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癌症必须放、化疗?

 leo953 2015-11-03



导读放疗、化疗,作为西医治疗癌症的主流方法,犹如双刃剑,利弊相间,然而癌症各不同,人体有差异,如何看待癌症放化疗呢?本文段桂华老师以己临床实证,需取舍有度,辨证看待放化疗,人生贵在智慧性选择,勘破癌症,方能看到生机回寰。

___________________


前几天,有一病人家属前来咨询。他夫人今年32岁,20天前刚做完脑瘤手术,按医院医生的治疗方案,下周开始放、化疗。家里人都知道这种治疗的副作用很大,究竟是服中药调理还是进行放、化疗一时拿不准。他曾咨询过不少专家,说法也不尽一致。所以,又问到了我这里。

我首先问他,“病人睡眠如何?” “有失眠症好多年了。” 他回答说;“平常有胸闷、憋气、心慌的症状?”,“有!也是好多年了。”;“情绪有什么变化?”“最近几年特别容易发火,脾气暴躁!”我接着问他,“你岳父、岳母的身体情况如何?”“岳母去年患癌症去世了。岳父今年62岁,刚查出胃癌晚期。”

问到这里,我告诉他,他夫人的这种病情究竟是否需要再做放、化疗,首先要搞清楚这癌症是怎么得的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老师给出的癌症定义是,“人体免疫功能极度低下所导致的组织细胞的恶性增殖”。这种免疫力的极度低下其实是人体脏器功能逐渐衰竭的一个结果,它不是一日所成,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渐变的过程。所以,对于这种过程,幻想有朝之日,医学家能够发明一种癌症疫苗预防并治愈癌症是不切实际的,如果可以实现的话,就相当于可以让人长生不老

那么,导致癌变过程发生发展的主因是什么?按我对癌症病人的诊疗情况分析,我发现九成以上的癌症病人都有漫长的心脏病或心脏功能异常的病史,少则5年,多则10年、20年以上。睡眠异常是心脏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胸闷、憋气、心慌等是典型的心脏功能异常的表现;情绪的异常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心脏病症状。这位病人虽然年龄只有32岁,但这三组病症都有,显然病人应该有多年的心脏病,或是心脏功能低下的病史。

为什么长期的心脏功能异常就容易患癌症?我是这样解释的:我们可以把人体的血液循环看作一个传输系统,血液就是传输带,它把营养运送到全身的组织器官,同时又把局部代谢产生的“垃圾”运出来,完成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在这个传输系统中,心脏是核心,是传输带的动力源泉。如果心脏功能低下或不足,血液传输的效率就会下降,就会导致组织细胞的营养运不上去,其内部代谢产生的毒素也就运不出来,发生代谢障碍。久而久之,组织细胞的发育就会发生变异,最终身体最薄弱的脏器或组织就会率先发生恶性增殖,即癌变。再进一步发展,其它器官会相继衰竭,出现癌症晚期的癌细胞“转移”的病症。

对于癌症的发生,有一种说法是患癌症的病人存在一种 “癌症体质”。从脏器功能强弱的角度来讲,我则倾向于心、肾功能低下的人多是“癌症体质”。癌症本身不是遗传性疾病,但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给的,体质遗传。这就是DNA的作用,是谁也改变不了的。所以,在健康方面,父母是孩子的影子,父母的健康状况多是孩子未来发展的方向。而一般情况下,女孩子更多遗传父亲的体质,男孩子则更多遗传母亲的体质。如果双亲健康状况都不理想,他们的孩子就会雪上加霜,健康状况就会更差。这位32岁病人的父母都在年龄不太大时身患癌症,显然,从遗传角度讲这位病人的健康状况从小就不会太理想,至少是心脏功能都偏弱,是一种典型的癌症体质,这也是病人32岁的年龄就会患上癌症的病根所在。

明白了癌症是怎么得的,如何治疗就一目了然了。我们常说,治病治根。中医也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之说。癌症的手术治疗可谓“治标之法”,手术之后则应治本,即调治滋生癌症的土壤。这位32岁的癌症病人已经手术切除了病灶,之后的治疗,我的建议就是服用改善和提高心脏功能的中药进行调理,而不是再做放、化疗。

目前临床所采用的放、化疗还是一种治标之法,它对正常细胞和癌细胞不加区分地“一刀切”,所以毒副作用很大,很多病人还没坚持到把身体里的癌细胞杀死,人已因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其实,治疗中能够按疗程把放、化疗坚持下来的病人少之又少。所以,也有不少医学界的专业人士对癌症的放、化疗提出了质疑。

今年春节前夕,朋友86岁的母亲被查出肺癌晚期,已有肝、骨的转移。在做了25次放疗后(每周5次),拍片发现肿瘤明显缩小,于是医生决定再“巩固”一下,又增加了5次放疗。但随后病人食道出现灼热感,吃不下饭,病情急转直下,很快就撒手人寰。从确诊到去世,前后仅2个月的时间。显然,放疗加速了老人的死亡。虽然前5周的放疗让肿瘤缩小,但其对身体的副作用也在逐渐积累,病人身体最后的崩溃不应该仅仅是最后增加的5次放疗,而是累加的结果。

对于这位86岁老人的“肺癌晚期”,我个人认为这是人体正常衰老的必然结果。人从过了青春期之后的鼎盛期(大约在30岁左右)开始步入衰老通道,日渐衰老,一步步走向死亡!对于老年人的这种癌症,特别是八十岁多岁的老人,我们应该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对待之,与大自然万物的变化规律一样,人也不可能长生不老。所以,在治疗上建议采用中药调理,在减少病痛,提高生活质量的前提下,积极治疗,延长寿命。下面的这个病例,正在实践我的这种理念。

6月17日接诊了一位80岁的老太太,她从今年2月份开始右下腹胀痛,“阑尾区有蠕动感”。一直按阑尾炎予以抗生素治疗,近半年来反反复复发作了三次,始终得不到痊愈。5月26日做彩超显示,“肝左叶实质性占位病变;右下腹实性低回声团块,考虑来源肠道。”经省立医院权威专家确诊为“结肠癌晚期、肝转移。”对于这样的一个诊断结果,老人的儿子们慌了手脚,咨询了省城各方面的专家,在手术、化疗与中药调理的选择上还是拿不定主意。我的观点是,老人患有数十年的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癌症的发生也意味着老人的身体已衰竭殆尽,手术或化疗只会进一步损伤老人的身体,加速身体的耗竭,其结果只能是让老人的余生在医院的病床上度过,毫无生活质量,更无生命尊严可言。所以,我建议采用中药保守治疗。

我给老人的儿子讲了我熟知的癌症治疗案例:我同事60岁的哥哥去年6月查出肺癌晚期,一直服用中药调理,至今健在。而我中医药大学的一位老教授在体检时发现肺癌,随即入院按常规进行放、化疗,三个月不到,老教授就走到了生命的终点。我告诉他,在面临癌症治疗的选择上,更多的是一种心理问题,面对医生所给出的诸多治疗选项,病人家属都会抱着多一项选择,就增加一线治愈的希望,就增加一份对病人的关爱和责任的心态,选择所有选项。或完全被动听众医生的建议,没有自己的主动性思考。

我特别赞赏本刊曾发表的一篇文章,介绍的是一位身患胰腺癌的病人,在手术之前,他要求医生提供一个之前成功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与之交流,结果过了一周的时间,医生没能提供。于是病人放弃了手术。同样的原因,他也放弃了化疗。他的理由很简单,之前没有成功的案例,我为什么还要选择?而10多年过去了,他成了“抗癌明星”!

老人的孩子最终选择了我的建议。服用中药一个月后,老人的腹痛、腹胀有了明显的减轻;两个月后,老人感觉自己的“阑尾炎“基本好了!身体也有劲了,每天能下楼玩牌两、叁个小时。老人的生活又重现阳光,只少不是在病床上度过。

当然,对于癌症的放疗也不能完全拒绝。表妹46岁的好朋友年初也被诊断为肺癌晚期,服用我的中药治疗了7个月,8月中旬出现手臂的支配障碍,经CT诊断为脑转移。8月18日给病人号脉后,我建议病人对脑转移的病灶做放疗。理由有二,首先是病的脉象较发病初期有较大改善,病人也感觉自己的身体好多了。综合考虑病人的年龄及身体现状,我认为病人可以承受有限度的放疗刺激;二是病人脑部的病变发展较快,需要及早予以控制,而放疗是唯一选择。但放疗要遵循“点到为止;见好就收”的原则,不求完全消除病灶,防止过度治疗。同时,放疗期间要加强中药的应用,最大限度地抵消放疗对身体的副作用。今天和表妹联系,病人至今还在犹豫中!

关于癌症的问题,显然预防比治疗更有效。病入膏肓,医术再高超的医生也无回天之力。对于属于癌症体质的人群,应该及早服用中药,定期调理,防患于未然。

(在完成本文半个多月后,我的一位乳腺癌患者告诉我,她们村和她几乎同时患此病,年龄也相仿的人,在经历了手术、放疗、化疗的整套标准化癌症治疗后,于不久前去世,前后不到1年的时间。而我的这位病人,在手术后,采纳了我的建议,放弃放、化疗,只服用我的中药调理,目前身体比查出癌症前还要好!两个截然不同的结局,是否会给我们一些思考?!是偶然?或偶然中的必然?)


本文摘自现代中医段桂华的新浪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