘老师冲破旧意识牢笼,改变多年形成的思维方式和教学习惯,尊重孩子的天性,主要运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方式,增添教学的养料和水分,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习单词,短语,句式和对话,多了一些自由,少了一些限制,学生灵活运用 “A + is/are + 形容词比较级 + B”说话,多的是讨论,绝不是生硬的讲解,应该说讨论交流贯穿教学的始终。 再有刘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以教材为依托,以学生为中心,用图片呈现生词,又把几幅图片内容穿成一个故事或对话,直观象形,易于学生学习理解、接受。 其次是“活”: 一堂课是不是好课,不是看老师是否有精彩的表演,而是看学生是否有出色的表现,学生是否主动学习,刘老师的课堂教学,目标明确,设计合理,形式灵活,把文本知识渗透在活动中。运用情境教学,收听录音,锻炼学生听说能力,还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作为老师要想千方百计,达到这一目的。 刘老师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把所学内容形象化,学习英语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而不疲的享受,学生在黑板前灵活展现,生动鲜活,给人印象极深。要么专家说:只有语言知识而没有人的言语行,知识无法向能力转化,只有转化为能力,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信心和乐趣。 第三是“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刘老师从能够做到,能够改变,能够尝试的地方做起,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应用过程,使学生在探索中,领会知识形成的过程。刘老师课堂教学真实,充实和平实,教学内容梯度明显,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发展学生能力。 郑渊洁说:合格的教师的标志是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他们什么地方行。赞美是每一个心理最大的渴望,刘老师在课堂上,没有吝啬自己的赞扬,善于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很小,也挖掘满藏在他们身上心理的金矿。学生回答问题,争相恐后,从而,学生从“我得学英语”升华到“我想学英语”的境界。 动态课堂不可预设,不可能完美无缺,刘老师的课堂,我感觉在知识宽度上需要拓展一些,如:其它动物的名称,其它形容词的比较级,再有就是提升学生能力增加高度,如:用英语解说对话,故事等,这些可能太苛刻,但出自真诚之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教学无法,贵在得法。关于优质课堂的思考,我们应该是边实践,边研究,边学习,边探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运用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教学反思等形式,不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进行和发展。 蒙田说:我们寻求其他的环境,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利用我们自己的环境,并且我们走出自己之外,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内部是什么样子,就算我们踩到高跷上,也必须用自己的腿走路。走近这些名师,我们的心灵得以感染熏陶,课堂得以滋养润泽,脚步愈发执着、坚定,课堂教学、永远、未来、究竟有多远,我想就在自己的眼前,脚下吧!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栽种下优质教育的种子,自然也就憧憬异常丰硕的果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