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沿】令你脑洞大开,未来课堂的四大图景

 qhw0971 2015-11-05

感谢您关注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请点击标题下方的“中国教育报”关注我们


随着信息技术的爆炸式发展,课堂的图景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已经远远适应不了孩子们的发展需求。

未来的课堂是啥样的?还是讲授式的吗?还有粉笔和黑板吗?会不会像哈利波特里的魔法教室那么热闹和神奇呢?

云课堂、大数据、创客教育、混合式学习、智能穿戴设备……

今天就让小编带您一起穿越到未来世界,参观一下未来课堂吧!

图景一

建在云上的学校——云计算让课堂“无处不在”

相比于过去的传统教室授课,云计算构建了一个无处不在的“学习场”。只要有网络,所有学生都可以通过某种终端设备和教育产生连接。云计算也为各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供了各种可能,让开放内容深入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处在一个“无处不在的学习场”,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


案例:一款手机APP让十一学校的课堂无限延伸

北京十一学校初一年级每年都有一次“英语原声电影配音大赛”,过去老师都有一个遗憾:好多学生没法展示,45分钟的时间只能表现几个学生,没法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后来十一学校和云校开展战略合作,云校负责开发了一款“爱云校”APP,学生手机上装了这个APP之后,把过去解决不了的在教室里发生的难题搬到了网上,形成一个O2O的英语大赛,每一个学生用英语趣配音、配音秀、英语魔方秀编制自己的作品,最后把它放在“爱云校”APP里,放在班级圈里,每一个学生的作品都被分享,每一个学生都去点赞,就大大提高了他们活动的空间。活动不仅仅在教室里发生,而是在一个广阔的空间里去实现。

专家解读:在线教育不是把视频传到网上这么简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数据专业主任、云校CEO林仕鼎说,过去的校园网络平台搭建的模式是把硬件装在学校,这样的做法是死的,现在利用云计算技术,把学校建在云上,不仅仅局限于教学资源的分享,简单的上传材料和视频,而是一个线上和线下教学结合的过程,并随着发展还要不断地进行迭代和升级。

图景二

没有黑板讲台的教室——创客教育让创意点爆你的课堂

“你知道什么叫‘创客’吗?”“不知道!”“那你OUT(落伍)了!”

“创客”,源于英语“maker”,原意是“制造者”,一般是指不以营利为目标,利用3D打印技术以及各种开源硬件,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互联网让鼓励协作、创造和积极参与的“创客”运动得以发展,3D打印机的出现,让学生“还没有足够的力气使用打磨工具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实体物品了”。“创客”式学习形态正在不断传播普及,学生即将经历作为消费者到创造者的转变。


案例:3D打印课让学生把想法变成“现实”

5年内的课堂会是什么样子?

世界外国语小学校长张悦颖介绍,该校通过一年多来在3D打印课上的实践和探索,学生们对小车动力学研究、船体浮力与结构研究等专题进行科学探究,培养了自我学习、群体合作、专项探究的创客能力。闸北区和田路小学则尝试通过3D设计课,让学生用3D设计软件将想法变成设计图。同时,随着语音识别等技术的发展,已开始出现人与机器直接交流的学习方式,在互联网学习中,机器还采取潜在同伴的方式,诊断出学习者在该领域内所处的学习水平,以同伴的身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专家解读:创客式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意精神

“创客运动”发起者之一、《Make》杂志创始人戴尔·多尔蒂认为,“创客运动”可以给教育带来一些很好的、甚至是颠覆性的变化。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教育事务总监朱文利对此的描述更为具体:“如果学生在一个很自主、很开放的空间里学习和创造,加上技术支撑和老师支持,他可以充分发挥创意。这样的环境还能更好地激发他的兴趣,培养他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此外,这个过程也培养他的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景三

教学反馈、个性化学习、成长预测——大数据让你更懂学生

过去教师只能通过学生做题结果、考试成绩来作为评判的标准,却很难知道他们学习、思考的过程。在未来,大数据以及学习过程分析技术,将让孩子们的思维呈现出来。

案例:“+阅卷”帮助5000名教师完成30余万份试卷的批改

青岛市黄岛区的学校竟然是这样考试的!在云校的帮助下,黄岛区的34所初中实现了智能网上“+阅卷”。云校为它们免费提供高速扫描仪、阅卷与分析系统以及培训服务,同时,在区域性的考试中,还为教育局提供全区的学业诊断分析平台查询相关数据,大近5万学生,5000名教师,完成了30余万份试卷的扫描、阅卷与分析,大大减轻了教师的阅卷负担,并向教育管理部门,教师,以及学生和家长提供了个性化的成绩分析报告。

专家解读:有了足够的数据,就可以进行概率性的学习预测

利用成熟的信息技术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不仅可以进行教学反馈,还可以预测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大数据专家、云校CEO林仕鼎说,通过全方位的数据分析得到“认知规律”,根据“认知规律”建设学生学习档案或模型,通过个性化的学习模型就可以预测学生未来的成长情况。预测首先是概率性的预测,基于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基础之上,目前的预测还是不准确的。比如我们有一个正在做的事情是根据考生的几次考试成绩,帮他预测可以上什么样的大学。如果我们有了足够的数据之后,就可以这么做了。

图景四

“神不知鬼不觉”量化你的生活——当可穿戴技术遇到教育

未来5年,在教育领域,可穿戴技术也可能进入课堂。

想象一下,孩子带着智能手环参加各种体育锻炼,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身体的状况;

想象一下,物联网通过可穿戴设备把孩子介入到互联网中,让年轻的爸爸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的安全啦。

这些都可能是未来5年,可穿戴技术带给教育的巨大变化。


案例:可穿戴技术结合教育的“体验式”学习尝试

Autographer是一种加入可穿戴技术的照相机,学生可以通过照相,分享笔记,通过协作获得更完善准确的笔记。

KeyGlove是一双无线手套,可以配合游戏、设计、艺术、音乐、以及3D项目使用,让学生在动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和发展创新思维。

Muse是一个可以跟踪学生大脑活动的可穿戴头盔,通过数据追踪和分析,可以检测到什么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注意力更集中。

虚拟现实(AR)技术,帮助学生实现虚拟和现实的转换,完成体验式学习。比如学生对于大型汽车和飞机的内部结构十分好奇,虚拟现实的装备可以让在教室的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汽车和飞机内部,动手研究机械原理。

GoPro,是一个可穿戴的摄像头,可以捕捉学生和老师不同视角中的景象。

Google glass(谷歌眼镜)有拍照,视频录音,翻译他国语言等多种功能。对于医学院的学生而言,学生还可以看到即时的医学视频和手术记录。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让人与人之间更便捷地连接起来。对于教育领域,这些科技也意味着老师和学生,老师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会更加的个性化、多元化。

专家解读:可穿戴技术的高成本是现在最大的难题

“目前,可穿戴技术的高成本对绝大多数学校来说是一个令人挠头的问题,但是我们一定要意识到此类技术是未来教育和其他领域的发展趋势。一年以后,大概30%的人群拥有某种形式的可穿戴设备,”,Syracuse University 的社会媒体学教授William Ward这样预言,“智能手机已死。可穿戴技术崭露头角,一定会最终代替智能手机。”






点击下方您感兴趣的文章标题,阅读我们为您精选的《中国教育报》的文章。

每日读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