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角望 2015-11-03

 许石林(深圳)·舌尖草木

记忆中的瓜是很甜很香的。

陕西关中多旱地,旱地种瓜最佳,每到夏季,瓜上市,卖瓜的大声吆喝:旱地瓜,或旱原瓜。南方人对此可能是不好理解的。北京人吃瓜,一喜本地瓜即大兴所产的瓜;二喜欢河南开封的瓜。大兴和开封都是细沙质地,所产的瓜又甜又脆。关中人最喜欢大荔的瓜,同样是土质的问题,大荔黄河岸边的沙土地种瓜最好。我们那里地处卤泊滩,土壤含盐碱,种瓜一般不如沙地,但有的瓜好起来则比沙地的还好。

在南方,极少遇到能让人尝一口不禁赞美的瓜。多数皮厚且坚,大约是为方便长途运输,所以选择并培育出皮厚耐运的瓜,所以吃起来味柴无香。

瓜就像人一样,洁身自好的,犹如皮薄的瓜,长在缺水的地方,饱受干旱热炙,则品质佳,但却易碎而不耐颠仆,故不为外人所知,只能本乡本土享用;那些皮厚的,生长条件土肥水足,长得很快,养尊处优,但品质不佳,却便于长途运输,且耐颠簸甚至耐摔打。前者仿佛是生来不打算卖的那种瓜;后者是从基因上就是供贩卖的东西。

元代耶律楚材曾到新疆,他记录伽师瓜大者就有五十斤,剖开,中间可以卧一只狐狸。这个季节,最适宜去新疆开车旅行,沿途遇到瓜摊,停车买瓜,吃饱并负载而去,最为畅快。我的体会是,在新疆吃瓜,需要随身携带一瓶水,不为饮用,实在是需要及时洗手,否则吃完瓜,手指会被糖汁粘住。

西瓜自西域传入中土,具体时间未知何时,汉代即有宫人梦食敦煌西羌瓜者。但传说中的邵平瓜即长安所产的东陵瓜,分明不是西瓜。至于唐人诗曰:“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说的是类似温室种瓜。

中土瓜的历史非常悠久,《大戴礼记》曰:“五月乃瓜,八月剥瓜。”《诗经》云:“七月食瓜”。《礼记》还详细地规定了如何给天子、国君和大夫等不同级别的人剖瓜、削瓜的礼仪,一瓜之微,琐屑之极,等限不可逾越。可见,中土瓜和瓜文化是自古有之的。曹操曾经当着众位文武的面,因为吃瓜,连连杀了三个捧着瓜盘进献的小妾。曹贼奸险,以此告诫众人:别猜测我的心思,谁猜测谁死。

京剧有一出戏《打瓜园》,说的是五代末期,郑子明卖油,路过蒲城县陶洪的瓜园,见西瓜成熟,遂不打招呼就进园摘瓜解渴。被看瓜园的女子陶三春阻拦,两个人先是发生口角,进而动手打架,陶洪却看重了郑子明的勇猛,将女儿三春嫁给了他。后来又发生了赵匡胤错斩郑子明,陶三春打上金殿的故事,被拍成了戏曲电影,有一句唱腔,我记得很清楚:“当年流落蒲城县,寻泉觅水到瓜园。”

我回去问蒲城老家的人,这个传说有什么遗迹?没有人知道,连这个戏都几乎没人看过。有人甚至说这个蒲城不一定是指我们的蒲城——你看看我们老家的人,心眼多实诚,在这个到处争抢古代名人,甚至争抢小说中人、甚至争抢西门庆的时代,有这么多佐证,可以将掏三春这个人“落户”到蒲城县,我们那里的人居然是这个态度。这会不会让杭州人笑掉大牙?杭州都给小说人物武松在西湖边新修一个坟,说得还很有道理:这里虽然没有埋武二郎的骸骨,但却保藏着他的精神即价值观。南北人的性格心思之迥异,犹如南北瓜的味道之区别,于此可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