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是如何“排毒”的?

 Dragonwoman30 2015-11-03

    文/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孟长海 李富成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孟长海

最近,有人问起排毒养颜的问题,咨询是不是适合服用广告推荐的某类产品;也有一些患者常常纠结于脸色不好而怀疑体内是否堆积着消弭不去的毒素。这里,就有必要认识下中医是如何“排毒”的。

排毒就要先从“毒”说起。中医对毒的认识十分丰富,理论涉及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用药等多个方面。如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有:“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少阳在泉,寒毒不在,……阳明在泉,湿毒不生,……太阴在泉,热毒不生,……太阳在泉,燥毒不生”、“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等说法。

那么究竟什么是毒呢?我们认为,毒是指凡一切有害于人体的或能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的物质或因素。从概念上来讲,我们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泛指药物或药物的毒性、偏性等。中药有大毒、小毒、无毒的说法,如中药雄黄、蟾酥、黄药子、半夏等具有毒性,即使平性药物也有“是药三分毒”之说;二是指病证,多见于外科疾患,如丹毒、委中毒、阴阳毒、缠腰火丹、疫毒痢等;三是指病因,包括能够对机体产生毒害(或毒性)作用的各种致病物质,如《内经》有温毒、湿毒、燥毒、热毒、火毒。此外尚有疫疠之气、温毒、毒气(瘴气)、虫兽毒、药毒和食毒等。

毒可以归为内生邪毒和外来邪毒。外来之毒包括现代医学中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也包括各种环境污染物和化学毒物,如农药、化肥、噪声、电磁波以及具有毒副作用的化学药品等,还包括中医学的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戾气、杂气等。内生之毒因机体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机体内的生理产物代谢障碍或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体内而化生的,如瘀血日久成为瘀毒、痰浊日久而为痰毒、水液运化失常酿湿成毒、尿液壅于体内而成尿毒等。现代医学上内生毒素有很多,如血液中的肌酐、尿素氮等代谢废物,肠道内细菌等产生的毒素等;另一方面,生理性物质有时候不能发挥正常作用也能被称作毒素。如胆汁是人体正常的消化液,当进入腹腔引起腹膜炎时,则成为内生之毒。毒既可以是疾病产生的原因,又可以是疾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作为病理产物,它又常常作为新的病因,引起新的疾病或加重原有的病情。

由此而言,中医所言之毒也可谓无处不在,也正因此人们更容易把毒与医学尤其是中医学结合起来形成“只要对人体有害都是毒”的印象。我们认为,“毒”是对病性或程度的总体描述,一般将比较严重的病症或者烈性的、难解的病因称之为毒,而将一切病邪都理解为毒、治疗方法都理解为祛毒,把毒的理论泛化是不恰当的。

围绕毒中医形成了独特理论如热毒炽盛、毒热上攻等专有名词和如涌吐、清热解毒等一些特殊的治疗方法,这些治疗方法与中医“汗、吐、下、温、清、和、消、补”治疗八法有很多相同之处。如治疗服用有毒药物的患者而采取涌吐法,治疗风热感冒的清热解毒之法就常用到辛凉解表的“汗”法、中毒出现四肢厥逆的病人也常用些辛温药物,体弱病人感触毒邪常在祛邪药物中加以补益药物等。从治疗上讲,中医排毒很多时候都不是单一方法的运用而是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将八法有机结合。

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说“排毒养颜”理论就等同于中医八法呢?这里需要说明人体肤色变化的问题。如一些学说所讲,人的面色不好,是因为人体蕴毒所致,毒邪不去肤色不荣,感觉似乎很有道理。中医认为人的面色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如心其华在面、肺其华在毛等,形成了特色藏象学说。从中医理论上讲,人的肤色变化不仅与人体健康水平有关,而且和天气变化、地域环境等有密切关系。对我国人群来讲,健康的肤色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而一些人则可能显得发黑、发白、发黄,但不一定就是病态,可能是一直如此或者受天气的影响造成的;再有脾胃寒湿引起病人面色发黄,心脏病人面色发红,如果据此说有“毒”就不尽合适。而如黄疸病人出现面色金黄、皮肤黄染,讲起湿毒蕴结还算切题。根据中医的理论,通过治疗可以在祛病的同时改善面色,如脾胃寒湿引起病人面色发黄,通过温补脾胃,培补正气,面色就会渐渐好转红润;颜面黧黑,通过调补肾脏功能,面色恢复如常。这种治疗方法,是不是就是排毒养颜呢?实际上,不能等同。我们所要注意的是八法的丰富多彩与宣传排毒养颜学说的区别,如市场上的排毒养颜药物,中间虽有补益等作用药物但其主要成分是通泄药物大黄、芒硝、番泻叶等,这就决定了这类方剂功能更多的倾向于下法、清法,而由此倒推将此法所去之邪如积食、积便等同于毒,则明显的局限了。而如果不分病人情况,但凡遇到面色不好的都用此理论排毒养颜又会因为不符合中医的辨证施治理论而对病人造成伤害。

由于毒在病因、病机、病证和病种中涉及的内容较多,所以对于毒的具体治法要紧密结合病情的需要,要随着毒在不同病、证中的表现,进行辨证治疗,灵活机动的使用八法。如毒邪所致热证用解毒清热法治之,毒热所致之里实证用解毒攻下法治之,毒伤血致瘀者解毒清营化瘀,毒邪酿湿者解毒化()湿法,余毒不去病人正气亏虚者加以补益之剂等等。

无论什么方法,根本在于调和机体阴阳、祛除病邪,调整脏腑功能。当今的排毒养颜理论主要是使用通泄、活血等药物,促进排泄代谢等,类似于中医八法中的一些治法,在形式上内涵上有一些相通之处。但不尽相同,中医的理论讲三因治宜,而不是万人同方。可以这样说,中医八法如疆域之广袤,而养颜排毒仅居一隅。生活中,一些排毒养颜理论如果仅仅作为推销商品的噱头则不足为道;如果符合中医的理论要求,而且对疾病治疗确有良好效果,那绝对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对中医药理论的丰富也是十分有好处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