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

 感悟人生感悟生活 2015-11-06

第一案·  心脾两虚脉络不畅案(心肌炎)

周先生

膏方   戊寅   冬至后订

学而优而仕,循循有儒将风范,十年寒窗来之匪易,心脾暗损,始而心肌炎,继之胃衄,血压偏高,两膝酸痛,不良于行,口唇干燥,脸部升火,脉细弦,舌红苔薄。壮年风华正茂,治以膏滋沃之泽之,当可增进健康,安享遐龄。

西洋参100克白晒参各60克(另煎)        天生术90克当归90克 大白芍90克 生熟地各200  肥玉竹120克大麦冬90克 嫩桑枝150克 炙龟板120   熟女贞90

黄芪300     淮山药90   茯苓90  粉丹皮90克净萸肉90    泽泻90   酸枣仁150  炙远志90克百合90     柏子仁90   五味子90  珠儿参90克川石斛90   淮牛膝90   鸡血藤150克 清炙草45克淮小麦300  决明子300  仙茅90   淫羊藿180克红枣90     木瓜90   太子参150  紫丹参150克灵芝120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鳖甲胶,龟板胶各60克,冰糖500克,熔化收膏。每晨以沸水冲饮一匙。

 

按: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阴属水,阳属火,水火之功,缺一不可。若缺阳则内寒,若缺阴则内热,本案心脾不足,阴分暗亏,虚火上炎,治当补阴以配阳,正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取保阴煎,六味丸,左归丸之属,皆甘寒滋水添精之品,滋其阴则火自降,譬如残灯火焰,添油则焰光自小也。然滋阴之药无旦夕之效,因阳气易复,阴液难成,故取膏滋沃之泽之,长期服用,则可增进健康,享受天年。

 

整理如下

颜老曰此案为“心脾两虚脉络不畅”,据其病史,脉舌,用药,按语等辨为“气阴(血)不足,肾虚肝旺”较妥。

 

主诉:近年面热头晕,足痛心悸,口唇干燥。

病史:长年劳心,近年出现诸多问题,现症:

1.初心悸(查心肌炎),继而胃出血。

2.血压偏高。

3.两膝酸痛,行走困难。

4.面部烘热,口唇干燥。

检查:脉细弦,舌红苔薄。

辨证:气阴(血)不足,肾虚肝旺。

治法:益气养阴(血),固肾平肝。

处方:八珍汤,参麦地黄丸,左归丸,二仙汤等化裁。

黄芪300   白人参西洋参各60  太子参丹参各150   珠儿参90   茯苓90      白术90   炙甘草45  归芍各90   二地各200   麦冬90     五味90克山药90      山萸90    泽泻90      丹皮90克怀牛膝90   龟板120  龟鳖胶各60   玉竹120克百合90     女贞子90   石斛90   草决明300克桑枝150    木瓜90   鸡血藤150     仙茅90克仙灵脾180  枣仁150  柏子仁90      远志90克灵芝120    浮小麦300  大枣90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冰糖500克,烊化收膏。每晨以沸水冲饮一匙。

 

方药解析:

1. 生晒参-西洋参-太子参-丹参-珠儿参。

诸参相伍,益气养阴(侧重滋阴),活血化瘀。好记忆,疗效佳。

2.血虚夹热,四物汤去川芎,加丹参。

3.阴虚内热,左归丸去鹿胶,菟丝子之温燥,增鳖甲胶加强滋阴之力。

4.滋阴药-玉竹、百合、女贞子、石斛配温阳药-仙茅、淫羊藿,取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以达阴阳平衡。

5.安神用枣仁,柏子仁,远志,灵芝。其中远志辛苦,微温,加入大量滋阴药中,不嫌其燥,反助诸药之功,增交通心肾,安神定志之力。

6.重用黄芪300克,益元气,固根本,驾驭诸药。

7.重用草决明300克,取其甘苦寒之性,有清肝泻火,平肝

潜阳,清热润燥作用。亦谓之有“降血压,降血脂”之功。

8.浮小麦,大枣,甘草为甘麦大枣汤,治血虚脏燥证,非妇女专用,男性亦可用之,只要辨为血虚夹热,神志不宁者。

重用浮小麦300克,甚至500克皆可。

9.天生术即野生白术,产于浙江省于潜,昌化,天目山一带。作用与白术同,补气健脾稍胜之。

10.珠儿参,味苦,甘,寒。清热养阴,散瘀止血,消肿止痛。主治热病烦渴,阴虚肺热,衄血,胃痛,月经不调,风火牙痛,咽喉肿痛等。

 

 

第二案·心脾两虚肺肾不足案(心动过缓)

袁先生

膏方   戊寅冬订

胃病有年,饮食不为肌肤,碧梧翠竹,形体消瘦,青年时劳伤宿瘀,腰膂痠楚,复以主掌金融,心肺交损,呛咳多痰,心动过缓,夜分少寐,纳食不馨,脉细缓,舌黄干苦。亟为悦心健脾,益肾坚骨,固本清源,制膏常服,为来春立健康之基,戒烟能获事半功倍之效。

吉林参西洋参各60克(另煎冲)          川断仲各90克怀牛膝90  枸杞90   川象贝各60    苡仁300克太子参150  紫河车60  丹参150克 炒二术各100克远志90     狗脊90    二冬各90   五味子90克南北沙参各90          生地300克(蛤粉30克同拌)玉竹150    茯苓90      耳环石斛冬虫夏草各30克(另煎冲)    黄芪300    炙甘草45   枣仁120克当归90    赤白芍各90  百合90    净萸肉90克山药150   制首乌150   法半夏90  化橘红60克 鸡内金90  砂仁24    杏桃仁各90  菟丝子90克鸡血藤90  香元皮90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龟胶90克,鹿胶90克,及冰糖500克,烊化收膏。每晨以沸水冲饮一匙。

按:肾主水,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心赖之君主以明,肺赖之治节以行,脾胃赖之济仓廪之富,肝胆赖之资谋虑之机。本案虽有心、肺、脾多脏不足,阴分暗亏,然固本清源之法,当以滋肾养阴为急,故取左归丸合不老丹益肾固骨,意在肾精充足,则五脏自能安定。不老丹载自《儒门事亲》一书,方用苍术健脾助运;何首乌养阴血,补肝肾;杞子滋养肾阴,清虚热。三味合方,肝、脾、肾同调,健脾而不燥,滋阴而不腻,常服能乌须驻颜,明目延年,为养生益寿名方。

 

整理如下

主诉:长期劳心,体弱多病,近年加重。现症:

1.形单体瘦,心动过缓。

2.纳呆运迟,有慢性胃病。

3.咳嗽多痰。

4.夜寐不安。

5.腰部陈年扭伤,酸楚不适。

检查:脉细缓,舌黄干苦。

辨证:心脾两虚,肺肾不足,痰热内蕴。

治法:悦心健脾,益肾坚骨,清热化痰。

处方:香砂六君子汤,生脉散,左归丸,四物汤,苇茎汤等化裁。

黄芪300              人参西洋参各60克(另煎冲)太子参丹参各150   南北沙参各90       茯苓90克二术各100   炙甘草45  化橘红60  法半夏90克香椽皮90    砂仁24    二冬各90  五味子90克生地300克(蛤粉30克同拌)  山药150    山萸90克枸杞90    制首乌150    鹿胶90   菟丝子90克怀牛膝90   龟胶90    当归90   赤白芍各90克川断仲各90  鸡血藤90  狗脊90     苡仁300克杏桃仁各90  川象贝各60克 耳环石斛冬虫夏草各30克紫河车60   玉竹150   百合90      远志90克枣仁120    鸡内金90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加龟鹿胶,冰糖500克收膏。每晨以沸水冲饮一匙。

 

方药解析:

1.黄芪重用300克,益元气,固根本,驾驭诸药。

2.人参-西洋参-太子参-丹参-南沙参-北沙参

诸参伍用,益气养阴(重在滋阴清热),好记忆,疗效上乘。

3.香砂六君子汤中之砂仁轻用24克,虑其辛燥伤阴助热。

4.生地用蛤粉拌者,取其肺肾同调,滋肾凉血,清肺除痰。

5.四物汤去川芎,加丹参,取养血活血凉血之效。

6.腰部陈年扭伤,以川断仲,鸡血藤,狗脊治之,有固肾精,祛风湿,活肾络之用,且药性偏温,以助血运。其中川断-杜仲为补肝肾,强筋骨之药对。

7.止咳取苇茎汤中之苡仁、桃仁清湿热,化瘀浊;加杏仁降肺气,止咳嗽;加川象贝清热化痰;加耳环石斛、玉竹、百合滋肺肾之阴;加冬虫夏草、紫河车温肺肾之阳。其中杏仁-桃仁为气血同调之药对;石斛-冬虫夏草为肺肾阴阳同调之药对。

8.枣仁-远志,为养血安神,交通心肾之药对。

9.查《儒门事亲》之不老丹组成:苍术,何首乌,地骨皮。颜老谓不老丹组成“苍术,何首乌,枸杞”。其实地骨皮与枸杞乃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地骨皮是枸杞树之根,枸杞为枸杞树之实。地骨皮清虚热,枸杞子固肾精,不可误也。此处颜老可能用了联想记忆,如香砂六君子汤中之香用木香、檀香、香附等皆可也,只不过须辨证用药而矣。

 

 

 

 

 

 

第三案 心脾交损瘀阻络脉案(上消化道出血)

岑先生

膏方  戊寅冬日订

掌一区人民之福利,日理万机,心脾交损,复病于胃,三次黑便,瘀浊未得宣散之路,营卫不和,夜寐多梦,便溏完谷,脘次饱胀,血压有欠稳定,心悸腰楚,脉弦数,舌苔薄腻,口苦气秽。治当调气活血,悦心健脾,益肾宁络,剿抚兼施,却病延年,最防犯实实之戒。

 

西洋参人参各60克(另煎冲)  蒲公英90  蒲黄120克丹参150    黄连45    远志90    炒枣仁150克莲子心45   狗脊90   川断仲各90    茯苓90克百合90     川楝90   怀牛膝90      白芍90克姜山栀90   佛手60    枳壳60      当归90克太子参150  熟地200   五味子90     麦冬90克乌药60     香附90     砂仁45    炙甘草45克灵芝90     柏子仁90  鸡内金90    枸杞90克菟丝子90    大枣90    玉竹150  夜交藤150克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龟,鹿,驴胶各60克,冰糖500克,烊化收膏,每晨沸水冲饮一匙。

按:劳心费神,心脾受损,黑便三次,瘀血痰浊阻滞未化。最防犯实实之戒。本案以西洋参与人参清补气阴,合生脉散养心安神,而以丹参饮、百合饮、金铃子散安脾和胃,重用蒲黄合蒲公英宣化瘀热,殆以瘀热不去,血络不宁,实为此方之关键。本方可作虚实夹杂之慢性病例在攻补之间的选择方药上之参考,亦为治疗血证之经验范例。

 

 

 

 

 

整理如下

主诉:长年劳心,精力不济。现症:

1.胃病多年,腹胀便溏,夹未消化食物。近黑便三次。

2.夜寐多梦。

3.心悸怔忡。

4.腰酸不适。

5.血压不稳。

6.口苦口臭。

检查:脉弦数,舌苔薄腻。

辨证:心脾交损,气血不和,湿瘀阻络。

治法:养心健脾,调和气血,利湿化瘀。

处方:八珍汤,丹参饮,生脉散,左归丸等化裁。

西洋参人参各60      太子参150      丹参150克蒲公英90    黄连45  姜山栀90     蒲黄120克茯苓90      炙甘草45   当归90     白芍90克熟地200     麦冬90    五味子90    百合90   玉竹150  枸杞90   龟鹿阿胶各60  菟丝子90   怀牛膝90克 香附90       砂仁45  川楝90     佛手60    枳壳60    乌药60     莲子心45克远志90    炒枣仁150克  柏子仁90   灵芝90   夜交藤150  狗脊90    川断仲各90克 大枣90     鸡内金90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冰糖500克,烊化收膏。每晨以沸水冲饮一匙。

方药解析:

1.便血为急,便血后虚瘀互见,因予诸参:西洋参-人参-太子参-丹参益气滋阴固本,伍蒲公英、黄连、栀子清热,加蒲黄化瘀。其中蒲黄-蒲公英为宣化瘀热之重要药对。

而蒲公英一药,苦,甘,寒,入阳明胃、厥阴肝经。清热毒,溃坚肿,消结核,解食毒,散滞气,至贱而功大。

2.腹胀不除,诸药不效。宣畅胃滞,调达气机是重点,用香附、砂仁、川楝、佛手、枳壳、乌药(上中下三焦同理,肝胃肺肾之气滞兼顾,寒热并用,其中香附-川楝入肝,砂仁-枳壳入胃,乌药入肾,佛手入肝肺脾胃,川楝性寒,其余诸药偏温)

2.补气血,用八珍汤(去川芎白术,虑其辛燥伤阴动血;加阿胶养血止血)。

3.补气阴,用生脉散加百合,玉竹。其中百合-玉竹可视为滋阴药对。

4.强腰肾,用左归丸(去山药,山萸)加狗脊,川断仲。其中川断-杜仲为固肾强腰之重要药对。

5.安精神,助睡眠,止心悸,用远志、枣仁、柏子仁、莲子心、灵芝、大枣、夜交藤。其中莲子心味苦性寒,清心除烦;大枣味甘性温,养血安神。

6.助消化,加鸡内金。

 

第四案·心肾阴亏痰瘀交阻案(冠心病)

郑先生

膏方   戊寅冬至后订

迭经衡法调其血气令其条达,年来已臻正平之境。始见心悸消失,继而癃闭胆道小安,思维敏捷,神采奕奕。惟夜寐欠酣多梦,偶而头晕,膝关节痠痛。脉细缓,舌苔黄腻。仍步前韵,趁冬藏及时调治,以冀却病延年。

人参60克(另煎冲)当归90克 黄芪300  二冬各90克海藻90    灵芝90   赤白芍各90   菟丝子90克大熟地300   五味子90  蒲黄90     葛根120克二术各90    枣仁150   夜交藤150   枸杞90克栀子90     山萸90    丹皮90       泽泻90克山药120   天麻60     紫河车60     半夏90克远志90    茯苓90     青皮60     北秫米90克鸡血藤150  怀牛膝90   桑枝150  制首乌150克巴戟天90  熟女贞90   穞豆皮90   炙甘草45克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龟鹿胶各60克及冰糖500克,烊化收膏。每晨以沸水冲饮一匙。

按:平衡概念在医学上涵盖了代谢、功能、结构三要要素,人体的生命现象就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稽古代先哲们提出的阴平阳秘、相契相济、盈虚消息、致于中和等,看到了生命体中本能地存在一种自稳机制,它就是有名的“制则生化”观点,道出了造化之机巧,天人都具备了相生相克的生存法则,衡法即起源于此。它直接地解决疾病过程中的众多交叉矛盾,最重要的一条发现是适原样作用,且所及面极广,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和感染性疾病,以至于抗衰老,无不显示了衡法的功能,如本案以参、芪、术、葛、青升清洽气,以归、赤、蒲、丹化瘀治血,为立方基础。

 

整理如下

主诉:近年夜寐不安,头晕足痛。

病史:去年服膏方心悸消失,癃闭胆道渐安,精神振作。值冬藏之令,继服膏方巩固。现症:

1.夜寐不安,眠差梦多。

2.头晕间歇性发作。

3.膝关节痠痛。

检查:脉细缓,苔黄腻。

辨证:心肾阴亏,痰瘀交阻。

治法:滋阴固肾,除痰化瘀。

处方:八珍汤,生脉散,六味地黄丸,左归丸,二陈汤等化裁。

黄芪300      人参60克(另煎冲)       茯苓90

二术各90    炙甘草45    当归90   蒲黄90克赤白芍各90  大熟地300  二冬各90克 五味子90克山药120      山萸90    泽泻90     丹皮90克枸杞90克 制首乌150  龟鹿胶各60    菟丝子90克怀牛膝90  青皮60   半夏90      北秫米90克海藻90    栀子90    远志90      枣仁150克夜交藤150  灵芝90   鸡血藤150    桑枝150克巴戟天90    葛根120  天麻60    熟女贞90  穞豆皮90    紫河车60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龟鹿胶各60克及冰糖500克,烊化收膏。每晨以沸水冲饮一匙。

 

方药解析:

1.一般膏方调气血用八珍汤。增黄芪,且多列方首,提示气足-脾可运、血可生、血可运、津可生、津可运。此处八珍汤去了川芎(虑其温燥化热伤阴),加甘平之蒲黄,药生平和,行血祛瘀,兼能止血,颜老喜用(有时加丹参凉血活血)。

2.滋肝肾用六味地黄丸配左归丸。六味地黄丸“三补三泻”,左归丸纯补无泻,两方伍用,符合“扶正而不留邪”之旨,且补肾强精作用倍增,临床我亦常用,确有显效,不可忽视,加制首乌滋肝肾更佳。(大便偏燥用生首乌或二者同用)。

其中枸杞-制首乌为滋肝肾,益精血之药对;龟胶-鹿胶为阴阴同调之药对;此案加了二冬及五味,有参麦地黄丸义,增强了滋阴固肾之力。

3.二陈汤除痰,因素有胆道不利,故陈皮易青皮,疏肝破气,散结消滞。半夏配秫米为半夏秫米汤,出自《黄帝内经·灵枢》邪客篇。用于湿痰内盛、胃不和则卧不安之失眠症,有祛痰和胃,化浊宁神之功。据《内经》述,本方服用,新发病者,覆杯则卧,汗出而愈久病者,三次饮服而愈,可见疗效迅捷。验之临床,对痰湿失眠者确有显效。

特别指出:秫米临床少备,可用苡仁代替亦良。秫米者有谓高粱,有谓糯米,皆误也。实指黄糯或黄米,细小而硬,我国山东,河北及东北各地大量出产。一般超市有售,我地4元一斤。高粱性温,不但不安神,反助热扰神;糯米食后胃呆,反致失眠,故不可误也。秫米性寒,与半夏之温治痰湿之失眠极为合拍。

   海藻咸寒,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利水除湿,加栀子增强清热作用。即二陈汤-海藻-栀子为清热化痰除湿药对。患者夜寐不安,且苔黄腻而知痰热扰心也。

4.远志-枣仁-夜交藤-灵芝,为安神药对,治夜寐不安。

5.膝关节痠痛,因肾虚血弱,风湿阻络所致。故加鸡血藤,桑枝,巴戟天治之。

6.头晕因血虚肝旺,故加紫河车温补精血;加女贞子滋肾阴而凉血;加穞豆皮养血滋阴,平肝除热;加葛根升阳止眩,生津解热;加天麻熄风止眩,平肝潜阳。其中紫河车-女贞子-穞豆为补精血之药对;葛根-天麻为清利头目,止眩镇静之药对。葛根有发散升清之功,天麻有收敛沉潜之用,二者伍用,治头颈肩背强滞不舒效显。

 

第五案·心脾两虚气血不和案(更年期综合征)

杜女士

膏方   戊寅冬订

气血畅通生命之本,人之一身皆气血之所循行,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故曰气主煦之,血主濡之。去冬服膏大有改观,神清气爽,脸色亦华,尚易感冒,脉小缓,舌红苔薄。再拟悦心脾而促生化,藉草木之精华,取胜复之法度,作延年益寿之谋,不亦宜乎。

人参90克(另煎冲)      黄芪300    白术100克防风90    当归90    白芍90     丹参150克川芎90    红枣90  法半夏90      陈皮60克玉竹150   远志90   枣仁150     茯苓90克炙甘草45  山药90   木香45     龙眼肉90克蒲黄90    枸杞90   仙茅90     灵芝150克胎盘一具    川断仲各90   枳壳50    桔梗50克佛手60     熟地300克(砂仁拌)      香附90克湘莲肉90 杏桃仁各90   柴胡90   党参120克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冰糖500克,阿胶,鹿胶各90克,烊化收膏。每晨以沸水冲饮一匙。

按:“气血畅通,生命之本”,为余治学之理论基础,尤其在延缓衰老与治疗老年病、疑难病时作为治法准绳。本案历年从调气活血施治后取得“大为改观”之效果。信而有征,本方以六君子汤加黄芪、木香、香附、砂仁、佛手治“气”,参以柴胡之疏泄、枳壳与桔梗之升降,均为气化而设;以四物汤加蒲黄、桃仁、丹参之治“血”,气血双治,后者还可使补而不腻,小方如此,大方如膏滋者尤需注意及此。

 

整理如下

主诉:平素易感冒。

病史:长期体弱多病,去年服膏调理后,精神增加,面色有华。仍以膏方巩固。现症:疲倦易感。

检查:脉小缓,舌红苔薄。

辨证:心脾两虚,气血不和。

治法:悦心健脾,调和气血。

处方:玉屏风散,归脾汤,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化裁。

黄芪300       云防风90    人参90克(另煎冲)党参120     丹参150   龙眼肉90    当归90克枣仁150    白术100    木香45    炙甘草45克远志90    大枣90      茯苓90     川芎90克白芍90     熟地300克(砂仁拌)        蒲黄90克香附90    佛手60    陈皮60      法半夏90克杏桃仁各90  枳壳50  桔梗50       柴胡90克湘莲肉90   山药90   枸杞90  鹿胶阿胶各90克胎盘一具     仙茅90   玉竹150      灵芝150克川断仲各90

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入诸胶及冰糖500克,烊化收膏。每晨以沸水冲饮一匙。

 

方药解析:

1.易感责之气虚,气虚者血亦不足。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益气养血,以归脾汤为良。去生姜之温,伍四物汤加强调补气血之功。熟地者滋腻碍胃,加砂仁拌之以助运化。人参-党参-丹参(舌红,血分有热,丹参最宜)相伍,益气养血活血,功效增加。

2.桃仁苦平,活血祛瘀,入血分;杏仁降肺气,走气分;蒲黄甘平,药性平和,活血化瘀;三药入四物汤中养血活血,力量倍增;其中桃仁-杏仁为气血双调之药对。

3.香附-砂仁-佛手-二陈汤,调畅中焦气机。

4.取血府逐瘀汤中之枳壳-桔梗-柴胡调畅上下气机。

5.取参苓白术散中之湘莲肉-山药健脾,此为健脾药对。

6.取左归丸中之熟地-山药-枸杞-鹿胶,增阿胶加强养血之功。其中鹿胶-阿胶为温养气血之药对。

7.阿胶-胎盘为调补精血之药对。

8.仙茅-玉竹(舌红,阴虚有热,重用玉竹滋阴清热)为调补阴阴之药对。

9.灵芝健脾安神。灵芝-枣仁-远志为安神定志之药对。

10.川断-杜仲为强腰肾,壮筋骨之药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