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溃疡寝食难安,良方一剂保“胃”平安!

 中医知识学习馆 2015-11-04



小编导读

一段感情,需要细心呵护,才能温馨长久。胃就像感情一样,脆弱的时候,不堪一击。但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胃不知有多少时候都被折腾地疲惫不堪,多少胃病常年纠缠不休,甚是令人头疼,比如胃溃疡,有多少人饱受过它的折磨?又有多少胃为此活活受罪?胃溃疡面前,该如何是好?良方一剂保“胃”平安!



高建忠老师,对中医有着独到的见解,对治疗疑难杂症也十分擅长,善用经方治疗内、外、妇、儿各科疾病,药简而效彰。

笔者在跟随老师学习过程中收获颇多,深刻体会到了经方的价值,所开处方每剂仅仅几元钱,甚者不足1元。药虽便宜但效果良好,自感经方治病安全、有效、廉价,突出中医简、便、廉、验特色,今将老师一则医案整理如下。


夏某,女,55岁,20091018日初诊。

患者于2年前胃脘胀痛,被诊断为“胃溃疡”,曾服用西药后缓解,此后反复发作。后又服用附子理中丸等成药和汤剂,效果不佳。

诊见:胃脘胀痛,偶有嘈杂、泛酸,饥饱皆不适,喜温,腰困,小腹胀,咽干,头昏闷,鼻干,睡眠欠佳,大便不调(不实)。舌质淡暗,舌苔白,脉细弦缓。

有高血压病史23年,数年前行子宫全切除术。

辨证:寒热错杂痞证,属半夏泻心汤方证。

处方:姜半夏9g,干姜6g,黄芩12g,黄连3g,党参6g,陈皮9g,乌药9g,炙甘草3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20091024日二诊:诸症皆大减,稍进食油腻胃脘有轻微疼痛。上方继服7剂,诸症皆消。


【按】

临床上治疗消化性溃疡,老师不单纯侧重于局部病变,而是着眼于整体病情,谨遵张仲景的“随证治之”的原则。

半夏泻心汤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各出现一次,《伤寒论》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半夏泻心汤的主证,一个是心下痞;一个是呕而肠鸣,或大便不调。究其理: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邪气阻滞,气机不利,升降失度。

上案中,黄芩、黄连降胃气上逆;干姜、半夏辛药,能够散脾气之寒;再加上甘温药党参、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脾胃。古人概括本方为“辛开苦降甘调之法”。加陈皮走脾兼顾胃,善疏理气机,调畅中焦而使之升降有序;乌药辛温,辛行散,性温祛寒,入脾而宽中,行气散寒止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