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更多信息
在经历20多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折磨并得知电脉冲可治疗缓解该症的症状后,笔者于半年前自制了一款腰椎间盘突出症电脉冲治疗仪。历经半年亲身体验,该治疗仪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等症状确有很好的治疗缓解作用。现将该治疗仪电路介绍给大家,以求共享。该治疗仪电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图1中,T1(电源变压器,规格为输入220V/50Hz,输出为15V×2,额定功率8W)、V1~V6(1N4001)、C1、C2(1000μF/50V)、C3~C4(100μF/50V)、C5~C8(0.1μF/63V)、N1(LM78M12)、N2(79M12)组成±12V稳压电源,发光二极管LED1为开机指示灯,R1(5.1kΩ)为LED的限流电阻。R5(54kΩ)、RP2(50kΩ)、R6(43kΩ)、C9(0.01μF)、IC4(分频器CD4060)组成方波发生器及分频器,调节电位器RP2可获得所需要的脉冲频率f0的方波U0。IC4的14脚输出脉冲电压U1频率f1为f0的28分频,即f1=f0/256。IC4的①脚输出脉冲电压U3频率f3为f0的212分频,即f3=f0/4096。U0经R7(20kΩ)加到IC7a(1/4CD4011)的①脚,IC4的14脚电压U1加到IC7a的②脚,在IC7a的输出端③脚便得到脉冲电压U2。U0经R7又加到IC7b(1/4CD4011)的⑤脚,IC4的①脚电压U3加到IC7b的⑥脚,在IC7b的④脚便得到电压U6。R8(30kΩ)、R9(10kΩ)及三极管V10(9011)组成反相器,在V10的集电极得到和U3反相的方波电压U4。IC7a的输出电压U2和V10输出电压U4在IC7c(1/4CD4011)输入端相与后便在IC7c(1/4CD4011)输出端⑩脚得到脉冲电压U5。U5和U6在IC7d的(1/4CD4011)输入端相与后在IC7d的?輥?輯?訛脚得到脉冲电压U7。U7经电容器C10(10μF/63V独石电容器)去除直流成分后得到以零电平为参考点、幅度为?蚝?虔U7的正负对称方波电压U8。上述各点脉冲/时间流程如图2所示。V8经R11(10kΩ)、RP1(47kΩ)分压并经R12(100kΩ)加到集成放大器IC3(TL081)的同相输入端③脚上,该电压经N3和三极管V12(3DG12)、V13(3CG12)作电压及功率放大并经继电器K2的常闭接点、变压器T2后在电话插座X1(Φ3.5两芯)上输出用于治疗的脉冲电压。R2(100kΩ)、R3(100kΩ)及RP3(500kΩ)组成功放级负反馈电路,调节RP3可确保在RP1调至最大值时在功放输出得到功放的饱和电压(约±10V)。 变压器T2为市售的输出功率2W、变比为3∶1的音频变压器,该治疗仪中是将其原边和次边颠倒连接,即实际工作为1∶3的升压状态。C11(0.056μF)、C12(0.056μF)接入可消除峰值较高的窄脉冲的影响。 R13(100kΩ)、R14(470Ω)、R15(4.7kΩ)、R16(220Ω)、R17(1.2kΩ)、RP4(10kΩ)、发光二极管LED2~LED11、三极管V14(9012)、V15(9011)、二极管V8~V9(1N4148)及集成电路IC6(LM3914)构成脉冲电压值10级显示电路,调节RP4可使治疗脉冲幅值最大时恰将LED2~LED11全部点亮。
R10(20kΩ)、R17(100kΩ)、R18(12kΩ)、IC5(CD4020)、V7(IN4001)、V11(S8050)及按钮开关K1(常开闭锁型)、继电器K2(JZC-22F-12VDC-1ZS)构成定时控制电路。IC5时钟脉冲输入端⑩脚接收来自IC4的⑥脚频率f4为f0 27分频,即f4=f0/28的方波电压,在IC5中经214分频后在其③脚得到频率f5为f0/2097152HZ的对称方波,即从K1开关断开时起U0产生1048576个方波后IC5的②脚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于是V11饱和导通,K1吸合,其常闭接点断开,切断治疗脉冲通路的同时电压显示器中LED1~LED11全部熄灭,蜂鸣器B1(FMQ-20/8V~15V)发出断续叫声表示完成定时输出。如果K1处于接通状态,则通电后IC5被清零并且计数端被封锁,K2不会吸合,治疗仪工作于连续输出状态直至治疗仪断电为止。f0与定时时间T的关系如图2所示。
 当f0=582.54Hz时T=30分钟;f0=699.05Hz时T=25分钟,f0=873.81Hz时T=20分钟。笔者亲自体验表明,f0为300Hz~600Hz范围内治疗效果最佳。因此若将定时T选为30分钟,则f0应为582.54Hz。本治疗仪中,该频率是用调节RP2来获得的,其余调试步骤如下: a.在脉冲输出端接一只1kΩ/2W电阻作等效负载; b.将RP1调至最大电阻值; c.调节电位器RP3使得等效负载电阻两端脉冲幅值为最大; d.调节电位器RP4使发光二极管LED2~LED11恰好全亮; e.调试毕断电后去掉等效负载电阻,将RP1调至最小电阻值。 治疗仪输出用Φ3.5两芯电话插头经2m长的导线截面积为0.3mm2平行绝缘双导线分别接到两块导电橡胶上,导电橡胶表面积不小于15cm2(笔者用的是市售3cm×5cm导电橡胶)。治疗时最好在导电橡胶表面附一层浸湿的棉布以确保导电橡胶与治疗位充分紧密接触(否则容易产生针刺感)。治疗时用绑带(如3cm的松紧带),将导电橡胶连同湿棉布一起贴在腰椎两侧相距4cm~5cm处。治疗仪加电后缓慢调节RP1同时体会电脉冲刺激强度直至合适为止。此时电压显示器中发光二极管发光个数使表面脉冲强度等级。若按下K1则治疗仪工作于定时状态,若未按下K1治疗仪工作于连续状态直至治疗仪断电为止。
 由图3可以看出,在治疗过程中,0~t1期间治疗仪输出脉冲为f0的正负等幅脉冲,此时相当于人手推拿。在t1~t2期间为间歇的正负等幅脉冲,这给治疗者以轻轻拍打的感受。 应当指出,变压器T2的接入有效提高治疗仪的安全性。这是因为T2有隔直流作用,不论什么原因造成功放无脉冲输出或只输出±12V直流电压均造成治疗仪无输出,从而大大提高了人身安全。 ◇北京 张万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