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郎口快读17]发现教育

 生活-快乐 2015-10-30

[杜郎口快读17]发现教育

(2014-03-18 09:26:48)
标签:

改革

教师

教学

教育

分类: 本报报道

 杜郎口中学一直秉承着“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理念,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现在,学校已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效课堂,其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全面性、民主性、发展性、活动性和开放性,让学生得到和谐、主动、健康的发展。那么,这种富有特色的高效课堂模式,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呢?总的来说,课堂中学生按照自身的认知规律进行自主学习,经过了独立思考、小组研究、交流分析、发现真理等一系列过程。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对学生而言,课堂学习是他们学校生活的最基本内容,课堂学习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他们多方面的发展和成长。所以,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活动,重视对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他们学习愿望的激发,使他们的课堂活动更加生动化、多样化。在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自由地学习,要尊重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快乐中,脑思、口说、手动,愉快地接受并完成学习任务,在充分全面的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获得知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人。”独立思考是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前提。在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要创设情境,教会学生独立思考。

  在杜郎口中学,学校要求教师从学生学习的4个环节抓起,即关注他们的预习、合作、展示、反馈,把独立思考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以预习环节为例,教师要求学生改“浏览式预习”为“思考式预习”,让预习成为更有意义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提炼总结。

  独立思考不是异想天开地胡思乱想,必须遵循科学的规律与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是游离于获得和运用知识这个过程之外的,而是要贯穿、渗透在这个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只告诉学生结论,更要让学生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及相互联系。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学生还能学会正确的思考方式,逐步构建起自己的思想体系,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考打好基础。

  学生不应该是教师的模仿者,也不应该仅仅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在新课堂中,学生要变成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创造者,变得更加聪明。这就要求学生改变“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要强调发现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研讨式学习。如何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呢?教师不仅在课堂的开始阶段就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还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地不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处在问题情境中,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和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而又审时度势地把学生引向“最近发展区”,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应该从“问”开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探究质疑的学风。这种学风来自于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的背景,启发引导学生从想问、敢问到会问,并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总结与评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既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又能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从而达到课堂最优化的目的。

  课堂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奠基,在教育的道路上,教育者一定要且行且思、上下求索。

  (作者系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教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