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减负杂谈

 江山携手 2015-11-04

减负的问题得到了党和国家主要领导的关注,并在很多场合对学校减负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且在许多教育政策和法规中,对基础教育的减负工作做出了具体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在大会、小会上进行强调,可是,目前的实际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如果对此没有一个理性认识,恐怕任何举措都会遇到强大的阻力。

负担,词典上解释是:承受的压力和担当的责任。减负主要是指:减轻学生承受的过重的压力。那么学生过重的压力从何而来?我以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那些基础较好,成绩突出的学生,他们承受过重压力是“高期望”导致的。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很多本来比较出色的学生及其家长,在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自我加压,全身心地陷入到“应试的泥潭中”,忽视了个性化成长,尽管他们在各种考试中始终名列前茅,但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仍然身心疲惫,没有学习的乐趣,甚至丧失了理想追求,只要达到了这眼前的目标,他们常常见到书本就心烦。二是对于那些认识问题比较迟缓,基础知识欠帐较多,在继续学习的过程中比较困难的学生,他们承受的过重压力是“严要求”带来的。由于教师们都要面对学校的考核,不得不想办法让自己的教学成绩不至于太差,教师们在工作过程中,心中只想到如何把知识灌进学生的大脑,只要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就会受到来自教师的高压政策约束,什么人格、尊严、自信心等,在教师的眼里就是很次要的。长期下去,这样的学生只能委曲地生活着。因此,减负肯定是科学的,也是负责任的。

当然,任何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都是无知的。所以,学习肯定是有负担的,肯定要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人。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不到压力过大,身心愉悦呢?下面,我用大家都体验过的事例进行说明。

比如,我们要写一个工作计划,只是为了做档案用的,或是为了应付检查,于是,我们就心不在焉地,按照基本的格式,胡编一个。由于只是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在写的过程中,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心灵在场,所以,写完之后,就会自言自语地讲“这完全是折磨人,太没意思了”。这样看起来比较轻松,但绝对认为这是一个额外负担。如果我们真正从工作需要出发,追求做这件事本应有的意义,动用全部智慧,经历深刻地思维活动,充满丰富的思想内容,那么,完成之后,你就会自我欣赏,同时还有一些兴奋的感觉。在这种状态下,你就不会把做这件事当成负担了。

学生学习也是这样,如果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不到克服困难后的自我欣赏,没有经历过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只是为了考试而把老师教的知识记住,那么,他们就会对学习感到厌烦而被告动应付。这时的学习,就是让人比较难受的一件事情。即使你的要求很低,作业很少,他们也会认为是一种负担。

所以,减负不只是对学生要求的调适,在校时间的缩短,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丰富起来,让他们有充分的观察、体验、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许多惊讶和惊喜,而不完全凭着死记硬背。只有学生们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他们时常就会在不断的“新发现”中自我欣赏,充满自信,并不断产生“想知道更多”的念头。到这个时候,就是超出课标要求的内容,他们也会贪婪地去获取。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存在负担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