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由诗与格律诗

 杂货店伙计 2015-11-07

 

  总有人说,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史诗,比如希腊有“荷马史诗”,古罗马有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等等,就是中国没有。我说中国也有,比如蒙古族的《格萨尔王》、汉族的《黑暗传》等。中国有史诗,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些作品都在讲中国故事。还有一些叙事诗,比如乐府诗《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等,也在讲中国故事。而到了现代,也有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孙毓棠的《宝马》、冯至的《蚕马》等长诗。

 

  讲述中国故事,需要对新诗的形式进行一番研究。谈到新诗,很多人认为只有自由诗,其实还有格律诗。自由诗的例子很多,比如郭沫若的《女神》,就是早期著名的自由诗。艾青写的大部分是自由诗,比如《大堰河我的保姆》,当然里面有节奏有音乐,但它整个是自由诗。但格律诗也不少,比如朱湘的《采莲曲》、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卞之琳的《断章》等都是格律诗。因此,不是只有古代才有格律诗,应该有两种,一种叫做古典格律诗,一种叫做现代格律诗。

 

  那么,这些问题跟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有没有关系呢?我觉得可以联系起来思考,就是不管你是格律诗,还是自由诗,讲的都是中国人的思想、中国人的感情。而且中国诗坛有一个现象,就是在白话文运动之后,依然有好多人写古典格律诗,比如鲁迅、聂绀弩等,但这些作品在平仄、押韵上可能没有那么严格了。这个现象在世界其他国家好像没有,因为我懂的外国语言也很少,不能完全确定。在中国,用文言文来写诗的太多了,用很严格的格律来反映今天中国人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说,中国的古代语言——文言文,只是部分地退出了自己的阵地,它依然存在于今人写的旧体诗中。

 

  我想,旧体诗不是“旧诗”,比如鲁迅写的律诗,形式是旧的,思想是新的。“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这样的作品,其所表现的思想完全是新的,跟时代是紧密结合的。聂绀弩的诗歌同样如此。看来,无论哪种诗体,都可以用来很好地讲述中国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