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工之路:奢侈的亲情和爱情——破土网

 皖林专栏 2015-11-04


告也

来源:破土原创首发  2015-06-14 12:49   点击:505次 

【摘要】在农民工身上,我们看到已婚的男人,却和妻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工厂宿舍;我们看到年轻的妈妈,却在孩子断奶后一年都没有再见过他/她;我们看到新婚的夫妻,因为请不到假不能回家欢聚;我们看到流动的孩子,在妈妈加班不能回家的傍晚,一个人在路边徘徊……我们看到,今天的农民工有多么自由,自由地流动,可是自由得一无所有: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只不过是资本主导的、工厂制度规训下的、能够源源不断地创造财富的生产力,不再是拥有亲情和家庭的活生生的人——工业区没有家庭,资本主导的经济发展不需要家庭,这就是家庭离散、亲情奢侈的真相。

打工之路:奢侈的亲情和爱情

离散的家庭:一代又一代

“春节在家呆了两个星期。刚开始到家抱我女儿的时候她会哭,把我当成陌生人。和她最熟悉的时候也就是能牵着她的手走路,还是不让抱”,年轻的爸爸小江这样说着,颤抖的声音有些内疚。

和老公在同一个工业区但分居两地的小念接过话茬,“很想念父母,但买不到票。他呢,一直加班,就大年初一和初四放假两天,我们俩见了两面。”

不管是家乡的孩子还是父母,对于奔波到千里之外打工赚钱的他们来说,始终是心头紧紧牵着的一根线。

2014年,中国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60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甚至有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这些正当壮年的家庭支柱,为什么要承担这种家庭离散、骨肉分离的痛苦?这些在城市建起了高楼大厦、制造出光鲜亮丽的手机和衣服的人们,为何是现在的样子?

生产的剥削和消费的压榨:直到最后一毫

在农村——农民工的家乡,农业的收入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需求,那些最年轻、最有活力的劳动力只能一步步走逼进城市。流光溢彩的城市在被塑造为文明、发展、繁华样板的同时,农村却失去了从经济、文化到意识形态上的所有价值——在这样日益萧条的农村,他们看不到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在农村没有出路”成了他们对现状最准确的表述。

而城市里的收入状况又是怎样的呢?曾有天真的记者问一个打工妈妈:为何不把孩子接到身边?妈妈面无表情地说,根本没那个条件。为维持廉价劳动力这一比较优势,行政力量和市场力量共同将劳动者的工资压到很低的水平——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工人的平均工资水平只有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六分之一!以富士康普工为例,2300元的底薪,再拼命加班80个小时(每天工作十小时、周六不休息),除去为农民工定制的最低水平保障——五险一金,实际到手工资约3800元。夜班、加班、不知不觉中增加产量的高强度劳动、严苛的管理和难听的话……正是获得3800元工资需要付出的代价。

然而,即便在脏、乱、差的城中村,消费压力仍然很大:随便吃两个用地沟油炒的素菜就要10元,水电价格是当地居民水电价格的两倍,房租每隔几个月就要上涨50-100元钱,不到一年时间一盘炒粉就从三块五涨到了六块……村里那些总在促销的化妆品店、六两称的水果档、吹嘘发财迷梦的彩票店,以及花里胡哨的各色广告牌还在不断刺激工人的消费欲望,毫不掩饰自己想要掏空工人口袋的企图。如果说工人在工厂流水线上被迫用青春去换取金钱时遭受了层层剥削,那么,他们在生活的社区里,也被节节攀升的物价和消费主义鼓吹的欲望压榨着,直到献出最后一丝血汗。

据新生代课题组2014年底的调研显示,绝大多数富士康工人除每月寄1000块钱回家以外,他们的年底平均结余仅6500元。这点收入要维持一家人都在城市的生活是多么困难!平均每人每月1500块的结余,如何保证一两个孩子的生存和教育?要知道,富士康为员工福利而建设的幼儿园,一个月就要交2500元!

农民工,本是为了自己和下一代的更好生活而徘徊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可巨大的牺牲却仅仅换回不够养家糊口的收入,他们为城市建设和国家发展付出了艰辛和汗水,却连自己家人的生活、孩子的教育都无法保证,还不得不继续漂泊着,忍受与至亲至爱分离的痛苦。

在农民工身上,我们看到已婚的男人,却和妻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工厂宿舍;我们看到年轻的妈妈,却在孩子断奶后一年都没有再见过他/她;我们看到新婚的夫妻,因为请不到假不能回家欢聚;我们看到流动的孩子,在妈妈加班不能回家的傍晚,一个人在路边徘徊……我们看到,今天的农民工有多么自由,自由地流动,可是自由得一无所有: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只不过是资本主导的、工厂制度规训下的、能够源源不断地创造财富的生产力,不再是拥有亲情和家庭的活生生的人——工业区没有家庭,资本主导的经济发展不需要家庭,这就是家庭离散、亲情奢侈的真相。

资本和父权的阴影:奢侈的亲情和爱情

对很多人来说,即便离散的家庭也是值得羡慕的,因为家庭的存在本身就是奢侈,也是强权。身边那些突然消失的工友,常常是被逼着回家相亲或结婚去了。工业区虽然能不时看到小情侣的身影,然而,年轻的农民工通过相亲找对象、先结婚后恋爱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和家庭,对他们来说,太奢侈。

低收入无疑是首要障碍。每月省吃俭用剩下的1500元,即便在房价只有3000元一平米的家乡小县城,都要近10年才能买一个只有50平米的房子;在各种“爱她,就送她……”、“买房送老婆”的广告围攻中,他们更加追求浪漫的“现代”消费。资本的剥削和消费的压榨再次横亘在打工者与亲情、爱情中间,家人团圆成为奢望,美好爱情成为奢侈。

第二道障碍便是金钱决定的阶级位置和自我身份认同。尤其是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他们想留城市,却没有住房和社会保障;他们想成为真正的城市人,却得不到城市的认同。没钱的事实、极强大的不稳定感和不安全感、人为的制度性安排及在社会结构中的底层地位,混合着“打工仔”的自我认同,形成强大的自卑感,也成为摧毁年轻农民工的亲情和爱情的直接黑手。

使亲情和爱情变得奢侈的第三道障碍,是在资本主导下重生的父权文化。几乎所有打工者的父辈一直以来对子女辈的要求就是“打工赚钱,结婚生子”,并且在一定年龄患上了“逼婚症”,以日常通话和节日回家为契机向子女灌输父辈的价值观念。农民工虽然在外出打工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权和反抗空间,然而,他们无法从根本上抵抗父权在流动中对子代身体、家庭和感情的控制;作为婚恋主体的年轻人,往往不得不在伪装成亲情的父权面前低头,以“接受”一份婚姻的态度去放弃一份奢侈的爱情,再以夫妻分居或共同外出或亲子分离的方式,重新投入资本制造的宏大世界工厂,奉献自己的青春、爱情和亲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