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的故事

 杏坛归客 2015-11-02

汉字的故事 <wbr>——“千”、“义”二字趣释     甲骨文的“千”写作“”,是在侧立着的人的身上画上了一横线,以此来表示十个百的数量。千在古代为大数,从“千”字的创制,可以看出古人是用“人”这个天地之间的“中心”来代表的。从甲骨文来看,一千是在“人”的身上加“一”来表示的,即为“”;两千是在人身上加二横来表示,即为“”;三千则为“”;四千则为“”。到了五千则在人身上写上“”(五)字,即为“”。过了五千以后,古人认为采取这种合书的形式很不方便,于是采取了分写的形式。如六千写作“”,上面是“六”字,下面是“千”字。
  安子介先生认为“千”是个重要的数目字,因此先民们总是用人来表示,这一横则是画在人的肚子上的。所以,有的学者认为,千以至两千、三千……的表示,很可能是受早期人类纹身现象的启发所创造。《诗·周颂·噫嘻》:“亦服尔耕,十千维耦。”这两句话所描写的是古代万人致力于耕作的浩大场面,其中的“千”就是10个百。
  “千”的小篆写作“”,是甲骨文的延续。许慎《说文解字·十部》:“千,十百也。从十,从人。”许慎的分析不太合于实际,而“十”,许慎不知道古文作“丨”,因而将“千”字误认为是“从十,从人”。

   

    “义”的繁体字为“义”。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形体与金文相似。“义”字从甲骨文到繁体字的“义”,其结构基本相同,均由“羊”和“我”组成。《释名·释言语》:“义,宜也。裁制事物使合宜也。”所谓“义”就是“道理”、“原则”。做任何事情必须使自己的行为合乎道理。可见“义”的本义就是“道义”。
  古人把“羊”作为和善的象征。“我”本来是指一只有棱有角,还具有锯齿状的刀刃的“矛”,是象形字。“我”用作第一人称的代词,指自己,是假借字。因而有的学者认为由“羊”和“我”构成的“义”的意思是像羊一样与人为善,一切好事、善事应从“我”做起。于是把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做好事、肯牺牲的精神称为“义”,这是“义”的引申义。
  《说文解字·我部》认为“义”从“我”从“羊”。实际上“义”是一个形声兼会意字,即从“羊”从“我”,“我”亦声。简化的“义”,则是在“义”的同音字“义”的基础上加一点而成。如“义无返顾”(在道义上只许勇往直前,决不能退缩)、“义不容辞”(在道义上绝不允许推辞)等中的“义”用的就是本义。
  有人认为“义”就是“仪”,即为仪礼之“仪”。“我”是“兵器”,表示“仪仗”,“羊”是“祭祀时用的牲畜
”,起来就是“仪礼”。也有的说“义”是“威仪”之“仪”。《说文解字·我部》:“义,己之威仪也。”

                             来源《汉字的故事》 作者:吴东平) 

歌词(三)《 <wbr><wbr>轻轻地问声你(学写歌词【9】)》《 <wbr><wbr>在迷蒙的黄昏海边等你(学写歌词【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