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识局焦点】年轻公务员生存指南:你不能不懂的三大法宝(推荐)

 昵称28741956 2015-11-02


文/梦如是(投稿)(识局智库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前言:感谢作者梦如是的投稿,这是作者第二次投稿。作为一名前公务员,作者针对基层的新公务员提出了三个建议:第一,你不要有太多追求;第二,你不要有太多想法;第三,你不能有太多性格。初看作者的看法貌似挺消极,但其实却反映了现实中行政体制中的不好的现象:有棱有角有才华的人还不无棱无角世故之人。作者写作此文的本意或许更是希望这种现象能得到改观,并非厚黑学。识局君经常和公务员交流,很多人会同样提到一个观点:在部分基层体制内,越想干事的人,越有能力的人,越容易得罪人,就越难升迁,反倒是平时墨守成规不求创新的人更容易得到认可。这种风气的确很有问题,是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识局君认识不少有才华,但同时又懂得体制内“规则”的人,做得还挺不错;此外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句话也还是很有道理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欢迎就此文发表您的看法或者投稿识局讨论这一现象,批评、赞同都行。



正文:既然写到公务员,那就按照申论的原则,把核心观点写在开头:作为一个在体制内混过的人,我根据我的见闻写了这篇东西,未必客观,只是想提醒“刚入行”的年轻朋友们,公务员这个行业究竟“好不好”,大家冷暖自知,但为了更好的生存,有几样东西你最好不要有。


第一

你不要有太多追求。


请注意,这里我说的“追求”同时包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这两种追求太多只会让你觉得人生很痛苦。


先说物质追求:一旦成为公务员,你基本上就跟“高水平物质生活”告别了,千万别羡慕你同学朋友住别墅、开宝马、去塞班岛度假之类的生活,除非你打算辞职或下半辈子在牢里过,否则你绝不可能过上这种生活——你在心里告诉自己“住洋房开豪车的人也不快乐,他们的追求很低端”就行,说多了你自己就信了。


那公务员是不是很穷呢?也不是。请放心,你绝不会穷到需要为温饱问题操心,只要你没有六个以上的同事朋友在同一个月内结婚生子,你的工资就能保证你这个月的伙食质量。当然,你也别太高兴,“福利分房”之类的梦就别做了——现在个别墙高院子深的单位还有很好的团购房,但那种单位你一般进不去,而你能进去的单位基本上连月饼都不发了。你可能会说,不分房我买房不行吗?当然行,不过如果你在一二线城市做公务员,你最好精确计算一下你的工资和月供之间的差额是不是负数。


入职后,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物质生活基本上就是这样,如果你想改善生活,至少要混到县处级以上,那时你的工资就相当可观了——我是指相对于你的月供而言,别想多了。

那应该怎么混呢?这就牵扯到精神追求的问题:你可以把自己看作一个“做大事”的人,也可以树立一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远大理想,然而这并没有太多卵用,因为你处在一个对上负责的体制里,你需要“非常拼命的工作+非常机智的勾心斗角+非常过硬的背景+非常狗血的运气”才能坐上去。一般的公务员,无非就是处理一些日常事物,诸如写写汇报和讲话(这活极累,从天黑干到天亮)、办办会议和活动、擦擦桌子扫扫地、领导讲话时鼓鼓掌,混几十年,拿个比较高级别的虚职退休——所以你完全可以把“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挂在嘴边,毕竟你的岗位确实很平凡,至于你的业绩,那是领导来评定的。(识局君注:公务员分很多类型,一些金融、经济部门的公务员还是很专业的。文章中提到的估计很多是从事文书类的文职公务员)


第二

你不要有太多想法。

这里的“想法”专指你个人的看法和见解,这种东西在这个强调“服从”的体制里基本上没有一毛钱用处。很多体制外的人常说,公务员是制定政策的人,但你可以随便找个你认识的公务员问问,看看有几个人认为自己曾经制定过政策。我这么说吧,能制定政策的人是非常少的少数,大部分人充其量就是执行政策的,而你可能连这也算不上,只是个被政策执行的人。


这个职业不需要太多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它只需要你“不折不扣”地执行上面的意思,在这个过程中你最好不要多动脑筋,因为动脑筋容易让你一不小心就“出格”了。你别看有些人整天喊“创新”,那是要求你在写领导讲话和典型经验汇报材料的时候,在遣词造句上创新、“出花”,不是让你真的创新。何况遣词造句上你也不能随便创新,别以为什么都可以写,你只能在权威讲话的框架内进行再创作,你写的每一句话都必须有“出处”(即某个大人物在某篇文章里讲过),否则领导只会骂你“乱写”。如果你幸运地碰上一个喜欢咬文嚼字的领导,那就恭喜你了,你的领导很可能会让你把稿子反复改十数遍至数十遍不等,


你会经历一个把“深入贯彻”改成“认真贯彻”再改成“积极贯彻”最后改回“深入贯彻”的愉快过程。

这样很痛苦吗?不,还有更痛苦的:到了领导念你的讲话稿时,你很可能会惊喜地发现无论你在“深入贯彻”和“认真贯彻”之间“反复推敲”了几个不眠夜,底下听的人该打哈欠打哈欠,该玩手机玩手机,随便你把那个副词写成什么,他们贯彻起来都一个样。可是有些领导不管这些,他们特别喜欢讲话,大会讲小会讲内部会还讲,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他就是刷个马桶也得开会讲个话。不过你可不能以对付马桶的态度对付讲话,那你就太没“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了,你要认认真真地从不同角度论述刷马桶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并罗列出三至六条不等的刷马桶措施——当然你最好别指望那马桶会因这些措施而被刷得更干净。


第三
你不能有太多性格

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公务员队伍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极端死板和不苟言笑,不太忙的时候他们也会聊聊美剧和跑男,讨论一下晚上去吃什么夜宵。但相当一部分公务员在思想上比较僵化保守也是不争的事实,有些人不仅保守,而且基本没什么业余爱好,对升迁和涨工资之外的事一概不感兴趣——你会慢慢发现,恰恰是这类人决定了你所在单位的气氛,原因是他们的性格更适合这个队伍,于是比较容易占据那些能决定单位气氛的重要位置。


在这样的气氛里,你最好不要讲太多话。这里最受欢迎的人是“沉稳型”的,这种人往往很少话,与他不直接相关的话题通常都不插嘴,实在要说的时候也是字斟句酌,生怕说错了什么。但你千万别笑话他们,因为“言多有失”在这里绝对是个真理,你说多了不仅容易被人视为“张扬”、“浮躁”,还会让人觉得你“喜欢指手画脚”、“眼高手低”。不信你可以试试,我敢打赌你最多保持“话唠状态”三个月,就会发现周围同事们打量你的眼光变了。


所以,你最好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棱角”收敛起来,特别是针对社会上有争议的问题,你最好少发表自己“不符合主流”的看法,那只会“暴露你的性格”,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许你会发现有些年纪较长的同事在酒桌上经常“胡言乱语”,但那是因为他们“提拔无望”了,所以可以适当发发牢骚,


要是你也这样,很快就会有“长者”过来语重心长地对你说“小子,你还太年轻,这个社会……”

——如果真碰上这种事,你可千万别反驳,因为人家是为你好,你要是“不虚心”、“不领情”,人家有的是办法让你“认识到这个社会的残酷”。


你可能会说,这不对啊,我也不想被提拔不行吗?对不起,不行。所有人都会默认年轻人肯定希望被提拔,你说你不希望,信你的说你不求上进然后懒得理你,不信你的说你矫情装逼然后懒得理你。我也见过那种“特别有性格”的公务员,人家不理他,他也不理人家,因为他自认为“我是有道理的,我要拒绝圆滑保守纯真”——可是他忘了,在这里,除了职位高者比职位低者更有道理外,还有一条原则就是年纪大者比年纪小者更有道理。所以他“没道理”。


以上就是这篇“生存指南”的正文部分。由于每个人都是主观的,所以它难免会有偏颇之处,仅供大家斟酌参考。最后我想说几句题外话:“公务员”跟“股市”其实是一样的,牛市的时候,随便什么垃圾股都有一大堆人炒,公务员热的时候,随便什么岗位都有一大堆人报;到了熊市,人们开始抢绩优股,于是熊股就恢复了“熊样”,公务员热退潮时,人们开始挤“好岗位”,于是就有了“千余岗位无人问津”的新闻——在此我要恭喜不肯“问津”那“千余岗位”的人们:你们不“问津”它们很可能是明智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