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6、风烛残年

 宝源珍藏馆 2015-11-02
16、风烛残
  
  对风烛残年这个词最深刻的理解,是在容县黎村镇同和村胜垌二队,见到百岁老人周静贤之后。因为要做一些身体的检查,老人的三儿子把老人抱进堂屋来,老人还能坐,但精神很差,身体也很虚弱。老人怕光总是用胳膊挡住门口照过来的光线,不知是因为冷还是极度的虚弱,老人缩成一团坐在躺椅上的身体在不住地颤抖着。
  
  做过心电图和身体检查后,梁建新说,老人的肺部有感染,身体缺乏营养,腿有些浮肿。很虚弱,状况较差。由于老人畏光,抬头也很困难,蒋寿荣没有拍到老人的肖像,我也没能同老人合影。走访百岁老人以来,周静贤老人是第一个没法拍照的老人。见老人坐着吃力,老人的三儿子又把老人抱回到厨房门边的一块临时搭起的门板上躺下。
  
  老人一直用胳膊挡住迎面的一切光线,我对老人面部形象看得不太真切,记忆中的印像也有些模糊。老人的脸苍白而有些浮肿,她一直闭着眼睛,满头的白发稀疏且有些零乱,干无色的嘴唇随着多皱的下巴不由自主地抖动着。她的样子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支将要燃尽的烛火。她还在努力地燃烧着,尽管所有的努力看起来都已十分吃力,她会一直燃下去,直至最后。对她来说尽管这最后的火焰已非常地暗淡,几近无光,她还是已经超越了生命的极限。在生命的长河中,她比我们众多的普通人都走得更远,她已达到的那个高度,是我们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即便是面对风烛残年的她,我的心中仍然充满了由衷的敬意。这种风烛残年的燃烧,我们又有多少人能燃得像她一样久远呢?
  
  周静贤老人生养了4儿3女,解放后孩子们长大成人,都分了家。周静贤老人同老伴自己住自己吃。孩子们同住在一个村里,虽然分了家,还是一家人,亲情和睦,来往密切到不太有分家的感觉,只是不在一个锅里吃饭,不在一个屋睡觉而已。周静贤老人的老伴85岁去世,也算是高寿的。
  
  老伴去世后不久,家中有了些变化。老人的三儿子当时已有了两个儿子。三儿媳有一次同三儿子吵架,赌气带着大孩子离家出走后再没有回来。他们去媳妇的娘家找过没找到人。为了照顾年幼的孙子,周静贤老人搬到三儿子家,与儿孙同住,帮助照看孙子,料理家务。一晃十几年过去,小孙子陆军昌已上初中了。
  
  虽然年事已高,周静贤老人的身体一直都很好又闲不住。前年老人还能喂猪、洒谷、干家务。老人病倒是最近的事。老人生病后主要是靠孙媳妇来照顾的。忙的时候陆军昌就过来帮忙给奶奶喂饭。这个从小没娘,靠奶奶一手带大的孩子,内心深处对奶奶的那份依恋无法表述。平时一直是奶奶照顾他,现在奶奶病了,他想为奶奶做些事,却常常不知该如何着手。他是到奶奶病倒的那一刻,才突然意识到奶奶已经很老了。他同他父亲一起,很小心地伺候着奶奶,生怕一个稍微的闪失,奶奶就会撒手离去。在生与死的交界处,他们抓牢了这一线的生机与死亡抗衡着。
  
  周静贤老人的现状,让儿孙们白天不敢让老人睡在自己的房间,他们怕因一时的疏忽,老人突然离去了他们还不知道。他们在一家人无论进出随时都能看见的大门右侧的厨房门边,用门板临时搭了个床,白天他们把老人抱出来,放在这里躺着,这样老人就在大家的视线内,有什么需要随时都知道。虽然条件很差,但在关注的程度上,同医院的特级护理是一样的。
  
  我们不知道周静贤老人还能支撑多久,面对她和同她一起支撑着的家人。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呼吁人们为这些走在生命极限上的百岁老人们做些事情,提供必要的关怀与帮助。让我们把最真挚的关爱献给他们,让他们确确实实地感受夕阳中浓浓的暖意,让寿星们在生命最后的这一段日子过得温馨而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