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第一策《隆中决策》竟然毁于诸葛亮一个致命的错误?

 飞云阁0811 2015-11-01

诸葛亮的《隆中对》被称为千古绝唱,但是最终却悲惨结局,为什么?因为其中有极大的破绽。也就是这个战略错误,导致最后的失败。

我们现在已经不能知道,早期的刘皇叔是没有割据的意识呢,还是信息比较闭塞,再就是没有大局视野。总之是他选择了一个错误的舞台。当时的北方,群雄割据,弱肉强食。像他这样的小虾小鱼不知凡几,多数无名之辈早已湮灭,刘备也不过因为幸成帝业的缘故,后来的史官们才会绞尽脑汁搜罗他的那些看起来算不上战绩的过去。总而言之,在刘备投奔荆州刘表之前,一直处于无根浮萍的状态,除了所谓“三让徐州”之后的数年,短暂保有徐州一地之外,大多数是处于依附大军阀的打酱油状态,这些军阀包括曹操、袁绍、公孙瓒、吕布等等。这种“有奶就是娘的”勇气比起来吕布“三姓家奴”似乎还要高一着。

三国第一策《隆中决策》竟然毁于诸葛亮一个致命的错误?

有人说,能忍才能成就大业。这一论断在老刘这里似乎并不管用。因为他也够能忍了,但是自出道已经二十多年过去了,仍旧不是根葱。208年以前瓜分天下的盛宴中,没有老刘一毛钱的事。可见能忍还不行,还要有高人,老刘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有了高人指点,可以少走二十年弯路。高人在哪里?会出现么?答案是,会的。

荆州,是老刘的转运之地。机会终于出现。这个转机大家都很熟悉,一个是徐庶自荐,另一个是三顾茅庐。建安十二年,刘备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诸葛亮向刘备献上了著名的《隆中对》。而这时,刘备已经46岁。在寿命普遍偏短的古代,这基本就是黄土埋到脖子了,谁能想到一条死鱼竟然还翻了身,而且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成功逆袭成为一方霸主?

这一年是207年,此时天下大势是曹操已经基本完成北方统一,东吴的孙权继位已经七年,在他领导下的国家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荆州的刘表闭境安民,一片王道乐土,西南的刘璋和汉中的张鲁各自为政。西北一团乱糟,凉州军阀们乱战不已。天下似乎就这样了,还有机会么?答案是肯定的。

所以说,高人就是高人。诸葛亮之所以高明,在于他深明时事,对于时局有着超乎常人的洞察力。对于老刘这种可能会翻身的虾米来说,诸葛亮知道怎么样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好处,所以他提出的可以说是一条捷径。

既然天下弱肉强食,那就别跟强者争,找几个软柿子去,这时候虽然天下已经大定,但是宴席还未有彻底散去,一些剩饭剩菜还是有的,老刘可以欺负的软柿子还有不少,近的就是荆州,远的在益州。更远的,或许还有东吴和关中。

三国第一策《隆中决策》竟然毁于诸葛亮一个致命的错误?

不得不说,诸葛亮的预见非常高明,而且老刘也却是幸运,第二年就是赤壁大战,战后就得到荆州。随即西北反曹暴动爆发,益州内乱,刘备乘势进入益州。然后就是攻取汉中。从210-219的十年里,老刘几乎没喘过气,每年都有新惊喜,来自刘璋的邀请,来内张松的内应,来自西凉集团的策应……一切有利条件使得诸葛亮的《隆中对》实施的顺风顺水,谁也没有想到的,弱小如斯,竟在十年之内,就完成了别人几十年,甚至几代人完成的大业。老天爷实在眷顾。

割据者割据时间格局地点备注
曹操192灭黄巾,得兖州初成气候
195为兖州牧

197平张秀,得宛城

198灭吕布,得徐州

199灭张杨,得河内势力过黄河北
200官渡之战

207攻灭袁氏统一北方
208赤壁大战

211韩、马反曹

215取汉中,收张鲁

217-219失去汉中

袁绍191占领冀州
198得幽州,灭公孙

199青冀幽并四州

——207彻底败亡

刘备200刘备南奔
208赤壁之战,取荆州

210占荆州五郡

211-214取益州

215孙刘瓜分荆州

217-219取汉中拥有荆益,势力最盛
219伐襄阳,关羽败亡

但是,这么伟大的计划最终没能成行。《隆中对》出现危机是“借荆州”引起的,最终以两家瓜分而结束。再次爆发则是关羽伐襄阳,这次更为惨重,直接丧师辱国,从此蜀汉一蹶不振。

可见,老刘运气好,是因为遇见了诸葛亮,运气背,是出道二十多年才遇见了诸葛亮。简而言之,时机不合适,刘某人赶上的是即将撤掉的宴席,大鱼大肉都被人瓜分殆尽,只剩下一堆残羹冷炙了。

但是,政策没有及时随着局势变化而变化。215年孙刘争端其实就是一个最好的契机。当时正确策略应该是形成“东西汉”,而不是“南北朝”。没有及时控制陇西地区,而是把精力放在了经营鸡肋一般的荆州。

三国第一策《隆中决策》竟然毁于诸葛亮一个致命的错误?

我们梳理一下群雄兴衰可见,在第一批乱世枭雄中间,曹操,袁绍,吕布,孙坚等属于佼佼者。

曹操的根据地有两个,一个是沛国谯郡,那是他的老家,他起兵之地就在那里,亲朋故旧各种关系盘根错节,可以算是最稳固最可靠的根据地。我们知道,两汉到唐初是古代的所谓“世族”时代,宗族势力极为强盛。乱世中,强宗大族会建立自己的军事武装,叫做部曲,还有自己的城堡,叫做“坞”,曹操起兵就是得到了本家曹氏以及同宗的夏侯氏宗族势力的大力支持,一时间收获数以千计的兵源补充和多位猛将辅佐,此外还有大量财产充作军费,至于其他人脉就更不多说。第二个地方是兖州,那是他发家的地方。在这里他降服黄巾军三十多万,掘得自己称霸大业的第一桶金,从此以后,曹某人才开始在军阀中成为一个有分量的角色。其次是依次降服的袁氏故地,即黄河北的大片地区。

三国第一策《隆中决策》竟然毁于诸葛亮一个致命的错误?

而荆州和关中地区是新降服地区,统治极为不稳定。尤其关中地区,自汉代以来,胡化严重,所谓的忠孝观念极为单薄,羌人遍布,加上马家军事集团与曹操的血仇,故而是曹操集团的心腹之患。因此,隆中对在后期政策应该进行调整,四战之地的荆州被三家瓜分,曹操占据汉水上游的襄阳,孙刘两家以湘江为界瓜分其余的部分,天险已失,各方势力犬牙交错,加上大战之后,人丁零落,留守荆州不仅不能带来赋税收入和兵源补充,还要应对来自东部和北部的势力,浪费大量机动兵员。从这点看,其战略意义已经不很重大,相反,到逐渐成了包袱和鸡肋。但若放弃荆州,用解放出来的大量兵力争夺关中,则是给蜀汉扩大了极大地战略纵深。而且可以形成北起太行,经过秦岭,大巴山一系列高山峻岭组成的南北隔离带。这条天然屏障基本隔开中国南北,而出入的几个关口除了函谷关,潼关,武关,再往南只有长江水道和蜀道天险。几乎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借助如此优越的地理条件,形成东西对峙的局面,足可以最曹魏和东吴形成高度威胁,真正做到战可攻,退可守。秦统一,汉统一大抵都是这一路子。实际上,魏延的子午谷妙计估计也是这个意思,直接把战线前推几百里,此时,蜀汉的战略纵深大为扩展,防御战线被推进到太行山一带,广大的关中平原,尤其是成都平原就成为大后方,可以免于战乱,专心生产。只要休养生息数年光景,受降国内南方的南蛮,西北的羌人,北方的胡人,只要受降这些都是能征惯战的部落,给以荣华富贵,编练成军,一可以减少外患,而可以增加军力,一举双雕。不愁不能编练十万大军,横扫天下。

三国第一策《隆中决策》竟然毁于诸葛亮一个致命的错误?

如此不出数年,平定天下绝无异议。即便不能统一,起码不至于成最早被灭掉的国家,可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