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一谈武(八段锦8)

 融容谦和 2010-02-08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伸懒腰?

  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什么会经常打哈欠、伸懒腰呢?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这是胃气不降,三焦气机不顺的表现。如果长时间地伏案工作,脏腑不舒,心肺之气不足,人就会开始疲劳。这时,人体就出现自救的动作--伸懒腰。

  当我们伸懒腰,两臂上举的时候,胸腔就得到了扩张,心、肺、胃都能得到舒展,这时,气血通畅,体内废气也更易于排出;同时,伸懒腰时的扩胸动作,可调节心肺的呼吸,从而让人体的气机充足,加快各个脏腑的运化,减轻疲劳。

  两手托天理三焦--疏通气血,预防肿瘤

  伸懒腰可以伸展胸腔,锻炼五脏六腑。八段锦的"双手托天理三焦"就是从伸懒腰这个动作的医理而来。它可有效梳理人体的三焦,顺畅全身的气血。

  "三焦"具体指的是什么呢?人体的五脏六腑之间存在一个系挂,它就像一个立体的"网",悬挂、连接着心、脾、肝、大肠、小肠等脏器。这个系挂在中医里被叫做"水道",也就是三焦。

  三焦在人体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被称为"孤府",它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但又不是具体地指哪儿。《黄帝内经》中将三焦叫做"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即交通枢纽的概念。

  三焦一定要通畅,如果三焦不畅,人体内就会有瘀滞。瘀滞在西医里被称为肿瘤,或者叫做细胞的无序生长,也就我们现在常说的癌症。我们现在总是"谈癌色变",而癌症与三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肿瘤早期多从三焦这个系统里出现,后又通过三焦这个渠道进行转移。

  三焦的调理非常重要。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要多做"双手托天理三焦"这个动作,可有效预防肿瘤。

  具体做法是:

  首先,要"立地",即肩井对涌泉,百会对会。然后阴掌心向上,双手交叉放在腹前,两手与肚脐形成一个三角。

  这个动作将气机收在了下焦丹田。两手合抱于腹前时,不要抱得太高,因为手在哪儿,气就在哪儿。对于老年人来说,如果手抱得太高,气往上冲,容易出现高血压。

  双手合抱的同时,两腿微屈,这就达到了"八虚"的效果:虚两腋舒肝气;虚两肘舒心肺气;虚两髀舒脾气;虚两腘窝舒肾气。

  然后两掌慢慢举到胸前,再往内旋转向上托起,掌心向上,即是一个"顶天"的动作。

  此时注意几点:

  1)当两掌向上托起并上举时,最关键的一点是掌根一定要上撑,这样才能打开手臂上的阴经,也才能抻拉整个后背。

  2)手臂上举时,注意要用两臂夹紧耳朵,因为三焦也是走耳部的。年纪大的人手臂上举时可慢一些,根据自己身体的情况调整上举的高度。

  3)两掌向上托起并上举,举到最高点的时候,要稍微定住,屏息一会儿。屏息就可让我们的气机在五脏六腑之中鼓荡一圈,即"内按摩",用气机按摩我们的五脏六腑。

  4)两臂上举并屏息,除了按摩内脏,也锻炼了人体的膈肌。经常锻炼膈肌,可延缓衰老。人体衰老的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越来越容易气喘。比如,稍微走一下楼梯就累得气喘吁吁的,这其实是膈肌无力的表现,不能"气沉丹田"。要想让气沉到丹田,膈肌的力量必须大,全身的气机必须足,这都需要健康而有活力的身体。

  5)双臂上举时也有一个夹脊的动作,对活动背后的膏肓穴很有好处,可舒缓背部的疲劳感。

  最后,两腿微屈,两臂分别在身体两侧缓缓下落,然后两掌捧于腹前,目视前方。此时,身体的重心要缓缓下降,气往下走,全身都放松下来。

  此动作双臂上举、下落为一遍,共做六遍。

  "两手托天理三焦"这个动作,通过双手上托,缓缓用力,可有效抻拉手臂、肩背,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同时,双臂反复地上举、下落,还可锻炼肘关节、肩关节和颈部,有效防治肩背病、颈椎病。

【动作名称】

两手托天理三焦

【原传口诀1】

【原传口诀2】 

【原传图谱】

【招式分解】 

( 1 )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徐徐分别自左右身侧向上高举过头,十指交叉,翻转掌心极力向上托,使两臂充分伸展,不可紧张,恰似伸懒腰状。同时缓缓抬头上观,要有擎天柱地的神态,此时缓缓吸气。
    ( 2 )翻转掌心朝下,在身前正落至胸高时,随落随翻转掌心再朝上,微低头,眼随手运。同进配以缓缓呼气。
    如此两掌上托下落,练习四至八次。另一种练习法,不同之处是每次上托时两臂徐徐自体侧上举,且同时抬起足跟,眼须平视,头极力上顶,亦不可紧张。然后两手分开,在身前俯掌下按,足跟随之下落,气随手按而缓缓下沉於丹田。如此托按 4 ~ 8 次。

【医学原理】
这一式由动作上看,主要是四肢和躯干的伸展运动,但实际上是四肢、躯干和诸内脏器官的同时性全身运动。
    此式以调理三焦为主。目前有关三焦的部位尚无定论,但大多数认为上焦为胸腔主纳,中焦为腹腔主化,下焦为盆腔主泄。即上焦主呼吸,中焦主消化,下焦主排泄。它概括了人体内脏的全部。《难经·六十六难》载:“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原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原气即是人生之命。十二经之根,通过三焦激发於五脏六腑,无处不至,它是人体活动的原动力。因而对三焦的调理,能起到防治各内脏有关诸病的作用。特别是对肠胃虚弱的人效果尤佳。上举吸气时。胸腔位置提高,增大膈肌运动。我们通过 X 光透视观察证明,它较一般深呼吸可增大一至三厘米,从而加大呼吸深度,减小内脏对心肺的挤压,有利於静脉血回流心脏,使肺的机能充分发挥,大脑清醒,解除疲劳。另外,上举吸气,使横膈下降,由於抬脚跟站立,自然使小腹内收,从而形成逆呼吸,使腹腔内脏得到充分自我按摩;呼气时上肢下落,膈肌向上松驰,腹肌亦同时松驰,此时腹压较一般深呼吸要低得多,这就改善了腹腔和盆腔内脏的血液循环。平时,人两手总是处於半握拳或握拳状态,由於双手交叉上托,使手的肌肉、骨骼、韧带等亦能得以调理。此式除充分伸展肢体和调理三焦外,对腰背痛、背肌僵硬、颈椎病、眼疾、便秘、痔疮、腿部脉管炎、扁平足等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此式还是舒胸,消食通便,固精补肾,强壮筋骨,解除疲劳等极佳方法。用以治疗预防脉管炎时,要取高抬脚跟的作法,每次要反复练习。

 

 

预备式:

众所周知,健身气功?八段锦预备势简单易学,便于掌握。这个预备势在太极拳练习中被称为“混圆桩”,在健身气功中被称为“三圆势”、“抱球势”。练好健身气功?八段锦预备势,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即端正身形、放松入静、静养元气。
端正身形
    “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气散乱”。可见,练好预备势首先要端正身形。对于初学者来说,端正身形的动作要领是:双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意想肩井穴与涌泉穴垂直相对;双膝微微前屈,膝盖不能超过脚尖。具体来说,一是要松腰沉髋,使臀部自然下沉,把重量全部沉到脚上,同时敛臀,把命门穴打开。换句话说就是把腰部的生理弯曲尽量拉直,使脊椎关节节节对准下沉。二是要含胸、沉肩、坠肘。练功时肩关节向下松沉并向前微合,肘关节下垂并向外微撑,气沉丹田,腋下虚掩,要留空,不能紧贴肋部。双臂的动作就像抱着一个气球一样,肩、肘、腕这三个关节要力求做成圆弧状,不能出现死角,与含胸配合起来组成一个圆。三是要百会虚领,意念中百会穴上仿佛有一绳轻轻牵吊,并且百会与会阴穴要保持在同一条垂直线上,后颈挺拔,髋部下沉。四是要两眼垂帘,即双目微闭,仅留一缝之光,目光自然平视。

    以上就是健身气功?八段锦预备势在外形上的规范要求,由于初学者习练次数少,动作尚未定型,稍不注意动作就会走形,所以,练习的时候只知道抱球式的动作要领还不够,还要在实践中时时刻刻注意检查自己的动作是否有变形的地方,起初最好有老师在身边监督,实在不行的话可以对着镜子练,以便于检查和纠正自己的动作。当练习动作符合规范,随便一站都不会出错,才算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练习任务。
放松入静
    放松入静是练功的根本法则,也是练好预备势的基本要求。
    所谓“放松”,是指在练习预备势时要保持全身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处于自然、舒展的状态。练习放松,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动作要符合规范,练功时的身体姿势与练习方法要正确,要合乎功法要求,做到“身形中正”,这是“放松”的最基本要求和前提条件。其次,要适当用意,用意念引导身体放松。先是意想放松面部肌肉,特别是眉心和嘴角周围的肌肉,然后放松颈部,此时意念可分为两支,一支是从肩膀向下,意想从肩松沉到胯部、肘部、腕部、一直松到指节,节节松开。另外一支是由颈椎向下,一节一节地对准下沉,沉到胯部,再由胯松沉到膝盖,一直到脚上,如此反复几遍,即可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三,要坚持练习,循序渐进,卸掉拙力。这一过程被称为“换劲”,因为初学者动作尚未定型,建议采用延长时间的方法。刚开始练时以站五分钟为宜,待动作熟练、不轻易走形时,再逐渐延长时间,一般在一周内延长到半个小时左右为宜。除以上方法外,做放松练习时还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经历一个酸、麻、胀的过程。起初会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觉,只要坚持一下,气血通畅后就会享受到身心舒松的愉悦。二是要搞清楚舒松与松懈的区别。舒松的时候关节是舒张的,肌肉软组织舒展,精神安逸,动作含有内劲;而松懈的时候,关节是闭合的,肌肉软组织紧缩,精神萎靡不振,动作软弱无力。三是身体虚弱或有疾病的练习者要注意锻炼强度,一般以个人舒适度为限,一有不正常的地方,比如头晕、胸闷等,应马上停止练功,进行调整休息。
    所谓“入静”,指的是排除外界一切干扰,心不思,意不想,精神集中,专门练功。要入静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做好练功前的各项准备,包括排便,换上宽松的练功服,摘掉项链等饰物,关掉手机,以及选择空气清新、安静舒适的练功环境等。同时练功前要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分劳累,尽量使自己保持一个平静自然的心态。其次,要排除杂念。练功前要把可能牵涉注意力的事情妥善安排好,避免练功时牵挂。练功过程中一旦出现走神等情况,要立即排除。第三,平时生活中要进行集中注意力的训练,适当做一些凝神注视运动物体变化的练习,这样有助于提高注意力。第四,练功时应播放优美舒缓的健身气功伴奏音乐,以帮助练功者入静。
    需要指出的是,放松与入静是相辅相成的,放松是入静的前提,只有身体安舒,心才能完全静下来;而入静又可以促进放松,当思想和情绪平稳安宁时,身心自然就放松了。
静养元气
    身体松静下来后,呼吸逐渐变得自然缓慢,此时内气开始逐渐充盈,并在体内顺着经络按照一定的方向运行,接下来就进入静养元气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具体要求是:严格遵循中正安舒、心静体松的练功要求;锻炼强度以个人的舒适度为界限,适当延长预备势的时间;练功时采用自然式呼吸;练完预备势后,就可以按照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动作顺序继续练习了。对处在这一阶段练习者的建议是:第一,练习中如果出现心慌、气短、头晕、抖动等不舒服现象,应马上中止练习,避免出现偏差。第二,不要刻意追求呼吸方式。预备势练习采用自然呼吸,就是为了由胸式呼吸逐渐转变为细匀深长的腹式呼吸,从而达到不调而自调的目的。第三,要正确对待可能产生的酸麻疼痛、津液增多、打嗝、刺痒、蚁走、发热、出汗等感觉或现象,甚至多年前的外伤部位在练功时也会产生疼痛、刺痒的感觉,这是练功过程中的正常反应,只要尽量保持放松入静状态,坚持练功就可以了,过一段时间上述感觉会自然消失。
    总之,练好八段锦预备势的三个阶段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有不少人练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完全达到动作要求。所以习练者一定要下一番苦功夫,这样才能练好健身气功·八段锦预备势,为学习后面的动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八段锦中的每一势动作都蕴含着丰富的养生内涵,其运动强度和动作的编排次序符合运动学和生理学规律。习练每一式都可调整人体相应脏腑的机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那么,两手托天理三焦的养生机理是什么呢?为什么两手托天能理三焦?
  三焦,是中医学名词,为六腑之一,在古代医籍《黄帝内经》和《难经》上都有记述。据学者王梦瑶等人的考证,三焦的“焦”是假借字。古人造字作词都有一定的规律和含义,但是古人用字有时并不甚严谨,把音、形、义相同或相近的字通用,这种方法称之为假借。脊椎骨的“椎”字,在《黄帝内经•灵枢•背输》中被假借为“焦”。因此,三焦中的“焦”实际上应当指的是“脊椎”。三焦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白虎通义》中说:“三焦者,包络府也,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故上焦如窍,中焦如编,下焦如渎”。古医书中将脊柱定位为二十一节,每七节为一段。上焦七节是颈椎,有横突孔,形状像空窍,所以称之为“上焦如窍”;中焦“七节”(实际上有十二节)是胸椎,左右两侧肋骨成排,形似竹木编成的书册,形容为“中焦如编”;下焦“七节”是腰骶尾椎,腰椎有肥大的横突,而骶椎前后面沟沟壑壑,凸凹不平,并在这里构成了两个生理弯曲——腰曲和骶曲,对泌尿生殖系统具有保护作用,所以下焦被比拟为“渎”(渎,是下水沟的意思)。由此可见,三焦,是指整个脊柱和胸腹腔而言,而胸腹腔里包涵了全部脏腑。因此,“理三焦”者,乃是调理脊柱、内脏是也。
  “两手托天”为何能调理三焦呢?两手托天的动作,在五禽戏为“虎举”,在易筋经为“韦驮献杵第三式”;可见这是一个健身定势,普遍用于各类导引功法,且都处于起始位置。天,为最高;托天者,就是尽量向上托的意思。从古传八段锦图谱和八段锦的锻炼要求来看,这一式动作要求两手掌向上翻起,掌心朝天,两臂充分伸展,上臂靠近两耳;两手交指相扣,力在掌根,低头,肩胛内收,上撑下落,使脊柱拔伸。在做这一式动作时,脚跟无需踮起。而在古代的一些八段锦功法中,以及易筋经“韦驮献杵第三式”中,都要求踮起脚跟;但五禽戏“虎举”动作则无需提踵踮脚。其实,“撑掌落踵”更能有效地对拉拔伸脊柱;俗话说“力从脚跟起,贯穿到泥丸”,“泥丸”就是头顶正中的天门(顶门)。做这一势动作时,还需注意立身中正,含胸拔背,收腹提肛,不偏不倚,不俯不仰,如此才能挺拔脊柱。同时,“两手托天理三焦”的一个完整动作是一个呼吸周期,但在“托天”一瞬间,应当是闭息助力,从而使“内劲”贯通上中下三焦。
  “两手托天理三焦”的养生机理是什么呢?三焦主司人体元气水液的流通布散,是统管五脏六腑的“孤之府”、“外府”。作为八段锦的第一式,通过两手托天的锻炼,达到调理全身的目的。通过脊柱的对拉拔伸,有利于纠正脊柱周围小关节的紊乱,并适当刺激脊柱两旁神经根,以此来调理五脏六腑。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脊柱的过度弯曲、椎间盘的膨隆、骨盆的移位、胸廓的下降等等,是造成一系列慢性病、顽病痼疾的原因。因此,脊柱的自我锻炼,其养生健身意义是十分明显的。在中医学中,脊柱是督脉所在地,总督一身阳气;“两手托天理三焦”上托下落,升降开合,使元气布散全身,使津液滋润脏腑。同时,与动作相伴的逆腹式呼吸,按摩腹腔脏器,防止胃下垂、子宫下垂等。科学研究表明,习练健身气功•八段锦能提高中老年人上下肢的力量,改善呼吸系统机能,提高老年人关节灵活性、平衡能力和神经系统灵活性等。因此,把双手托天理三焦放在八段锦的第一式,其重要意义不言自明。

 对于三焦的理解,自古以来,有很多的解释,但是都与《难经》的说法不相吻合,也没有很好的解释来说明三焦是怎么来行元气的,就是其部位的确立也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结论。今就难经的有关条文,结合自已的一些理解,来探讨一下三焦的实际本质,希望能给三焦一个圆满的解释。
    要正确理解三焦,必须要明白一下几个问题,才能完全明白其中道理。
1.焦字的解释。
2.为什么称为三焦。
3。三焦为什么与经络(有形的,不是针灸的经络)有者密切的关系。
4.三焦是怎样运行元气的,与水液有什么关系
5.三焦为什么与少阳有关
以上这五个问题,不能分开理解,要综合起来,全面理解,才能明白其中的规律。
焦者,烧焦的意思,但是这个意思却很难明白,为什么会叫焦,要明白需要结合经络来理解。人体的经络,在古代时候,针灸的经络与人体的看得见经脉与络脉是混合的没有分开理解,导致经络有不同的看法,家和张仲景的言语来看,张仲景所说的经络是人体中看得见的经络,不是针灸的经络。在《伤寒论》中称为厥阴病,脉分阴阳,经脉主运行阴阳气血津液向外布散,以营养全身,有内而外,遍布全身。络脉是笼络全身的阴津,阴血,水谷精微等物质上充与心肺,以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在经脉与络脉的相互交接处(相同于动脉与静脉的交接处的网状结构),就是所说的焦的位置。这个焦,类似于交,为什么会是烧焦的焦?因为在者交接处,正是心阳达到的最终端,也是肾阳开始温煦的起始,两阳相合,而此处是最温暖的地方。用现在的道理来讲就是正极与负极相接触的地方,是产生能量的地方,如同电灯的结合而发光是一个道理。所以,三焦的位置经脉与络脉的交会处。
或要问:这与三有什么关系?以上是正常的交接方式,而人体中有三处不相同的交接,就是所谓的三焦。
上面是肺,肺是气机交换的场所,在人体的交接中,肺气的进入是与全身不同的。也就是说在肺内的经络交接中,有者气体的进入,是在正常中的一个特殊,所以称之为上焦,上焦如雾就是这个道理。
而中则是在胃肠道,胃肠道是水谷之海,是水谷精微进入人体脉内的道路,与全身的其他交接方式也不同。也就是说在胃肠道的血脉的正常交接中,有者大量的水谷精微进入脉内,这在全身中也是一个特殊,所以称之为中焦,中焦如沤就是这个道理。
而下则是在肾与膀胱,肾与膀胱为多余水液排出的地方(也是肾气封藏的功能表现)。在全身中,也是与其他地方不相同的。在正常的经络交接中,津液的排出与吸收是平衡的,而此处则是大量的排出,所以称之为下焦,下焦如渎就是这个道理。
三焦的位置大致如此,其不同点也已经说明,但是其功能是如何表现的。这就要结合经络来说明其中的规律。
上面说过,经脉与络脉是相互交接的,但是经脉与络脉的运行是靠什么来完成的?这就要说明白了,因为是相互关联的,所以要全面说清楚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经脉的运行是靠卫气来运动的,而络脉的运行是靠元气来输运的,卫气始于肺,而元气始于命门,(肾气制约其运动的太过)。所以《难经》说“三焦者,元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元者,三焦之尊号也。”元气具有推动作用,系于肾,出肾则为少阳之气,或肝气,我们平时说的“肝行肾气”就是行的元气(肾气不运动,只有封藏之性),“肝肾同源”也是这个道理。所以,三焦的运行元气的作用,就是这个道理。由于少阳属于阳木,而厥阴为阴木,少阳下连于厥阴,而三焦的起始是由厥阴上连与少阳,所以三焦也属于少阳的病位。均是运行的元气,均有升发之性。
至于三焦为水液运行的道路,其实就是水谷精微由脾胃到肺,再下达到肾的运行过程,其中主要是中焦的进入与下焦的排出。
上面的关于三焦的论述是相互连贯的,需要整体理解,才能完全明白其中的规律。至于三焦的论述与当今有的学者认为的三焦是人体腹膜的认识是不同的,在此指出。由于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要完全说明白,内容太多,在此只是简略的说明其中的道理,希望大家指正。

说法2: 有形三焦与无形三焦  三焦的有形无形之争曾经是中医学术界的热门课题,至今尚无定论。  从《黄帝内经》中的有关论述来看,三焦本来指的是一个有形的器官。《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说: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  既然称之为“器”,说明三焦具有和其他五腑同样的形态结构。《素问?五脏别论》中说: “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六腑“传化物而不藏”,能“转味而入出”,所以都是中空的器官。  《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灵枢?本输》中说: “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  《灵枢?五癃津液别》中说: “水谷皆入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分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  三焦作为人体水液输布排泄的信道,因此具有中空的形态特征。  《灵枢?经脉》中叙述了十二经脉和脏腑的联系,其中手太阴经“起于中焦”手少阳经“遍属三焦”,手厥阴经“历络三焦”。经脉是人体气血运行的信道,与经脉信道联系的也只能是有形的结构。这样,经脉循行中“中焦”、“三焦”所表示的都应该是具体的器官部位。  《灵枢?本藏》中说: “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缓,皮急而无毫毛者三焦膀胱急,毫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结也。”  三焦的外表形态有着厚、薄、缓、急、直、结的区别,表明三焦和膀胱同样有着实在的形体。  关于三焦的具体部位,明代医家张介宾在《类经》卷三中作了解释:  “三焦者曰中渎之府,是孤之府,分明确有一府。盖即藏府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藏,一腔之大府也。”  张介宾认为三焦是有形之腑,其部位包括了整个胸腹腔,并把胸腹腔中除了十一脏腑的其它组织器官都归于三焦,这种观点本诸于《黄帝内经》,也可能体现了最早形成的三焦概念。《灵枢?营卫生会》中说: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上中下三焦运行水液的不同功能明显与三焦在胸腹腔中分布的广泛部位有关。  《黄帝内经》之后,开始出现了三焦有名无形的说法。  《难经?二十五难》中说: “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  《难经?三十八难》中说: “藏唯有五,府独有六者,何也?然,所以府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其经属手少阳。此外府也,故言府有六焉。”  “有名而无形”是说三焦并不是独立的形态器官,而是一个分胸腹腔为上中下三部,包含其中某些脏腑功能的综合性的功能结构。《难经》的三焦有名无形说客观上为《黄帝内经》中有关三焦的其他论述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因而是对三焦理论的发展。  《难经》是解释《黄帝内经》等医经要旨的著作,并非一时一人所作。其中有些内容不见于《黄帝内经》,而且各难中的论述也有不一致之处。例如,关于三焦的有形无形,《难经?三十一难》中便有着不同的说法: “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其治在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间陷者是。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傍。下焦者,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以传导也。其治在脐下一寸。故名曰三焦,其府在气街。”  很明显,这里所指的三焦还是有形的水液通路。  《难经》中对于三焦有形无形的不同认识,反映了当时不同医家的不同学术观点,也是早期医学理论形成时所出现的必然现象。清代医家徐大椿在《难经经释》中说: “其说不本于《内经》,而与《内经》相发明者,此则别有师承,又不得执《内经》而议其可否。”  然而,《难经?二十五难》和《难经?三十八难》提出的三焦有名无形说却引起了后世医家对三焦形质问题的论争。或谓三焦无形,或谓三焦有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持三焦无形观点的医家提出了部位三焦说、气化三焦说和辨证三焦说。而持三焦有形观点的医家则试图把三焦落实在人体具体的形态结构上,分别提出了脂膜说、胸腹腔说和油膜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内中医界更提出了胸腺说、胰腺说、大网膜说、网状内皮系统说、植物神经说等众多的有形“三焦”见解。  实际上,持三焦有形或无形观点的医家都走入了思维的误区,三焦的有形无形本身并不是一个值得争论的重要问题。有形是结构的概念,无形是功能的概念;《黄帝内经》中的三焦有形说是三焦理论形成的早期形式,而《难经》中的三焦无形说则是对三焦理论的发展;两者的结合构成了完整的三焦理论。对于三焦的有形或无形我们不会得出也不可能得出谁是谁非的结论。如果一定要加以辨析清楚,那么整个十二脏腑系统都会出现有形和无形的问题,其结果必然会造成中医理论的极大混乱。  中医脏腑学说中的脏腑概念本来就不同于西医解剖生理学中的脏器概念。在脏腑学说中,脏腑不是一个单纯解剖学的形态器官,而是一个综合性的功能系统。脏腑学说的形成虽然以一定的解剖知识为基础,但对脏腑功能的阐述却大大超出了形态器官的范围,脏腑的有关功能还包含了其他器官的一些功能,是一系列有密切联系的生理病理功能的综合概括,因此,脏腑的概念是以整体性原则确定的功能概念。中医采用模糊的整体系统观念说明人体的生命现象,根据外在的菜单现和整体功能之间的联系确定脏腑的基本概念和脏腑之间的关系,脏腑的形态结构在脏腑学说中只是极其次要的一个方面。如果不能把握这一点,而纠缠于某个脏腑有形无形的非本质问题,无疑是舍本求末,忽视了脏腑学说的真正内涵。  历史上三焦的有形无形之争表明某些古代医家对脏腑学说还缺乏正确和深入的理解,现代出现的一些把三焦落实到具体组织器官的假说则反映了用西医的思路研究中医理论的弊端。在继承和发展中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看到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