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乡一体化

 yzsr273 2015-11-01

第一章 基础理论

 1.什么是农村?什么是城市?什么是城镇

在我国,农村有两重定义。一是基本定义,也就是国际上通用的 定义,即:农村就是指农业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和生活居住的地方。 在空间形态上也就是“田野+村庄”。二是我国特有的定义,即:根 据行政区划和行政管理体制来划分的农村。通常把行政村及村以下辖 区范围内的地方叫做农村。前者称为狭义的农村,后者称为广义的农 村。这两种农村的定义不是并列的,而是交叉的。通常我们把以工业 生产 为主的行政村,称为工业经济强村;而将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行 政村,叫做农业村。农业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城市与城镇是有区别的。城市更加突出“市”的概念。“城市” 的提法本身就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城”为行政地域的概念,即人 口的集聚地;“市”为商业的概念,即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市经济学 对城市作了不同能级的分类,如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国际化 大都市、世界城市等。对城市能级分类的一个标准是人口的规模,中 国根据市区非农业人口的数量把城市分为四等:人口少于 20 万的为 小城市,20 万至50 万人口的为中等城市,50 万人口以上的为大城市, 其中又把人口达100 万以上的大城市称为特大型城市。 城镇突出的是“镇”的概念。城镇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具有一 定规模工商业的居民点,是介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过渡型居民点。我 国规定,县及县以上机关所在地,或常住人口在2000 人以上,10 万 10 人以下,非农业人口占50%以上的居民点,都是城镇。建制镇与一般 集镇具有重大区别。建制镇属于行政管理体制范畴,而集镇是经济社 会发展的客观结果。撤并乡镇只是撤并行政管理范围。

 城市与农村(前面所说的狭义的农村)具有重大区别:一是城乡 发展的产业不同,城市二三产业,农村第一产业;二是城乡居民的居 住环境不同,城市集中居住,农村依山傍水形成自然村落;三是城乡 居民的社会形态不同,城里人往往对门不相识,而农村具有密切的血 缘关系、宗族关系和邻里关系;四是城乡的生态环境不同,城市高楼 大厦,车水马龙,具有城市风光,农村则具有优美的田园风光。

 2.什么是城乡统筹所谓城乡统筹,

就是指各级党委政府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规 划,在本行政区划内的城市与农村之间,科学合理地配置土地、资金、 劳力等生产要素和教育、文化、医疗、社保等各类资源,以促进城乡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总称。 这个定义明确了以下几个问题:①城乡统筹的本质就是在城乡之 间科学合理地配置城乡都需要的各类资源;②城乡统筹的主体是各级 党委政府,并由其在本行政区划内的城乡之间配置资源;③城乡统筹 的客体是优化配置资源,主要包括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两个方面。社 会资源配置也就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内容;④城乡统筹的依 据是当地发展规划,目前就是“十一五”规划;⑤城乡统筹的目的是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3.什么是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就是指,通过城乡统筹,促进行政村改革与发展,实 现富民强村的一个过程。 这个定义主要有以下五个关键词:①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单元是行 政村。因为我国在行政村设有党组织、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因 此他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带领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②新农村建设的主 要任务是促进农村的改革与发展;③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富民强 村;④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是城乡统筹,这与过去主要靠农村自我 发展不同,现在主要靠城乡统筹来促进农村的发展;⑤新农村建设是 一个历史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

 4.什么是城乡一体化

所谓城乡一体化,就是通过城乡统筹,优化配置资源,促进城乡 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过程。“化”就是过程的意思。 更形象地说,所谓城乡一体化,并不等于城乡一样化,而是在空 间形态上城乡有别,要使城市更像城市,农村更像农村,园区更像园 区;而在社会形态上,实现城乡一体,使广大农村既能保持优美的田 园风光和鱼米之乡的特色,又能享受到高度发达的现代城市文明。 更具体地说,所谓城乡一体化,就要实现三个不同、三个一样。 即:在空间形态上,三个不同:①城乡经济发展的产业不同,城市发 展二三产业,农村(指基本定义的农业村,下同)发展第一产业,但 三次产业都要实现现代化;②城乡居民从事的职业不同,城市居民是 职工,农村居民是种地的农民,但双方可以互相流动;③城乡居民居 住的环境不同,城市高楼大厦,农村小桥流水人家,但都要有良好的 人居环境。在社会形态上,三个一样:①城乡居民的经济收入一个样, 目前我市已接近2:1;②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一个样,目前我市尚高 于2:1;③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一个样,目前我市已低于2:1。 

5.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是什么关系

城乡统筹主要讲的是措施、方法,是科学发展观关于统筹兼顾的 根本方法在城乡资源配置上的具体运用。城乡一体化是城乡统筹的目 标和结果,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工业化、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 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城乡统筹,一手抓工业化、城市化,一手抓新 农村建设,从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6.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有什么区别?

 现在推行的城乡一体化与近几年推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 本质上、目标上没有什么区别,但在实施方法和措施上有了较大的改 进和完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过去的新农村建设有些“单打一”, 是“就农村建农村”。而城乡一体化则包括城与乡两个方面,要把城 市发展与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城乡双赢。我们不能把城乡 一体化片面地理解为是前阶段新农村建设的延续,而要理解为是前阶 段新农村建设的提升,即围绕城乡一体化来建设新农村。

 7.如何理解“城市更像城市、农村更像农村、园区更像园区”

“要使城市更像城市、农村更像农村”是上届市委主要领导提出 来的,新一任市委主要领导又将其发展为“城市更像城市、农村更像 农村、园区更像园区”。我们理解,这主要是针对我市过去采取“村 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发展方式,导致“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 镇;而走过一镇又一镇,镇镇像农村”的状况而提出来的。要使“城 市更像城市、农村更像农村、园区更像园区”,实际上就是要转变我 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需要特别指 出的是,这里说的“城市更像城市”,主要是指一些县城镇、中心镇 应该向中小城市发展;“农村更像农村”,主要是指前面所说的基本定 义的农业村,要更像种田的农村,保持优美的田园风光和传统农耕文 化;“园区更像园区”,主要是指我市各级各类开发区,特别是县以下 工业开发区应当进一步提升产业档次和发展水平。 

8.如何理解“三化”与“三农”互动并进

“三化”与“三农”互动并进,是苏州城乡经济发展的主要特色 和亮点。“三化”是指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国际化,“三农”是指农 业、农村、农民。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坚持一手抓“三化”,一手抓 “三农”,既有力地促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国际化,又较好地处 理“三农”问题,实现了“三化”与“三农”双赢、城市化与新农村 交相辉映。我们今后还必须继续这样做,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9.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是什么?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 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 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 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 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

 10.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有哪些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 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到 2020 年,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 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 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 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 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 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 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 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 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 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 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第二章 配套改革 

11.什么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

所谓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就是指围绕打破城乡二元分 割体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所进行的一系列制度性、综合性、配套 性的改革措施的总称。这是因为,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往往采取某 个单项改革(比如城市的厂长负责制、农村的家庭承包经营等)就能 取得良好的改革成果,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再靠某个单项改革措施, 已经难以取得良好的改革成效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项复杂的、  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必须采取综合的、配套的改革去完成。因此,城 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是一项深层次、广领域的综合性改革,包 括强化改革理念;加大创新力度,寻求政策制度的更大突破;优化资 源配置,完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注重生态功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统筹兼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许多方面。

12.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综合配套改革要求是什么?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 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积极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近几年来,中央已经先后确定了四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其中包 括:天津新区和浦东新区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成都和重庆的统筹城 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的“两型社会”建 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深圳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13.省委、省政府对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有哪些要 求省委、省政府于2008 月,正式批准苏州市为江苏省城乡一 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9 年 月,省委、省政府两办在《关于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 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的批复》(苏办[2009]10 )中,对苏州推 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原则同意苏州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要求苏州认真组织实 施。 二是明确要求苏州在改革试点工作中必须把握好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制度创新、坚持尊重实践、坚持统筹兼顾等原则,并提出:只要 有利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改革,有 利于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的创新,有利于构建和谐 社会的实践,都鼓励支持、放手放开、先行先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三是要求苏州市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明确 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确保改革试点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 效。要求争取通过 3-5 年的努力,在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体制机制、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基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运行体系,城乡统一的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取得突 破,为全省改革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四是要求省级机关各部门要统一思想,齐心协力,积极支持苏州 开展改革试点,允许苏州先行先试、大胆探索。要求省发改委根据试 点工作总体要求,切实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及时总结试点成效和经 验,协调解决改革试点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配套改革试点方案中 涉及的财政、土地、金融等有关政策,相关部门要按照鼓励试验的精 神给予指导和支持。各有关方面要积极为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 套改革试点做好相关工作,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努力开创苏州城乡一体化的新局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