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起红肉致癌 中国人更怕食品不安全

 胡涂丨十丨 2015-11-02

  比起红肉致癌 中国人更怕食品不安全

  中国百姓担忧红肉致癌,更担心食品安全周一,世卫组织报告指出,加工食物“对人类致癌”,而未加工红肉则“较可能对人类致癌”。因此在美国和欧洲国家,人们在思考要不要继续食用他们最爱的培根、香肠和火腿。

  中国人也在想:不该再吃哈尔滨红肠了吗?火锅里的午餐肉呢?一名网友说,“天啊,还能不能愉快地吃香肠和火腿了”,后面附带两个哭泣的表情符号,像这样的评论正在社交媒体上激增。

  典型的中国饮食并不重吃红肉,但情况正在改变,因为中国人越来越富裕,加上西方饮食习惯影响,激起了对红肉的需求。

  跟世界各地一样,中国的肉制品业也对世卫组织的报告发起反击,称其“不科学”,而且并不代表全球的共识。“这个报告是不慎重、不科学的,且报告结论不能完全代表全球科学界的观点”,中国媒体引用中国肉类协会一名未具名代表的话称。

  在中国,经过许多丑闻后,大众在食物标准上对有关当局缺乏信心。即使经济条件不佳的中国人也会去抢购那些被普遍认为更安全的进口奶粉、肉类和其他国外食物。

  或许正因如此,很多网友的轻蔑并非针对那份可能导致他们不能再吃心爱食物的报告,而是针对国内的食品业。

  世卫组织提醒人们加工食品“是有害的,但中国自称为专家的人却跑出来驳斥”,一名微博用户评论道,“我让你们大家自己判断。那是什么味道?铜臭味啊。”“瞧,协会怒了。

  要真是不科学,那拿出证据给我们看啊!”一名广东网友写道。也有人回应:“没事。再过几天就会有新证据证明是错了。”他这样评价这项研究:“研究报告经常都反反复复。我们也见过不少例子。偶尔吃吃(加工肉制品)吧,很多人这样也能活到八九十岁呢。”

  食品安全常识有哪些

食品安全常识有哪些

  一、食品安全常识

  1、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

  2、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若蛋白质类食品发粘,渍脂类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等均不能食用。

  3、不到校园周边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物,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

  4、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在食堂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

  5、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二、选购冷饮食品的方法

  1、看包装:产品包装严密无损、商标内容完整,品名、厂名、厂址、净重、主要成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清晰可见。

  2、看色泽:产品色泽应与品名相符,若其颜色过于鲜艳,失之自然,就有可能是添加了过量色素所致,不要购买和食用。

  3、闻香味:产品香味应与品名相符,应香气柔和,无刺鼻,无异臭味。若有异味,则表明已变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