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孩子们听到生命拔节的声音

 江山携手 2015-11-02

我们大家都应该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当孩子们刚刚学会了一点什么,或刚刚会做什么事情后,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无比的激动和快乐”。你观察一下,一个婴幼儿当他或她第一次喊出了“妈妈”并得到了大人们的赞许之后,孩子是不是非常高兴?你再回想一下,当一个孩子学会了拿某样东西之后,再一次需要这样东西的时候,他是不是非得要亲自去拿?我想不会有人否认。那么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我想到的应该不是一个心理学上的专业术语,它叫“成长的喜悦”或者是“成长的渴望”。

人的成长喜悦或成长渴望应该是与生俱来的,它最初的表现形式可能只是因为了“会了什么”而喜悦,或者非常希望自己“要学会什么”,这就应该是一个人成长的“原动力”。如果你请一名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讲他过去的故事,你肯定会听到他会经常用“我小的时候”这句话开头,显然有一种“我长大了”的自豪感。如果你再问他“上学干什么呢?”,他可能会讲“我要学很多很多知识,我要像某某一样,他什么都会,我也要什么都会……”一方面,孩子从上学开始,他们都有了“大人的感觉”,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总会有“我不再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了,我要像大人那样”的念头;另一方面,他们更加清楚,自己不会的、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很多,并且,上学、听教师的话就是实现他这种愿望的唯一选择。所以,我们根本没有理由不相信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孩子们的这种欲望为我们顺利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奠定了坚定的基础、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遗憾的是,我们都没有很好地保护、珍惜这宝贵的东西。我们很多人都无视孩子们这与生俱来的“成长的喜悦”或“成长的渴望”,常常用我们成年人现在的样子去要求他们、束缚他们、打击他们、伤害他们,让很多孩子在一次又一次无情的“失败”面前,无助感和冷漠变得感越来越强烈,“差学生”“坏孩子”的沉重压碎了他们那颗细稚的心,他们开始怀恨教师、家长,仇视同学、学校。可怕的是,身为孩子们的师长,我们不但心无愧疚之痛,反而还使出了一招又一招冷酷无情的所谓的“管用的教育手段”。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要尽力创造让孩子们充分享受这“成长的喜悦”,充分满足这“成长的渴望”的条件和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时时聆听到自己生命拔节的声音。

那么,这样的条件和环境是个什么样的呢?

阿莫纳什维利在他的著作中叙写了他的一个案例,他针对6岁儿童喜欢新奇的特点,将本来是一册的教科书编成了四个分册,每学完一个分册后,结合孩子们学习的“成果”开展一次庆祝活动。他的这一小小的计谋,的确蕴含着一种“大智慧”。如果我们能够举一反三,并针对自己学生的年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这方面的探索,我想,你的学生们肯定能够感觉到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推动着自己不断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