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武穴市突出“十抓”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私库皆书 2015-11-02
日期:2015-04-17来源:武穴市农业局

2014年农业部正式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以来,武穴市作为国家级项目示范县,在上级各相关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共计培育了新型职业农民共计625人,其中生产经营型280人,社会服务型345人,培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表现在培育学员的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升,专业生产技能水平显著提高,应用新技术能力明显增强。

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工作上,武穴市突出“十抓”,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抓摸底。在开展培训前。通过组织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深入农业企业、村、组进行新型职业农民情况调查摸底,把姓名、性别、年龄、地址、产业及规模等信息登记造册,掌握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源状况,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采取调查摸底、宣传发动、自愿申报、村镇推荐、择优选拔、张榜公示的方式择优遴选了生产经营型农民280人,社会服务型农民345人作为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

二是抓师资。选聘了一批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基层农技推广骨干、乡土人才担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师,选聘的师资均是从省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中选取的,且中高级职称不低于90%。我们融入了“培训不只在课堂”、“培训不只讲技术”、“培训不只是讲授”、“快乐体验教育”、“全面提升素质”等农民培训理念,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上大胆创新突破,产生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三是抓教材。按照主导产业发展要求,以农业发展理念、农业专业技能、农业经营管理知识三个板块科学设置课程。以省编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培训系列教材和农民创业培训系列教材为主体,结合武穴生产实际,组织编写针对性强,通俗易懂的教材和培训资料,确保参训人员人手一套高标准的培训教材。共发放各类专业教材5000余本,制作教学课件55个,印发技术资料6000余份。

四是抓基地。经考察和研究,2014年度各培训机构共选取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实习实训基地30余个,主要包含市内大冶有色梅川生态园等26个点和市外蕲春县乐丰家庭农场等4个点,班内学员表示每次外出参观学习都有不少收获,各个行业培育机构教学方式不枸一格,培训实训灵活多样。

五是抓监管。为了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新、带动强的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加强培训全过程的严格监管培训班,实行“双班主任制”,分别由培训机构和农业局科教科各指派一名班主任进行跟班指导,农业局科教科和财政局农业科安排工作人员每天地到各培训班清点人数,严格执行培训制度,对不按要求、不按时参训的学员,且对请假和缺勤次数达到上限的学员,作除名处理。

六是抓激励。武穴市农业局为激励新型职业农民参训学员的积极性,整合项目资源,安排20万元资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每名参训学员给予300元标准的农业生产资料,作为参训学员物化补贴。

七是抓典型。在培训过程中也涌现出了不少典型,如大法寺镇李贞村学员钟吸秀、梅均村梅秀奇、石佛寺镇连湖村胡国华、梅川镇从政村查建福等人的事迹在黄冈日报、鄂东晚报、中国农业推广网、湖北农业信息网等均有报道。

八是抓跟踪。各培训机构按照工作实际,按照一名专家负责8-10名学员的标准,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后续跟踪指导服务工作,每名专家和参训农民发放一本统一制订的《学员跟踪辅导服务手册》,结合产业发展对学员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指导和跟踪服务,且全年跟踪指导服务不少于6次,每个月电话咨询和服务不少于3次。

九是抓创新。以农民田间学校办学方式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结合农民特点,采取“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互动式、交流式”开放办班,就地就近相互渗透的方式进行。各位授课老师在授课方式采取PPT课件、聘请外地专家教授、专业技术人员亲临授课,切实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了培育质量和绩效的提升。

十是抓宣传。采取通过向各乡、村主要领导发送招生短信,在电视、报刊、网络发工作信息,在公共场所醒目位置公示培育机构、任务等形式,大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和意义,先后多次在黄冈日报、农村新报、武穴电视台和各大农业知名网站报道了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工作情况,极大提高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知名度和认知度。(郭治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