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三焦 三焦的作用 治疗三焦病

 藏经阁480 2015-10-31

三焦,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有人认为“焦”应当解释为“膲”,膲为体内脏器,是有形之物;有人认为“焦”字应当解释为火,为无形之气:有人认为“焦”字应当为“樵”,也就是人体的三个区域。“三焦”是中医学中的~个重要概念,但是对三焦的概念至今仍有许多争论。实际上,中医学中的脏腑器官并不是现代解剖学中的脏器概念,而是指一组运动系统。所以关于三焦概念的争论是没有意义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利用它来指导临床实践。

为什么说三焦具有通行元气的作用?

三焦的通行元气作用最早记载于《难经》,其中说:“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使,主持诸气。”“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

这里明确指出三焦是人体元气升降出入的道路,人体元气通过三焦而到达五脏六腑和全身各处。元气来源于肾.通过三焦进入十二经脉,最后到达五脏六腑,所以,也称三焦是元气的另一个来源。元气为人体最根本的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因为三焦通行元气于全身,是人体之气的升降出入的通道,亦是气化的场所,所以三焦能够丰持元气,总管全身气机和气化。如果元气虚弱,三焦通道运行不畅或者衰退,就会导致全身或者某个部位出现气虚。

三焦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运行元气、水谷和水液。所谓有名有形,是指三焦同其他内脏器官一样,有名有形,有表里关系。所谓有名无形,是指三焦无形,并不是人们通常理解的没有形质,而是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功能的发挥有形质作为基础,但这种形质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内脏器官,而是对一系列内脏组织和功能的概括。

三焦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人体的三个部分, 《灵枢·营卫生会》日: “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 “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意思是人体的膈上为上焦,胃部为中焦,胃以下为下焦。

《难经·三十一难》日:“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下焦者,当膀胱上口”。这里是将膈作为上、中两焦的分界,以胃下口作为中、下两焦的分界,上、中、下三焦的部位划分非常明确,膈上胸中为上焦,膈下脐上腹部为中焦,脐下腹部为下焦。

疏利三焦小窍门

可以用鸡蛋清调匀5克甘遂末,贴敷于大椎穴,可以疏利三焦,除湿利水。

三焦的作用

通行元气,运行水谷,运行水液

如何根据经络阴阳五行解释三焦病症的特点?

温邪一般会从人体的口鼻进入人体,因为鼻肺相通,肺会受到侵犯,然后病邪由上焦传入中焦,这时会出现脾胃经的症候;病邪通过逆转从肺卫传入心包,出现邪陷心包的症候。要治疗上焦病症,根据五行原理主要应该降火降燥,可以服用银翘散、桑菊茶等。

如果温邪从上焦传入中焦,脾胃就会受到侵犯。胃适宜湿润,而温邪进入胃部后,会使胃部变得十燥,于是会出现阳明经燥热的病症:脾适宜干燥,温邪进入中焦后,会导致脾脏湿润,就会出现太阴湿热等病变。所以,治疗中焦病症要以宣泄体内热气为丰,利用药物与病症五行相克的原理进行治疗。

如果温邪从中焦深入到下焦,就会损伤人体的肝肾。此时,病人会身热面赤、手心足心发热、口干舌燥、神情疲惫、听力下降等。根据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此时应该滋养阴气、降低阳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