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师傅带徒弟”

 enter7783 2015-11-03
浅谈“师傅带徒弟”
浅谈“师傅带徒弟”



     在一次上课时,我们谈到了工作教导,我们相互分享如何才能更好的做好员工作业教导,当中特别提到了新员工,在新员工入职时,我们很多企业,截至目前为至,仍然延续着我们很优久的教导方式,即“师傅带徒弟”。
我们从不怀疑这种方法,对企业带来的效益,但很多时候,很多企业,在员工报到当天,即被安排至岗位,随便指派一位老员工来进行指导作业,俗称“师傅带徒弟”。在这,看视很活理的安排当中,却潜藏着很大的事故风险。
风险一:习惯性违章。
     我们安全管理中,经常会被提到的管理对象之一,也是很多企业把它作为防范事故的一个重点来抓。
     我们说,“师傅带徒弟”的最突出问题,就是师傅的选择上,如果师傅未经考核,自身技能不熟或师傅本身就存有某些违章行为时,在教导新员工时,我们的新员工往往会连师傅的一些违章行为也一并进行了学习。而很多的老员工往往因为工作经验或事故经验,在一些习惯性违章作业时,不太容易导致事故。可是,我们新员工就不会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风险二:师傅教的意愿性不强。
      中国有句古语“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如果企业“师傅带徒弟”的整体机制(奖罚、晋升)不完善,就会导致很多人不愿意教新员工,而新员工更多的也只是看“师傅”是如何去做的,在看的过程中,员工更多的是看“师傅”的作业方法,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去做。结果,新员工一上手就容易出事故(质量事故、安全事故),我们还会责怪新员工没有好好学习。这也是很多企业无法留住员工的一个重要原因。
风险三:作业无法有效传承。
     有部分企业知道了“师傅”的重要性。专们培养了几个员工来教导新员工,每次有新员工来时,我们的“师傅”都会手把手的教。这样貌似一点问题也没有了。但是我们的企业往往会忽略掉一点,我们的“师傅”随着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他们会迫切的需要更大的施展空间,如果我们没有即时的注意到或无法满足时,我们的“师傅”有可能就会另谋他就。这也是很多企业不肯花费时间、精力在教育培训上的一个原因所在。

如何有效避免以上问题呢?笔者认为:
    1.新员工是企业的新鲜血液,在上岗前,必要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不能少。
    2.所有作业内容应转化为可执行的作业标准。(解决作业传承)
    3.对新员工进行作业标准的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解决习惯性违章)
    4.建立公开、公正的教导考核与激励体系。(解决师傅意愿性不强)
    5.指派老员工进行作业督导。(杜绝作业中的不安全行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