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60篇元青花的流传(二)

 语言罐头 2015-11-03

 近日有网友在博客上和我讨论元青花的传承问题,我也很愿意和大家聊聊。

其实,传承问题不仅仅是对元青花而言,所有的古陶瓷、乃至所有的收藏品,如果你是通过拍卖行买东西的,而且试图在买进东西后依然通过拍卖行卖出去,或者是在民间的高端层面上买卖,又加之该物品价值颇大,那就很应该重视“传承”问题了。

我以前也是不太注重“传承”的。有一次到上海一位收藏家的家里去,看到他收集了佳士得、苏富比自开始拍卖以来的几乎所有图录,按年份整齐地排列着,哪件东西出自哪里,什么时候被谁买去 ,卖了多少钱,都记录得清清楚楚,这就是传承。他十分看重这个记录,他说,有了这样的记录,同样一件东西,身价就大不一样了。

听了他的话,我颇受教益,我想,这也应该是最近一二年来老图录行情见长的原因吧,光是几本书,动辄几万块。

一、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注重的“传承”。有些人听到“传承”这个词儿很反感,其实你也不必烦恼,如果你的收藏平台是民间交易,如果你的藏品价值仅是几千、几万的小东西,那是不需要什么传承的,事实上也不会有什么传承。从一个古玩摊子上买一件几百、几千元的玩意,哪里谈得上什么“传承”?又有何必要谈什么“传承”?反之,你到佳士得、苏富比买一件几百万、数千万的东西,你还是很有必要注意一下这件藏品有没有传承信息,这至少会给你带来两个好处,一是让你买得安心,二是会给这件东西增添附加值,自然,它也会卖得贵些。

二、传承,未必需有很复杂的流传过程。

有藏友有误解,认为一讲到“传承”,就必须有一个很漫长、很复杂的流传过程,其实并非如此,张浦生发现第九件人物纹元青花

大罐——尉迟恭单骑救主图罐,然后就定为一级文物,入藏博物馆,这就是“传承有序”了,这就够了,为什么同样一件元青花,“尉迟恭单骑救主”就可以如此轻松、简单地完成“传承”过程,而我们民间大量的元青花却始终得不到人们的认可呢?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尉迟恭单骑救主”图罐在传承过程中经过了张浦生这个人,如果换个人,这个传承过程就未必如此轻松、简单了;二是因为这东西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张浦生也不行,史树青要把他在潘家园“捡漏”所得的“越王剑”捐赠给历史博物馆,人家死活不要,这不是很能说明问题吗?

传承,未必需有很复杂的流传过程,但应该注重流传过程中的几个节点是否很有意义,是否足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认可。

其实,故宫里的元青花也是这个情况。因为民国以前人们对元青花没有认识,加上元青花在当时不一定是最高统治者的赏用之物,可能仅是达官贵族或者文人雅士所用(因为元朝蒙古族统治者更喜欢金银器,瓷器不是元朝皇帝最喜欢之物),所以皇宫库存里就没有元青花了,现在故宫里的元青花都是各地发掘出来后由故宫征集的,但我们必须注意到,这些元青花一旦入藏故宫,它们就不需要通过“流传有序”这种程序来证明自身的身份、价值了,而且,它们从入藏故宫的那一天起就具有了“传承有序”的最鲜明、最强烈、最有价值的信息符号。

说一件事。

20094月,陕西咸阳市举行了《咸阳市文物志》首发式,书中披露了一件罕见的元末明初青花历史人物故事图大罐——象车人物纹大罐。此罐1958年入藏长武县一收藏单位,现由长武县博物馆收藏。罐高34厘来,口径15厘米,足径18厘米。此罐长期以来不为外界所知,旧定为明代青花瓷,陕西省文物鉴定部门近年在馆藏文物鉴定中重新断代为元末明初。

显然,这是国内又一件元青花。

我们不知道此罐有何传承脉络,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仅为简单的一句话——“该罐于1958年入藏长武县收藏单位”,之所以说“收藏单位”,因为当时——1958年该地还没有博物馆。此罐原出处为何如,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征集、入藏的,等等,我们均不得而知,但是所有这一切“未知”,都并不影响此罐的身价,它是1958年由文博单位收藏的,现又经陕西省文物部门作了鉴定,有这些就够了,就像入藏故宫的那些元青花一样,这就是传承过程中的节点是否有意义、是否重要的问题,博物馆具有极高等级的官方性质,其权威自然不言而喻。

诚然,博物馆里的藏品并非全是真实可信的,馆藏的赝品也时有所闻,前不久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的“壶王”不是遭到质疑了吗?前段时间还有网友对国家博物馆的元青花“昭君出塞”提出了质疑。然而,要把馆藏的一件文物认定为赝品并非易事,涉及很多因素,也不是这篇短文所需要讨论的。

三、关于“传承”和认定

个人认为,对民间元青花而言,谈什么“传承有序”其实是毫无意义的,即使真是“传承有序”的,你说给人家听,别人也会认为你是在讲故事,不足为信。

民间元青花不需要讲什么“传承”,它需要的是身份认定,即:东西到底是真是假。

这是事情的关键。
根据我的经验,诸如五大名窑之类的东西确实在鉴定上有很多困难,一件汝窑,放在面前,即使是从博物馆里拿出来的,让几个眼力相当不错的人——哪怕是当下在鉴宝节目里说得头头是道的专家,让他们来鉴定,我可以断言:绝对不会一致看真,甚至大多数人会看假。为什么?因为这类东西他们以前极少见过,更不要说上手了,而“鉴定”,说到底无非就是真和假之间的比较,以前没有见过,何以辨别真假?

而元青花则不同于汝窑之类的单色釉瓷器,它还是有很多信息可以作为鉴定依据的,青花发色、纹饰、胎体、旧痕、底面等等,更何况元青花毕竟不同于汝窑,见过、上手过的人还是会有不少,一件真品元青花放在面前,我相信还是会有很多人能够客观地给出鉴定结论的。

我身边的朋友就有元青花大罐,那次到他家去,第一次看到那罐,我就强烈地感受到一种真品元青花的气息,真假之间毕竟是有区别标志的。

如果你手头确实有真的元青花,你就可以请几个眼力靠得住的人来看,最好能够请有声望的人来为你的藏品“验明正身”,然后也可以找靠得住的机构做一下科学测试,接下来就是待价而沽,只要东西靠得住,总是会有人愿意购藏的。

反之,如果东西不真,一切就无从谈起了。

近日有个朋友要我去看他的一个亲戚的藏品,我起先还是愿意去的,后来朋友说,那人家里有四件个元青花,我听了就告诉朋友,我不去了,因为我不用去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如果他说有一个元青花,我会99%判断是赝品,但我或许还会去看看;而他说有四个,那就100%是赝品了,去也无益,去了后,告诉他是假的,他会不高兴;把假的说成是真的,哄哄他,这不是我的处事原则。

有人或许会说,你为什么没去看就判定99%100%是赝品?这不是胡说八道吗?

因为世间万物都是有规律的,一个像我朋友的亲戚那样的人,他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社会关系、文化素养等等,绝对没有获取四个元青花的可能;如果换一个人,一个生活在偏僻乡村的农民,他说有一个元青花,我还会去看的,如果说有四个,我也会不屑一顾的,因为这又不是母猪生崽,怎么全凑到一起了?

我觉得,喜欢上收藏的人,怀有一个好心情,这很重要。收藏本身就是陶冶心情的,不要坏了自己的心绪。要听得进别人的不同意见,不要说你的藏品是真的,你就高兴;说是假的,你就脸红耳赤,这不好;再说,东西的真假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你或别人的一句话而转移。东西明明是假的,即使别人说是真的,有什么意思?除非你把假的当真的卖了,赚钱了,那另作别论,可是,假的能卖得了吗?

 

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博物馆收藏的象车人物纹元青花大罐

060篇 <wbr>元青花的流传(二)

060篇 <wbr>元青花的流传(二)

060篇 <wbr>元青花的流传(二)

060篇 <wbr>元青花的流传(二)

被网友质疑的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元青花大罐“昭君出塞”

060篇 <wbr>元青花的流传(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