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慧校园:未来课堂不得不说的四大场景

 阳妈收藏 2017-05-26

智慧校园:未来课堂不得不说的四大场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爆炸式发展,课堂的图景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已经远远适应不了孩子们的发展需求。

未来的课堂是啥样的?还是讲授式的吗?还有粉笔和黑板吗?会不会像哈利波特里的魔法教室那么热闹和神奇呢?

云课堂、大数据、创客教育、混合式学**、智能穿戴设备……

今天就让小编带您一起穿越到未来世界,参观一下未来课堂吧!


1建在云上的学校——云计算让课堂“无处不在”


相比于过去的传统教室授课,云计算构建了一个无处不在的“学**场”。只要有网络,所有学生都可以通过某种终端设备和教育产生连接。云计算也为各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供了各种可能,让开放内容深入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处在一个“无处不在的学**场”,进行随时随地的学**。



2没有黑板讲台的教室——创客教育让创意点爆你的课堂



“你知道什么叫‘创客’吗?”“不知道!”“那你OUT(落伍)了!”

“创客”,源于英语“maker”,原意是“制造者”,一般是指不以营利为目标,利用3D打印技术以及各种开源硬件,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互联网让鼓励协作、创造和积极参与的“创客”运动得以发展,3D打印机的出现,让学生“还没有足够的力气使用打磨工具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实体物品了”。“创客”式学**形态正在不断传播普及,学生即将经历作为消费者到创造者的转变。

案例:3D打印课让学生把想法变成“现实”

5年内的课堂会是什么样子?

世界外国语小学校长张悦颖介绍,该校通过一年多来在3D打印课上的实践和探索,学生们对小车动力学研究、船体浮力与结构研究等专题进行科学探究,培养了自我学**、群体合作、专项探究的创客能力。闸北区和田路小学则尝试通过3D设计课,让学生用3D设计软件将想法变成设计图。同时,随着语音识别等技术的发展,已开始出现人与机器直接交流的学**方式,在互联网学**中,机器还采取潜在同伴的方式,诊断出学**者在该领域内所处的学**水平,以同伴的身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教学反馈、个性化学**、成长预测——大数据让你更懂学生


过去教师只能通过学生做题结果、考试成绩来作为评判的标准,却很难知道他们学**、思考的过程。在未来,大数据以及学**过程分析技术,将让孩子们的思维呈现出来。

   案例:伴随式数据收集的先知先行

康赛,作为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第一方阵企业,拥有几百人的规模化研发团队与CMMI5级稳健研发实力,具备业界领先的数据清洗与整合技术积淀。

康赛的“普教云”产品在教育信息化大数据应用方面,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数据收集、构建与呈现的技术体系,特别注重教育大数据协同业务的数据贯通整合与复杂数据处理模型构建。

在教育教学方面,使用智慧教室中的各种交互式设备与系统,包括电子双板、交互平板、录播设备进行课堂教学数据的伴随式收集;通过网络学**空间中的翻转课堂各类应用,如:协同备课、网络教研、在线研修、在线学**、练**自测、在线交互等实现网络教学数据的伴随式收集,同时结合管理云中相关信息,如学业成绩、奖惩记录、体质健康、心理健康、成长档案(日志动态、学期评价、社会实践、校际交流等),进行全方位跨业务系统数据整合,用数据生动、精准、全面地描绘教师、学生教与学全程发展轨迹,为其勾勒完整的数据画像。

通过构建新的分析与评价模型——教师、学生能力图谱,对其行为数据进行诊断与灵活多维度可视化呈现,从而不仅可以进行教与学智能评测,基于个人知识地图进行个性化建议与推荐,还可以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形成性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形成性评价,甚至对区域素质教育整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4“神不知鬼不觉”量化你的生活——当可穿戴技术遇到教育


未来5年,在教育领域,可穿戴技术也可能进入课堂。

想象一下,孩子带着智能手环参加各种体育锻炼,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身体的状况;

想象一下,物联网通过可穿戴设备把孩子介入到互联网中,让年轻的爸爸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的安全啦。

这些都可能是未来5年,可穿戴技术带给教育的巨大变化。


案例:可穿戴技术结合教育的“体验式”学**尝试

Autographer是一种加入可穿戴技术的照相机,学生可以通过照相,分享笔记,通过协作获得更完善准确的笔记。

KeyGlove是一双无线手套,可以配合游戏、设计、艺术、音乐、以及3D项目使用,让学生在动手中找到学**的乐趣和发展创新思维。

Muse是一个可以跟踪学生大脑活动的可穿戴头盔,通过数据追踪和分析,可以检测到什么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注意力更集中。

虚拟现实(AR)技术,帮助学生实现虚拟和现实的转换,完成体验式学**。比如学生对于大型汽车和飞机的内部结构十分好奇,虚拟现实的装备可以让在教室的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汽车和飞机内部,动手研究机械原理。

GoPro,是一个可穿戴的摄像头,可以捕捉学生和老师不同视角中的景象。

Google glass(谷歌眼镜)有拍照,视频录音,翻译他国语言等多种功能。对于医学院的学生而言,学生还可以看到即时的医学视频和手术记录。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让人与人之间更便捷地连接起来。对于教育领域,这些科技也意味着老师和学生,老师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会更加的个性化、多元化。

专家解读:可穿戴技术的高成本是现在最大的难题

“目前,可穿戴技术的高成本对绝大多数学校来说是一个令人挠头的问题,但是我们一定要意识到此类技术是未来教育和其他领域的发展趋势。一年以后,大概30%的人群拥有某种形式的可穿戴设备,”,Syracuse University 的社会媒体学教授William Ward这样预言,“智能手机已死。可穿戴技术崭露头角,一定会最终代替智能手机。”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免责声明:本文自互联网收集而来,方便大家阅读,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