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队“小鬼” 李洪杰 ■ 记者
杨军
孙明春
孔浩
通讯员
万照广
文/图
“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我们爬飞车,那个搞机枪,闯火车,那个炸桥梁,就像把钢刀插入敌胸膛,打得鬼子魂飞胆丧……”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着电影《铁道游击队》的热播,这首《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传唱大江南北,让抗日战争时期铁道游击队扎根鲁南,与日军浴血奋战的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近日,本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采访组一行,来到了薛城区常庄镇渐庄村,对当年铁道游击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李洪杰进行了采访。 少年入伍 常庄镇渐庄村位于薛城区的西南方向,是微山湖附近的一个小村庄。蟠龙河在村前蜿蜒流过,河堤上满是钻天的白杨。虽然天气干旱,但河里依然蓄满了水。顺着河堤上的水泥路,驱车穿行在这遮天蔽日的杨树林中,听河水哗哗作响,享受烈日下树荫的清凉,我们谁也不知道,这一带竟然也是铁道游击队活动的战场。 门框上钉着“渐庄村40号”门牌的农户,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院,低矮的院墙和平房与周围的小洋楼相比,似乎还略显寒酸。但门前的两棵一人多高的木槿花开得正艳,一进门,影壁墙前的几根翠竹挺拔粗壮,却彰显着主人的与众不同。李洪杰老人和老伴早已应约在家里等候记者一行的到来。跟随着李洪杰老人的回忆,我们似乎也与老人一起走进了他记忆中的那段硝烟纷飞的抗战岁月。 “我是1930年出生,今年正好85岁。我们村在解放前是西仓孙家的外庄子,也就是说村里的地都是孙家的,村里的农民都是孙家的佃户,靠租种为生。我的爷爷李玉春是佃户头,抗战时期当了农会会长,奶奶是妇救会长,父亲李传本是民兵。当年村子因为距离津浦铁路和微山湖都很近,这里便成了铁道游击队经常活动的地方,家里常年住着铁道游击队队员。”李洪杰老人身材高大,声音洪亮,记忆清晰,如果不是头上的白发,真的不像是一位80多岁的老者。 李洪杰老人说,在他12岁的时候,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学,就待在家里。那时候鬼子占据临城(今薛城),经常到处“扫荡”,制造血案,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少年的他心里,就装满了对日军的仇恨。看到铁道游击队队员经常打游击战,或偷袭鬼子,或破坏鬼子的铁路,他就跟在队员后面追着跑,希望也能成为一名飞虎队员打鬼子。但因为当时年龄太小,游击队一直不愿接收他。 “大约在1943年,家里来了一位张政委,我就跟在他身后吵着嚷着要当兵,说哪怕当送信的通讯员也行。当时考虑到我年龄小,张政委还专门向组织递交了申请,这才批准接收我加入了铁道游击队。”李洪杰老人说。 刺探敌情 李洪杰老人告诉记者,在他如愿加入了铁道游击队之后,张政委等人就安排他送过几封信,后来跟着刘金山、王志胜当过通讯员。因为年龄小,目标不明显,李洪杰还被安排侦察过敌情。他说,当年铁道游击队除了骚扰鬼子,从火车上搞物资之外,也经常破坏鬼子的铁路。 那时经常是队员们一起上,把铁轨掀翻,或者用炸药把铁轨炸断。但由于铁轨非常结实,一般不好炸。队员曹怀玉对爆破有研究,只要是他出面,再结实的铁轨也会被炸得四分五裂。一次,曹怀玉领命趁着夜色,炸掉了单庄的一段铁轨。第二天一大早,为了了解被炸坏的铁路情况,上级领导安排李洪杰背着粪头,化妆成割草的孩子前去侦查。李洪杰看到,鬼子开着铁路上专用的铁甲车,车灯亮着,几个鬼子正指挥人员对炸坏的铁轨进行维修。李洪杰赶紧回到了队里,将情况进行了汇报,使队里及时掌握了鬼子的动向。 这次侦查后没多久,领导便安排他当了卫生员。李洪杰老人说,那时候医疗条件差,伤员用的药都是自己配的,以胶布为例,都是先熬胶,刷在牛皮纸上晾干,再卷起来备用。盐水也是自己配,用来给伤员清洗眼睛。有一些伤员在小南庄养伤,副大队长王志胜也在那里,他的胳膊受伤了,李洪杰老人还给他换过药。 护送陈毅 据李洪杰老人介绍,自从参加了铁道游击队之后,他就随着队伍四处活动,不经常回家,基本上都是白天休息,夜间行动,四外村庄都住遍了。“因为距离微山湖很近,当时鬼子一来扫荡,我们就赶紧把东西往船上搬,把船撑到湖中心就安全了。晚上敌人不走我们就没法回来,吃饭都是渔民给送,天还没亮渔民就给送过来。微山湖上有很多芦苇,待在里面很安全,晚上就跑到微山岛。在里面待上3到5天,等情况稳定了再回来,游击战就是这么打的。”李洪杰老人说道。 李洪杰老人说,他当年还参加了护送陈毅过铁路的行动。“当时我的个子比较小,给陈毅用砂壶烧水、送茶的时候都还够不着桌子上的茶杯。”老人说,从沙沟到薛城,到处都是鬼子,当时刘金山让他去铁路东的关帝庙一带打探敌情。在回来的路上,就看到从南边来了辆火车,上面趴着个人,还端着一挺机枪。他赶紧装作在地里拔草,等火车过去了没多大会,就看到刘金山和陈毅他们从铁路边上的杨树林中出来,后面还有几个警卫员骑着马过来了。当时刘金山还问他怎么样,他说没事,警卫员就掩护陈毅迅速过了铁路。 采访中,李洪杰老人还专门提到了铁道游击队大队长洪振海。老人说,那时候他还小,听他爷爷讲,洪振海就是在渐庄村附近牺牲的。他爷爷当时套了一辆车,把洪振海的尸体从柴草垛里运回家。老人说,当时刘金山还是一名普通的游击队员,洪振海牺牲后,大家选他为队长。当时游击队里刘金山以及其他队员都叫李洪杰为“小鬼”,有些人甚至把他当成干儿子看待。 转战南北 在采访中,李洪杰老人告诉记者,抗战胜利后,他成为鲁南军区特务团卫生队卫生员,后随部队南下,先后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还在浙江丽水、金华、兰溪等地参加过剿匪,后随部队驻防在南麂岛等。1960年,已是排级军医的李洪杰转业到了上海,后来回到家乡,当了30多年的赤脚医生。 李洪杰老人说,附近彭楼村里还有当年游击队队员们开会生活战斗过的百年老屋,只是屋顶瓦片脱落,杂草丛生,破旧不堪。当时全村一共有200多人,参加游击队的有十多人。谈起当年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老人义愤填膺,回忆起当年与战友并肩战斗的岁月,老人颇多感慨。2011年、2014年前后,和他同龄的两名铁道游击队队员朱其洪、张书太老人与世长辞,他应该是铁道游击队目前在世为数不多的“老队员”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