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最大的安全气囊制造商作假,已被客户弃用

 昵称535749 2015-11-05
世界最大的安全气囊制造商作假,已被客户弃用

商业 商业

世界最大的安全气囊制造商作假,已被客户弃用

Hiroko Tabuchi, Danielle Ivory 11 小时前

继大众之后,全球最大的安全气囊制造商也测试做假,所以传统汽车行业到底还有多少猫腻?

周二,本田汽车公司宣布放弃它那已经四面楚歌的安全气囊供应商高田(Takata),原因则被归结为它的这位长期搭档“歪曲和操纵了检测数据。”

同样在周二,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公布了对高田公司的 7000 万美元罚款。处罚理由是这家全球最大的安全气囊制造商之一未能及时披露其安全气囊的缺陷,数百万产品目前已被召回。而如果高田不能遵守同意令条款的话,罚款数额将上升到 1.3 亿美元,这也将成为汽车产业民事处罚的新纪录

交通部秘书 Anthony Foxx 同样声称高田操纵了检测数据。在同意令中安全局指出,“在一些情况下,高田有选择性地给出了不完整或不准确的数据”。

“延期披露、误导或干脆否认真相的行为,导致一个严重的问题最终演化成了巨大的危机,”Foxx 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当我们第一次把这个事件曝光时,高田那边一直在否认。”

这些问题气囊造成了 8 人死亡和 100 多人受伤。它的金属外壳、也就是被称为气体发生器的东西,会突然爆裂并导致金属碎片飞往车内。美国超过 1900 万台、全球范围内几百万台车辆已被召回。

在一份声明中,高田的发言人 Jared Levy 并没有对公司操纵检测数据这一点进行争辩。

“我们认为安全局关注的这些问题和目前的召回没有联系。召回是由于长期暴露在高温和绝对湿度环境下可能产生的问题,这是大范围的检测一直在告诉我们的问题,”Levy 如是说。

“的确,一些问题涉及到在 15 年前,我们为本田汽车做的气体发生器的研发测试,但那批产品在几年内已经被召回了。”

一位本田的发言人称,本田目前掌握的信息透露出,在安全局针对早期问题气囊召回事件的调查中,高田做得“并不到位”。

“本田还发现,多年来高田提供的其他测试数据中,有一些具有误导性或者不准确的数据,”发言人 Chris Martin 补充道。“本田现在意识到,高田提供的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的检测数据事实上涉及多个不同的检测。”

Martin 拒绝给出更多细节。但他说,本田在得到这些文件时,就已经把它们交由联邦监管机构处理。为了完全了解问题,公司还请了第三方来对所有高田的检测数据进行审计。

在周二于东京召开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公司的工程师是否操纵了检测数据,本田的全球质量保证部高级副总裁 Hiroshi Shimizu 给予了否定答案。

“我们的检测数据没有问题。但由于数据中存在变量,我们并没有报告一切东西。我们只报告了一部分数据,”Shimizu 说。

他坚称:“并不存在操纵数据这回事。”

即使现在本田撇开了和高田的关系,但多年来,它一直坚定地站在这位供应商的身边。安全气囊是高田的最大业务,占到其外部客户销售额的约 40%。而美国是高田的最大市场,占其净销售额的约 37%。

自从去年秋天对问题的审查开始后,高田的股价已下跌 45%。

本田表示,无论是驾驶座还是副驾驶座,开发中的新款本田和讴歌车型都将不再配备高田的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但高田将继续为本田提供其他安全设备,包括安全带。

早在十多年前,本田就曾对一起安全气囊爆破事件警告过高田。那次事件最终定性为偶发异常事件,并没有发出召回或寻求联邦安全监管机构的介入。

随着监管和立法机构试图确定产品缺陷的根本原因,高田的内部检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疑虑和担忧。去年在检测中,两个安全气囊的钢制气体发生器破裂,对此《纽约时报》有过报道。但根据两名前雇员(其中一名是检测实验室的高级成员)所言,高田未正确统计结果,并让两名实验室工程师删除了检测数据、丢弃了气体发生器。但高田否认这一指控。

在上个月《纽约时报》曾报道,2010 年,当本田和高田向监管机构确保安全气囊爆炸一事仅和孤立的生产问题有关,它们也在寻求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一间顶尖火药实验室的帮助,以确定它的推进剂硝酸铵是否处于问题的核心。而当 2012 年研究得出了结论,认为硝酸铵的使用存疑时,高田驳回了这个结果,并且直到两年后才和监管机构分享了这一研究。

而现在,高田将改变它制造安全气囊的方法。

作为同意令的一部分,除非高田能证明硝酸铵的安全性,否则它必须逐步淘汰这一材料。

高田的前工程师表示,他们在 1990 年代末期对使用化合物感到担忧,因为化合物对精密产品比如安全气囊而言太不稳定。但他们并没有得到理睬。

如果高田不能向监管机构显示这一化合物的安全性,就必须召回所有包含硝酸铵气体发生器的安全气囊。

“可能有数百万件,”Foxx 说。不过他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

在多年的召回、国会听证会和高田对气囊爆炸原因游移的解释之后,处罚可算姗姗来迟。

“高田说它已经把问题隔离了,还说发现了导致破裂的错误,并承诺其产品是安全的,”Foxx 说。“但我们知道气囊还在继续破裂。”

Mark R. Rosekind 是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的负责人。他提到了高田的主管和安全监管机构在 2012 年 1 月的一次会议。他说高田在向管理局做讲演的时候,“未能澄清不准确的信息。”他还说,高田同样未能完全遵照管理局于 2014 年秋天颁布的指示行事。

高田的董事长在周二发了声,并且和其一年前和对监管机构的抗衡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时高田坚持认为,安全局并不具有强制汽车供应商召回产品的法律权力。

“我们对导致这张同意令的情况感到非常遗憾,”高田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Shigehisa Takada 在一份声明里说。“这项协议是高田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它将使我们专注于在汽车制造商、监管机构和行车大众那里重新建立信任。”

分析师称,本田更换供应商的决定对高田的财务状况打击巨大。

高田去年的财报显示,直到 2015 年 3 月,在本田、大众、通用汽车、雷诺-尼桑和菲亚特·克莱斯勒这几家公司的销售额,占到了高田合并净销售额的一半以上。 截至3月 31 日,本田还持有高田 1.2% 的股权。

“无论是从财务角度还是商业合作伙伴的角度来看,高田现在的情况绝对不容乐观,”Kelley Blue Book 的分析师 Akshay Anand 说。

“整件事情从一开始就为高田敲响了丧钟,”他补充道,“并且现在也没有好转的迹象。”

高田丑闻是如何展开的

2004 年  一辆 2002 年产的本田雅阁内的安全气囊爆炸。本田和高田认为“是反常现象”,没有牵涉联邦安全监管机构。

2008 年 11  在 2007 年得知另外3起破裂事件后,本田召回了约 4000 辆汽车,为的是修理高田的气囊以防再次发生破裂。这是涉及问题气囊的第一次召回。

2009 年 11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针对高田的安全气囊展开了调查。调查在几个月后旋即关闭,理由是问题看似具有孤立性。

2014 年  在问题气囊牵涉几起死亡后,安全局展开了另一个调查。主要汽车制造商,包括丰田和宝马,都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开始了区域性的车辆召回。

2015 年  高田承认它的几百万件安全气囊存在缺陷。安全局估计,超过 1900 万辆汽车受到影响

2015 年 11  安全局宣布,它对高田已征收高达 2 亿美元的罚款,这也是汽车业有史以来被处以的最大民事处罚

题图来自《纽约时报》

翻译   is译社 Ariel Ya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