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根观点(二):自主能力

 江山携手 2015-11-02

自主包括对“自我价值的完整性”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的双重追求,这是人的潜能的客观存在。但是,由于不同的人所处的环境、受到的教育各不相同,还有个人主观上的个性特点不同,不同的人他们的这种潜能会有不同的开发,这其中人的自主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那么,自主能力有哪些具体内容呢?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主规划能力

1、自主规划能力的基本要义

宏观上讲,每一个人都应对自己的整个人生有一个总的目标和理想,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我希望我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整个人生将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

中观上讲,要能对人生的几个重要阶段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人生的路虽然漫长,但要紧的几步必须走好”。

微观上讲,在总的目标和理想的统领下,要知道自己的每一天需要什么,应该如何过好每一天。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人生只有今天,只有今天的脚踏实地,才有人生的快乐和幸福”。

2、自主规划能力的基本要素

认识自我能力。通俗地讲,就是我们要清楚地知道“我是谁?”——兴趣爱好、思维类型、情感情绪、意志品质、性格类型。并本着事实求是的原则和以快乐幸福为标准,对自己的发展方向、职业选择、人生高度等方面作出自己的初步判断,初步确立自己的人生观。

认识社会能力。人的生存和发展不可能脱离社会实际,这就要求一个人在规划自己的时候,要有一定的认识社会的能力。社会这本书是很难读懂的,适应社会应该是一个基本原则,但是如果都这样做的话,社会的发展可能就会失去推动力;要做社会的另类又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可能站在历史的长河里看,你的另类是有价值的,只是人生苦短,又可能不能形成一个前赴后继的态势,结果什么也改变不了,岂不是不值得?认识社会的能力在我看来无法用“高”和“低”来区别,让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在自己身上得以确立,应该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规划设计能力。规划设计能力应该是一个难度较高的能力,不说远的,就说自己的每一天怎样过才能既快乐又有意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里涉及到一个人的思维方式问题,有些事情是把复杂的变简单较好,有些事情反而是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较好,有时候是先主后次较好,可有时候又是先次后主要好,如何选择,左右决定的就是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3、自主规划能力的形成条件

从我所接触的人和事,包括我自己来看这个问题,我认为,自主规划能力问题基本上没有人关心过。在我的认识范围内,几乎所有的人从来都是过一天算一天,走到哪儿算到哪儿。这样的生活态度,根本不需要什么自主规划能力。如果说与此粘了一点儿边的话,那就是诸如:想考到哪所学校、想争个什么官位、想找个什么财路等等。

关于这个问题,从客观上讲,大环境使然,谁也没有在意过,还有一个传统观念“人的命,天注定”的暗示;主观上讲,是力所不及,很多问题如果没有前人的指点,在特点的年龄和特定的环境下,自己是想不清楚的。所以这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一个过程,并且需要有“高人”在自己的身边。所以,自主规划能力的形成是有条件的。

一是要提供相关的教育。这种能力如果没有相关的教育培养,而顺其自然的话,可能也就只能等到“知天命”的年龄才有所醒悟。

二是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样的社会应该是这样的:处于社会中的人,有职业认同和事业追求、爱憎分明和主持正义、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信念……

三是身过有这样的榜样,他们有志向、有事迹、有事业、有成就……并且自己对这样的人非常敬佩,甚至崇拜,自己也希望成为那样的人。

二、自我管理能力

三、自我实现能力

四、自我评价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