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方论药

 山高水高 2015-11-01

评方论药

很多中医人或者中药司药人员都有评方论药的习惯,这个倒也无可厚非。我们学方剂学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把古人的名方验房收集在一起,然后评方议药,探讨这个方的组方特点、用药特色。这样能够使我们学习古人的思维精华。一般的讲,方剂学主要教给学生方剂组成、功用主治。实际上,这割裂了中医的理、法、方、药的治疗模式。学生无法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因此许多学医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读方三年,天下无不治之病,临症三年,书中无可用之方。”所以,我认为:如果缺乏对患者病情的了解,单纯评方议药,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最终只能做个“清议派”,纸上谈兵,而不会成为“实战派”。如果司药人员妄加评议,还会导致患者摇摆不定,耽误治疗。

某日下午,一患者从长清赶来,求治咳嗽。孩子咳嗽三天。患者说,我孩子就吃你的药有效,虽然这么远,我也要来。在当地找的医生,吃他的中药,不仅味苦而难以下咽,而且疗效不明显。让他按照你的方子抄个方抓药,他一看你的方子,吓得不敢抄,说成人用药也不敢用这么大的量啊!给10岁的孩子服用,他不敢干这件事,怕出危险。虽然病家一再拜托,说曾经多次服用这个方子取效,但这个医生还真是负责,就是不敢开。无奈病家又换了一个医生,才帮助抄了方,抓了一服药,当天服下去,咳嗽就大有好转。患者不放心,才到济南来看。患者说,那个帮他抄方的医生认为这个方子很好,很有经方的味道。我告诉患者,也不全是经方,也是在经方的基础上化裁所致,柔和了麻杏石甘汤、银翘散、苏子降气汤,外加一些消食导滞的药物。所以全方清肺热、降肺气、止咳嗽,消食导滞是为了更好地清肺热、降肺气。所以,一般的孩子咳嗽都能很好的迎刃而解。有时候,我会建议患者在我坐诊的地方取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会照方抓药,但是很多人拿着我的房子外出取药,许多药房都不敢抓药,药房的司药人员再说一些大剂量对人体有害的话,病家就不敢服用了,疾病就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还有的人乱改我的方子,服药后无效,延误了病情,岂不是对患者不负责?当然也会损及我的名声。有一位患者,发热咳嗽,本来方子中用了70g生石膏,他把方子带出去抓药,结果改成了生石膏15g,服用五剂,竟然没解决问题,又来看我,我感觉不对。后来才说出了实情。这不耽误了治疗么?这真正应了古人说的“三不敢”之药,医家不敢用、药肆不敢卖、病家不敢服。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一件事。一个老干部,79岁,患有多种疾病,主要是眩晕、心慌,伴有咳嗽、下肢水肿。每次病情加重,身体不适,都来找我治疗,服用一到二个星期,症状就能很好的缓解。这次来看,又伴发了水肿、咳嗽。我还是用上次的以补中益气汤为方底,增加了苏子15g、车前子30g,葶苈子20g。结果,到药房抓药,司药人员告诉患者,葶苈子20g,用量太大,葶苈子中含有强心甙,可以导致强心甙中毒,甚至危及生命。说的听起来似乎有道理,可是葶苈子中的强心甙共有多少呢?多大的剂量才能导致强心甙中毒?在这里葶苈子主要是用来降肺气止咳,司中药人员不了解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只知道其中含有那些物质成分,怎么能了解中药的功效呢?这样的中药人员抓上一辈子药,也不懂中药的性味归经及运用。好在我与老干部详细解释,建立在以前的良好疗效基础上的信任,才放心的抓药去了!

很多人都说,中医缺少规范。说一个患者,找10个中医看病,一定会开出10个不同的处方来。这种情况可能很多见。因为10个处方的药物组成不可能完全相同。譬如补气的药物就有黄芪、人参、西洋参、党参等,有人喜用黄芪,有人喜用人参……在偏远的农村,缺医少药,还可以用棉花根代替黄芪补气。我在淄博桓台坐诊时,有一次,遇到一个患者,面色萎黄,疲劳乏力,我开给他的方子中含有黄芪,患者说他对黄芪过敏,说曾经吃过含有黄芪的中药,出现过敏反应,停用黄芪后,就没有反应了。我说这好办,你到农村找一些棉花根,用 60g棉花根代替30g黄芪,可以起到一样的疗效。因此,虽说10个中医开处方用的药物不一样,但是如果治法一致,也是可以的,也就说明对这个患者疾病的认识是一致的!实质上中医也是有规律可以遵循的。外行人不明白,借此来说中医不科学。脱离开患者妄论方药是没有意义的!

后记

这篇文章是在一个多月以前写的,一直未发。今晚有个患者打电话求方,孩子病了,发热,咽痛,大便干。我开了方子,让他到我门诊拿药。这样方便一些。可这个患者非到另外的药店去取药,结果呢,给我打了三个电话,第一个电话问银花是什么?我告诉他就是金银花,第二个电话问牛子是什么,我告诉他,牛蒡子。第三个电话又问:生石膏90g,司药人员说量是不是太大了?我告诉他没有问题,没错,就是这个剂量。如果去我的门诊就没有任何问题,司药人员很快会照方抓药的。这是一种多年的默契。

多年来,总是喊医药分家、医药分家,他怎么能分得开呢?尤其是中医,就更不能分。药为医所用,为医者必须识药。每一批药的质量成色都有差异,剂量也应有所调整。市场的药价也在浮动,有的药价突然升高,如果患者家境贫寒,那就可以换一些价格低的、有同样疗效的药物,既能治病,又能经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