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排比,让高考作文文采飞扬

 昵称8088609 2015-11-05
排比,让高考作文文采飞扬

        有文采是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发展等级”评分的内容之一。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中,一篇篇文采飞扬的佳作成为话题作文的一大“亮点”。而修辞出新,文句有意蕴则让这“亮点”更加熠熠生辉。在众多的修辞手法当中,排比特别引人注目,主要是考生使用排比句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即在使用排比的修辞出现了创新。排比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排比+比喻。
  排比句更能充分地表情达意,比喻句可使文章内容表达得形象生动而有意蕴,尤其是连续运用比喻来状物抒情的博喻和排比句连用,不仅让文章的内涵丰富起来,而且更显文采,加深读者的印象。例如:
  (1)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繁花似锦,光艳夺人;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繁星闪烁,熠熠发光;如果说他的命运 是那贫瘠的土地,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葱葱郁郁,油油绿绿。
  (2004年福建一考生的《人生的斗士》)
  (2)爱像大海般的深沉,可以包容一切;爱像露珠般的清纯,可以滚滋润心田;爱像火焰般的炽热,可以熔化冷酷;爱像白云般的纯洁,可以点缀蓝天。
  (2003年陕西一考生的《莫让白云遮住了阳光》)
  (3)选择,是深邃的天空中霎时滑过的一颗流星;
    选择,是青春的面庞上掠过的一丝神秘的微笑;
    选择,是如水的碧波上荡起的一层美丽的涟漪。
   (2002年山西一考生的《在选择中起航》的开篇)
  二.排比+引用。
  排比可使文章的句意气势磅礴,引用化用古诗词,又能使文意计庄重典雅,语言流畅而不失华丽之风。这种句式避免了描述性语言的刻板平淡,议论性语言的繁冗拖沓,成为几年来增加作文文采的“流行式”。如:
  (1)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黄土”;你彷徨,“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
  (2004年重庆一考生的《独上高楼》)
  (2)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有的人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的人渴望“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也有的人为“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而感动。
  (2003年陕西一考生的《其实阳光很灿烂》)
  (3)我听到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雄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伟岸。
  (2002年山西一考生的《选择心灵美景》)
  三.排比+对偶。
  排比,能加强语言气势;对偶,能使文章句式整齐,节奏分明。这种句式不仅让文章的语言变得流畅华美,而且能营造出浓浓的诗意,深化文章的主旨,让人回味无穷。例如:
  (1)庸者,相信别人,怀疑自己;
    愚者,相信自己,排斥别人;
    智者,相信自己,也信别人。
  (2004年山东一考生的《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
  (2)初观其文:沧海日,赤城雪霞,峨嵋雪,巫山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诸般宇宙奇观;左传文,子长史,贾生论,相如赋,薛涛笺,右军帖,摩诘画,少陵诗,几多古今绝艺。
  (2002年山西一考生的《<道士塔>的联想》)
  四.排比+设问。
  设问,能引起读者的思考,一组组设问排比句,不仅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思考,而且还能让他们感到诗一般的美感。例如:
  (1)是谁?曾经彷徨,而后怀着满腔热情拿起笔杆子,向敌人的咽喉刺去;是谁?曾经呐喊,而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铺满荆棘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追寻那一片光明;是谁?曾经伤逝,为的是无法一直做人民的孺子牛,为革命多做一件事。是您,鲁迅先生!
  (2004年福建一考生的《壮哉,猛士》)
  (2)是什么让唐太宗不认亲疏,让洱海的风,靺鞨的大风雪吹成民族的团结?
  是什么让伽俐略不以旧理论为纲,让真理之步提前迈进了人类文明的史册?
  是什么让贝多芬不成为传统者的奴隶,开创了充满生命豪情的《第九交响曲》?
  是感情这把尺……
  (2003年湖南一考生的《给感情一把尺》)
  (3)是什么,倏忽划过心头,留下瞬间华彩?
  是什么,静静浇灌心田,培植廿甜记忆?
  是什么,轻轻扣动心扉,带来永恒美丽?
  是什么,让你的心我的心他的心,一齐奏响那壮美的乐章?
  就是那一个个震撼人心的选择……
  (2002年山西一考生的《选择的足音》)
  五.排比+反问。
  反问排比连用,不仅文章语句的语气强烈,感情充沛,而且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富有文采。如:
  岂可让黏稠的精神血液停止流动?岂可墨从于命运的戏谑与安排?岂可让绵绵的泪水滑落年轻的面庞?少年捂住流血的伤口,选择沙砾与严霜,选择孤独与寂寞,选择坚强与希望……
  (某省一考生的《永不落泪》)


作文出采翻江倒海   

              ——文采五法


     一、巧用修辞例1:“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毕淑敏《孝心无价》)排比与比喻的结合,把“孝”具体化,深刻化,让读者明了于心又回味无穷,更使文章文采斐然。例2:春天必然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扑哧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张晓风《春之怀古》)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春天的到来写得有形有声有色,在作者笔下春天会笑会唱会行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春之图。

      二、巧用句式例1:历史是一段长长的有始无终的距离,它贯穿着人类的血脉,沉淀着先人用生命写给后人的启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荡涤了风波亭上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历史的书页中,化做了民族的魂,随着日月的更替,让人们深味着其中的永恒。(张彦金《距离产生美》)上面这段文字整散结合,参差错落,既有流畅的旋律,又有铿锵的节奏。坚韧,是对我心理素质的要求,它让我承受任何挑战、打击;刚强,是对我人格品质的要求,它让我承受任何恶势力的挑衅,并战胜它;谦卑,是对我意志品质的要求,它让我不卑不亢,冷静坚强。这就是我的心理承受力。(1998,湖北考生《韧·刚·卑》)
      三、巧用名言警句例1、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恕。—马克·吐温例2、坚定的信念是成功的根本,当你拥有信念,你就拥有了最宝贵的财富。—卡耐基例3、生活是由无数烦恼组成的一串念珠,但得微笑着数完它。——大仲马例4、世界的人都想改变别人,就是没有人想改变自己。——托尔斯泰例5、我总是试图将每一次灾难转化为机会。—美国商界巨子洛克菲勒例6、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鲁迅例7、当一个人感到有高飞的冲动是,它将再也不满足于在地上爬。——《学习的革命》海伦凯勒例8、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泰戈尔 
  四、巧用诗歌例1、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感谢》汪国真例2、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岸呵,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双桅船》舒婷 
  五、巧用歌词例1:这些年 一个人 ,风也过 雨也走 ,有过泪 有过错 ,还记得坚持甚麽。真爱过 才会懂 ,会寂寞 会回首 ,终有梦 终有你 在心中。 朋友 一生一起走 ,那些日子 不再有 ,一句话 一辈子 ,一生情 一杯酒 。朋友 不曾孤单过 ,一声朋友 你会懂 ,还有伤 还有痛 ,还要走 还有我。——《朋友》周华健例2:多少脸孔,茫然随波逐流,他们在追寻什么。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却在命运中交错。多少岁月,凝聚成这一刻,期待着旧梦重圆。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像一首澎湃的歌。



细腻描绘形象入题    写好开头助你成功

1、排比入题,先声夺人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因为诚实,它变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因为守信,它变得悦耳;生活如画,或明丽,或素雅,因为诚信,它变得美丽。(《因诚信酿造生活》)

排比,能增加文章气势,朗朗上口,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用来状物,能景象纷呈;用来叙事,能酣畅淋漓;用来说理,能气势磅礴;用来辩论,能排山倒海;用来抒情,能汪洋恣肆。

2、整散交错,灵巧入题

若能掬起一捧月光,我选择最柔和的;若能采来香山红叶,我选择最艳丽的;若能摘下满天星辰,我选择最明亮的。也许你会说,我的选择不是最好,但我的选择,我相信。(《我的选择,我喜欢》)

整散句结合,能使句式灵活多变,增添文章旋律感和音韵美,给人一种审美感受。

3、引文入题,典雅厚重

清代张潮《出梦影》中有言:“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yǒu)为知己。”当面对大海;面对着这片蔚蓝;我不禁想到:海以何人为知己呢?”(《面对大海》)

引用前人文句,顺着引文的文气,巧妙引出话题。

4、细腻描绘,形象入题

我曾用水的眼睛审视生活,生活也曾如秋水般阴郁、遥远。阳光透过枫林洒下来,我顺着光束向上望,却似乎又看到一望无际的蒹葭,雾雪般的白色,水草般的柔软。在一片渺渺中我看到了妈妈的眼睛,看到了当年妈妈做出选择的那一刹那。(《让睫毛载来爱,载来幸福》)

巧妙抓住特征,注意借鉴,灵活地加以创新,就能让形象的描述飘逸出令人心荡神驰的诗情画意。

5、警句突现,启迪入题

生是偶然,死是必然。生与死,除了那几声欢呼,几阵痛哭外,便再没了别的。那么,生与死之间的——生命呢?(《生命是什么》)

警句式的开篇令人注目。“生是偶然,死是必然,生死之间是生命”。凝练、平易、深刻、精辟。

6、对话开篇,引人入胜

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涅磐前对从弟子说:“你看看我的牙齿,怎么样?”“都掉光了。”“那以舌呢,还在吗?”“还在。”“所以说,坚韧的东西总是比坚硬的东西强”。(《坚韧——我追求的品格》)

一则深透禅机的对话,引出了“坚韧”的内涵,推出了文章的观点

7、事例开篇,简洁铺陈

选择是难的,更何况是心灵的选择。高渐离为了荆轲,他选择了死;马本斋的母亲为了革命,她选择了牺牲;祝英台为了真挚的爱情,她选择了化蝶。在这友情、亲情与爱情之间的选择,他们是这样做的。(《生死之间》)

开头以名人事迹简洁铺陈:高渐离为友情选择死亡,用自己的头颅捍卫“士为知已者死”的至理名言,成为千古奇士;马本斋的母亲选择献身,用自己的至情——博大母爱以殉人间大义,为儿子也为后人树起一座人格丰碑;祝英台选择化蝶,用自己的灵魂升华了梁山伯的爱情,为有情人的天长地久树立了楷模。

8、对称开篇,整齐明快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 ,

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学会历史般的旁观》)

文章开头用一组对称句子,赋予蝶、蜂、花人的性情,通过生动贴切的拟人手法,形式与内容达到完美的统一。体现了考生高超的语言技巧。

9、诗词开篇,凸显底蕴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是李后主的感悟;“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李清照的感受;“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是徐志摩的不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又是苏东坡的坦荡……(《美丽的离别》)



 学会用感觉描写  [转载]学会用感觉描写

  



        高考作文写作时,常要求在文章中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何使学生掌握各种表达方式,在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一些方法使学生了解这种写法。在上周的作文教学,主题是:学会运用感觉描写。课前准备,一根香蕉。

      教学内容与过程,一、 感觉指什么? 指运用六官感觉描写,级运用眼睛─视觉、耳朵─听觉、鼻子─嗅覺、舌头─味覺、皮肤─触觉、心脑─思觉等六种感觉。调动多种感官去体味,让景物呈现出丰富瑰丽的声、色、味、态。

   二、描写什么? 写事物需要观察,写景物也需要观察,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才能写好景物。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观察时,需要多层次,多角度去发现和感知,才能充分认识和把握。

    我们观察树木,可以眼看其形状、颜色;用手触摸树木、树叶、花瓣;用鼻子嗅出树叶真实的味道;用口品尝一下……我们头脑里对事物具有一个形、声、色、味俱全的立体的印象。作文时能够把客观事物形象、逼真、具体地描绘出来。

三、名段名篇借鉴:

  例段: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愣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评析:朱自清的所谓把描写对象“剥开来看,拆穿来看”,其实也就是说要分解剖析,把描写对象解剖为一个一个组成部分,然后一部分一部分地去观察描写,并且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角度去表现描写对象的形状、色彩、质地、大小、数量、气味、声音,以及它们的运动和变化。(杨昌江《朱自清的散文艺术》)   

   ※“我轻轻从妈妈衣襟上拣起一根头发,银白银白的(视觉),似乎还带着妈妈的体温(感觉),拿在手上有一些粗糙的感觉(触觉),放到鼻尖子上有一股厨房的味道(嗅觉)。”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月夜行船。从色彩、声音、视觉、听觉、嗅觉各个侧面着笔,恰如多重奏管弦乐,给人以十分丰富的感觉,景物的立体感由此产生。) 

例文

  ※听雨

    小时候,住在瓦屋下,每当下雨,便能听到淅淅沥沥、凄凄然然的雨声。长大了,住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中,听不到雨声凄然,似乎生活缺了不少的灵气,缺了能让人感动的至柔至弱的东西,心在慢慢地沙化。

  于是就怀念起那瓦屋雨声。

  雨是柔弱的,是世界上最轻灵的东西,敲不响那厚重的钢筋水泥的楼房。而瓦屋则不同,雨滴在上面,叮叮当当的,立即发出悦耳的声音。身在小屋的人也就有了在雨中亲近自然的福气。雨势急骤,声音就慷慨激越,如百马齐鸣,如万马奔腾。雨势减缓,声音也弱下去,轻柔地沁入你的心,像暖春时节耳边的轻风,瓦片似乎是专为雨设置的,它们尽职地演奏着,听雨人心中便漫出不尽的情意。

  人们喜欢当心中充满怀念与感喟时,一个人静静地坐下听雨。垂老的志士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抱负;迟暮的美人有“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幽怨;相思的情人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索怀;多情的诗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思。

  雨成了人们修饰感情、寄托心愿的使者。

  闲暇之中,有幸回到了自己曾经听雨的地方。恰逢那天下小雨,又听到这熟悉而又陌生的雨声。迷蒙之中,雨声里透出一种古怪的情调,是久未沟通的那种。它拒我于千里之外,向我表明它对我的陌生,然而我却能从意识的最深处感受到它存在的气息。我有一种从梦中猛醒的畅快和历经迷茫后的沧桑感。

  哦,我在雨声中相约的竟是已隔了时空的自我,它在讲述我以前的一切。我彷徨了,我问自己:我是谁?还是从前的那个我吗?

  有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然而听雨却都是听灵魂的对话,听真情的奔泻,听年华的淙淙流淌。雨声所敲打的,除去岁月的回响外,还有昔日难再的痛惜与欲语还休的惆怅。似乎只有在这瓦屋轻灵的雨声中,心灵才得以喘息,生命才得以延续。

雨声依然在响,像我真实的心跳……

                                              

※秋天的树叶

     秋天有着令人遐想的意境 , 随着秋风的莅临 , 秋天如一幅艳丽动人的画卷顿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秋天是一首深情忧伤的歌曲 , 那柔美清新的旋律如潺潺的溪流 , 融入了大地 , 融入了每一个人的心灵。

   秋天的树叶是温暖的双手,驱走了那一丝丝凉意,秋天的树叶是一列开往心灵的火车,装载着欢乐与温馨,把生命的阳光洒向大地。

    咦,那一只飞舞的蝴蝶好漂亮啊! 

    大自然告诉我,那是银杏叶。扇形的轮廓,清晰可见的纹路,金黄的颜色,像一双温柔的手抹去伤心的泪痕,传递永恒的快乐。这是仙女的扇子带来的秋风,受大自然的熏陶带来的结晶。 

   咦,那一些挥舞着裙边的又是什么呢? 

    大自然告诉我,那是香樟叶。深绿的颜色,蜿蜒的边缘,细长的叶柄,像秋风编织的地毯,编织梦的摇篮,那是倾唱音乐的语言。那是心灵的洗礼,更是秋天带给我们的礼物。

    咦,那一些温情脉脉的又是什么呢? 

    大自然告诉我,那是枫树叶。火红的颜色,巴掌般的叶面,尖尖的叶头,像一个指挥家,在导演一幕幕精彩的瞬间,演绎勤劳的汗水,装点金黄的麦田。那是与生命追逐的秋风,是令人迷恋的晚霞。 

    大自然画出了与众不同的秋天,在沉甸甸的麦穗与晶莹剔透的果树之间,在凉爽的秋风与高耸的山峰之间,还有许多的歌唱家在倾情演唱,那些跳跃的音符是美丽的童话,那些婉转的歌声染黄了田野,染红了树梢,也染亮了我们的心。

四、以香蕉为例,体验如何来观察和写作。

      观察:观看形状、颜色---剥开,由外到内,观察颜色形状味道—吃时,味道,舌尖舌根的感觉,吃前,吃时,吃后。

五、学生片段写作交流

六、课后作文题:1、雨中          

                2、秋天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