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唤醒教师的研究意识

 江山携手 2015-11-03

现在,很多学校都很关注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职业成就感,原因在于,很多教师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职业倦怠。一方面,他们对重复性的工作感到厌倦;另一方面,他们对本职工作不思改进,甘愿重复,陷入两难之中无法自拔。学校管理者用心良苦,为教师设计活动、设计幸福,试图让教师们从职业之外寻找幸福,结果可想而知,这些做法并没有使老师们改变现状。那么,如何让教师找到他们的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出路究竟在哪里?答案就是:必须唤醒教师的研究意识。职业幸福感只有在工作过程中才能产生!当教师以研究的心态对待工作,追求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的时候,那么,他就走上了追求职业幸福的道路。

提起研究,很多教师会有误解。首先,他们认为研究是科学家的专利,是理论工作者的专利,不是一般人所从事的工作,一般人即使研究也往往劳而无功。其实,研究是人类共有的能力,我们通过观察和实践认识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发现日常教学工作的规律,就是在做研究。其次,受媒体报道的影响,很多教师认为科学家、理论工作者的生活太辛苦,代价太高。在实际工作中,研究是很辛苦,但还是有很多的乐趣在其中,如果没有乐趣,科学工作者早就改行了。媒体报道往往过度强调科学工作者的辛劳和奉献,并没有明确写出他们在研究过程中的乐趣和激情燃烧的生活。很多人受媒体的影响,对研究望而却步。最后,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研究者作秀的、书呆子多,不愿意加入到研究者的队伍中来。其实,研究绝不是从书本到书本、从资料到资料,研究更要身体力行。

教师开展研究,自己的工作、学生就是研究的对象。

一、教师要有开放的心态。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形成思维定势,这种直线型的思维方式,通常表现为我过去怎么样,现在还应该怎么样;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等等。他们经常轻易地否定新的想法和新的做法,甚至把找出否定的理由作为自己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一种表现,给自己的研究带来严重阻碍。正确的教师研究,应该是对新想法、新做法采取开放的心态,不轻易否定,不简单盲从,从实际出发,找出新想法、新做法的合理性,对其不合理的部分进行改进。

二、教师要真正在工作中树立不断反思的意识。缺乏反思意识的教师总是过重看重自己的想法、观点和做法,对与自己有较大差异的观点与做法持一种排斥和抵触的心理,看不到差异的重要性,进入故步自封的轨道并滑入陷阱,使自己失去了一次又一次进步的机会。而树立起反思意识以后,教师就会进行正确的自我分析和对照分析,改变认识问题的角度,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得出不同的结论,通过反思,打破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增加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教师开展研究要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保持一定的敏锐性。例如,对教学中的常态问题,偶然使用新方法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就要对新的做法进行探究,找出产生效果的原因,总结出规律,并加以完善,使其成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有时需要对刚刚出现的新问题保持敏感,当新问题初露端倪的时候,谁最先意识到,谁就有可能把握其发展趋势,做出正确判断,这其实也是一种研究的态度。

教师研究必须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研究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倡导教师成为脱离实际的研究者。那么,如何使研究不脱离实际呢?首先,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亲历者和实践者,要研究教学过程的真问题而不是伪命题。例如:考试后,学生通常把考试失误定位为粗心造成的。粗心导致失误就是伪命题,因为,只有小部分过度自信的学生才会因为粗心造成失误,绝大部分学生的失误都不是粗心造成的。其次,研究不仅仅是为了认识问题,更是为了解决问题。教师研究的原动力是“我想知道,我想改进”。想知道学生的学习都与什么因素有关,想知道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有效,想对自己的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改进,想对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行更新……这些都能激发教师研究的愿望。离开自己的本职工作进行另外的研究,都无法引起真正的兴趣。

对教师来说,研究既是一种工作状态,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研究的成果有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也许,长期的坚持并没有突破性进展,研究的成果没有如期而至。对于急功近利、精于算计的人来说,研究是不明智的事。现在,有浮躁情绪的教师不愿意坐下来坚持研究。毕竟,研究是不确定的事,有无限的可能性,多数情况下,付出并没有及时收获回报。但是,研究仍是值得追求的,因为,研究可以使教师最终摆脱单调和重复,使自己的职业生活丰富多彩,不期而至的收获又能让教师体验成就感和满足感。在工作的同时,教师应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丰富自己的心灵,摆脱名利的束缚,走向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