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文解字》“示”部字

 诗书之华 2015-11-08

《说文解字》“示”部共63字,现根据字义将“示”部字大致分为六类:

一、神祇类,共7字

1、神祇本身或化身:神、祇、祕、社、祏

神:《说文》曰:“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从示申声。” 徐锴 《说文系传》:“天主降气以感万物,故言引出万物也。” 《诗·大雅·云汉》:“敬恭明神,宜无悔怒。” 《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根据这些古文献的解释,“神”指的是天上的神灵,因此神字应归入神祇一类。

 

祇:《说文》曰:“地祇,提出万物者也。从示氏声。”

《义证》:“《韵会》引徐锴本作地神。”《春秋命历序语书》曰:“人皇出于提地之日。”《墨子·天志》:“纣越厥夷居,不肯事上帝,弃厥先神祇不祀。”可见,祇是地神,故属于神祇一类。

 

祕:《说文》曰:“神也。从示,必声。”《鲁颂·(外门内必)宫》有侐笺曰:“(外门内必),神也。”《文选·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乃立灵光之祕殿。”祕殿即神殿。因此,祕即神,属于神祇类。

 

社:《说文》曰:“地主也。从示土。”《孝经》曰:“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偏敬,封五土以为社。”《左传·定公四年》:“君以军行,祓社?鼓。”“社”是指社神,祭土神。

 

祏:《说文》曰:“宗庙主也。《周礼》以郊宗石室。从示石声。一曰大夫以石为主。”段注曰:“柘以宗庙主为本义,以大夫石主为或义是也。”“祏”是宗庙主位,也就是宗庙里供奉的神。由此可见,“祏”字属于神祇一类。

 

2、神祇的行为:示、祐

示:《说文》曰:“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段注曰:“言天县象箸明以示人。圣人因以神道设教。”《义证》:“‘三垂,日月星也’者,徐锴日:‘左画为日,右画为月,中为星也。’馥按:即三辰。”又日:“‘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者,《易·贲》传文,虞翻曰:‘日月星辰为天文也,历象在天成变,故以察时变矣。”“示”是表示上天神灵出现了某种向人们垂示祸福吉凶的征兆,是神祇显灵的行为。

 

祐:《说文》曰:“助也。从示右声。”《易·大有》:“自天祐之,吉,无不利。”朱骏声 《说文通训定声》释“祐”:“据许书凡助为右,神助为祐,其实祐即右之变体,加示耳。”《义证》:“《易·系辞》:‘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子日:‘祐者,助也。”“祐”是上天神灵对人们的祐助,属于神祇的行为。

 

二、祸福类,15字

1、祥福:

福:《说文》曰:“备也。从示畐声。”《祭统》曰:“贤者之祭也,必受其福。”段注曰:“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之谓备。”《诗·鲁颂·祕宫》:“是生后稷,降之百福。”由此观之,“福”属于祥福一类。

 

祿:《说文》曰:福也。从示彔声。《释诂》曰:祿,福也。《诗·大雅·假乐》:“宜民宜人,受祿于天。”“千祿百福。”陈奂《传疏》曰:“福祿義同,於祿言千,於福言百,互词也。”由《说文》以及以上古文献的解释可知,“祿”与“福”是同样的意思,故属于此类。

 

禠:《说文》曰:“福也。从示虒声。“《文选·张衡东京赋》:“冯相观祲,祈禠禳灾。”李善注曰:“谓求祈福而除灾害也。”可见,“禠”即福。

 

禧:《说文》曰:“礼吉也。从示喜声。”桂馥《义证》:“吉,徐锴本作告。告神致福也。”段注曰:“行礼获吉也。”可见,“禧”乃事神受福之意,故应列入此类。

 

祜:《说文》曰:“上讳。从示古声。”徐铉等曰:“此汉安帝名也。福也。当从示,古声。”《释诂》:“祜,福也。《诗·周颂·载见》:“永言保之,思皇多祜。”段注曰:“祜训福,则当与禄褫等为类,而列于首者,尊君也。”“祜”字义亦是福。

 

祥:《说文》曰:“福也。从示羊声。”段注曰:“凡统言则灾亦谓之祥,析言则善者谓之祥。”《左传僖公十六年》:“是何祥也?吉凶焉在?”“祥”即指幸福、吉祥之意,指的是好的徵兆。

 

祉:《说文》曰:“福也。从示止声。”《诗·小雅·六月》:“吉甫燕喜,既受多祉。”“祉”義与福同。

 

祺:《说文》曰:“吉也。从示其声。”《释言》曰:“祺,祥也,祺,吉也。”《毛传》曰:“祺,吉也。”《诗·大雅·行苇》:“寿考维祺,以介景福。”“祺”为吉祥之意,因此列为祥福一类。

 

褆:《说文》曰:“安也。从示是声。”《易》曰:“褆既平。”《汉书·司马相如传》“遐迩一体,中外褆福。”综上,“褆”为平安、福祥之意。

 

祯:《说文》曰:“祥也。从示贞声。”《诗·周颂·维清》:“迄用有成,维周之祯。”《礼记·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祯”与“祥”同意,为吉祥之意。

 

2、灾祸:

?:《说文》曰:“地反物为?也。”段注:“?祸崇禁。现举?省做袄,经传通作妖。”

《左传·宣公十五年》:“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荀子·天论》:“勉力不时,则牛马相生,六畜作祅。”根据这些文献的阐释,“祅”字大约是指事物发生反常的变异,故应将其纳入灾祸类。

 

祸:《说文》曰:“害也,神不福也。从示呙声。”《诗·小雅·四月》:“我日构祸,曷云能榖?”“祸”意为灾难,属于灾祸类。

 

祟:《说文》曰:“神祸也。从示出。”《左传·哀公六年》:“(楚)昭王有疾,卜曰:‘河为祟。’王弗祭。”《庄子·天道》:“其鬼不祟,其魂不疲。”“祟”指的是鬼神给人制造灾祸,故属于此类。

 

禁:《说文》曰:“吉凶之忌。从示林声。”《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禁”即禁忌,不吉。

 

祲:《说文》曰:“精气感祥。从示,侵省声。”《春秋传》曰:“见赤黑之祲。”郑玄注引郑司农云:“祲,阴阳气相侵也。”“祲”的意思是,古人认为象徵不祥的云气,或者说是邪气,因此,应将其归入此类。

 

三、祭祀:共35字

1、祭祀活动:29字

礼:《说文》曰:“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仪礼·觐礼》:“礼山川丘陵於西门外。”可见,“礼”是指向神祈求福祉的一种仪式,属于祭祀活动。

 

斎:《说文》曰:“斎絜也。从示,斉省声。”段注:“《祭统》曰:‘斎之为言斉也,斉不斉以致斉者也。’斎戒或析言,如七日戒,三日斎是。此以戒训斎者,统言则不别也。”《国语·周语上》:“先时五日,瞽告有协风至,王即斎宫。”“斎”指的是祭祀前沐浴斎戒,洁净身心,以示对神的虔敬的一种祭祀仪式。

 

禋:《说文》曰:“絜祀也。一曰精意以享为禋。从示垔声。”《释诂》曰:“禋,祭也。”《诗·周颂·维清》:“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肇禋。”《王力古汉语字典》:“升烟以祭天。”综以上古今字典文献,“禋”可理解为一种祭祀的仪式。

 

祭:《说文》曰:“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段注:“统言则祭、祀不别也。”徐灏笺:“无牲而祭曰荐,荐而加牲曰祭,浑言则有牲无牲皆曰祭也。”“祭”便是祭祀。

 

祀:《说文》曰:“祭无巳也。从示,巳声。”《释诂》曰:“祀,祭也。”《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與戎。”“祀”亦即指祭祀。

 

祪:《说文》曰:“祪,祔,祖也。从示,危声。”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将毁而祭曰祪。”《王力古汉语字典》:“遷舊祖神主於太庙的祭礼。”可见“祪”是一种祭名。

 

祔:《说文》曰:“后死者合食于先祖。从示,付声。”《仪礼·士虞礼》:“死三日而殡,三月而葬,遂卒哭,明日以其班祔。”《王力古汉语字典》:“祭名。奉新死者之神主祭於祖庙。”根据以上古今文献的记载,“祔”应为一种祭祀仪式的名称。

 

祡:《说文》曰:“烧柴尞乃祭天也。从示此声。”《礼记·郊特牲》:“天子适四方,先祡。”郑玄注曰:“所到必先燔柴,有事於上帝也。”“祡”是一种用烧柴来祭天的仪式。

 

禷:《说文》曰:“以事类祭天神。从事类声。”《五经異義》曰:“今《尚书》夏?、欧阳说:禷,祭天名也。以禷祭天者,以事禷祭之。以事禷祭之何,天位在南方,就南郊祭之是也。”《尔雅·释天》:“是禷是禡,师祭也。”“禷”是一种祭名,是因非常事故而祭祀天神,也特指军队出征时候的祭祀仪式。

 

祰:《说文》曰:“告祭也。从示,告声。”段注曰:“《曾子问》诸侯适天子,必告於祖,奠於禰。诸侯相见,必告於禰。反必亲告於祖禰,伏生《尚书》归假於祖禰。皆是也。《周礼》六祈二曰造,杜子春云:造祭於祖也。”《王力古汉语字典》:“告祭。”因此“祰”为告祭之意,故应属于祭祀活动。

 

纰:《说文》曰:“以豚祠司命也。从示比声。《汉律》曰:祠纰司命。”郑注《周礼》曰:“求福曰祷,得求曰祠。此祠與春祭之祠異。《祭法》注曰:“司命小神,居人之閒,司察小过,作谴告者,主督察三命。今时民家或《春秋》祀司命。《风俗通義》曰:“《周礼》。司命,文昌也。今民閒祀司命,刻木长尺二寸为人像,行者擔?中,居者别作小屋,斉地大尊重之,汝南余郡亦多有,皆祠以月者,率以《春秋》之月。”由此可见,“纰”是祭礼的一种。

 

祠:《说文》曰:“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辞也。从示司声。仲春之月,祠不用牺牲,用圭璧及皮幣。”《周礼》:“以祠春享先王。”《公羊传》曰:“春曰祠。”“祠”指的是春天的祭祀仪式。

 

礿:《说文》曰:“夏祭也。从示勺声。”《周礼》:“以禴夏享先王。”《公羊传》曰:“夏曰礿。”《释天》曰:“春祭曰祠,夏祭曰礿,秋祭曰?,冬祭曰蒸。”“礿”是夏天的祭祀仪式。

 

禘:《说文》曰:“谛祭也。从示帝声。《周礼》曰:五岁一禘。”段注曰:“谛(禘)有三:有时谛,有殷禘,有大禘。时禘者,王制春曰汋、夏曰禘、…是也,夏商之礼也;殷禘者,周…以禘为殷祭,殷者,盛也,禘與祫皆合群庙之主祭於大祖庙也;大禘者,…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谓王者之先祖皆感大微五帝之精以生,皆用正岁之正月郊祭之,…云大禘者,盖谓其事大於宗庙之禘。”《言部》曰:“谛者,审也。谛祭者,祭之审谛者也。”“禘”是一种祭名。

 

祫:《说文》曰:“大合祭先祖亲疏远近也。从示合,会意。《周礼》曰:三岁一祫。“《公羊传》曰:“大事者何,大祫也。大祫者何,合祭也。”《王力古汉语字典》:“对远近亲疏的祖先举行合祭。”可见“祫”是一种对祖先的合祭仪式。

 

祼:《说文》曰:“灌祭也。从示果声。”《诗》毛传曰:“祼,灌?也。”一种祭祀仪式,“将酒浇在白茅上,象神饮酒。”“祼”是一种用浇酒来祭祀神祇的仪式。

 

毳:《说文》曰:“数祭也。从示,毳声。读若春麦为(上毳下木)之(上毳下木)。”《释天》曰:“毳,祭也。读若数罟之数,双声也。”故毳为祭祀的一种。

 

祓:《说文》曰:“除恶祭也。从示犮声。”《左传·定公四年》:“君以军行,祓社?鼓。”可见,“祓”是一种除灾求福的祭仪。

 

 

禳:《说文》曰:“磔禳,祀除历殃也。古者燧人禜子所造。从示襄声。”《月令》曰:“三月,命国难,九门磔禳,以畢春气。”“禳”亦是祭名,乃消灾除难之祭。

 

禬:《说文》曰:“会福祭也。从示从会,会亦声。”《周礼》曰:禬之祝號。《周礼》注曰:“除灾害曰禬。”“禬”为祭名,是祈祷消除灾祸的祭祀仪式。

 

禅:《说文》曰:“祭天也。从示单声。”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土单)为祭地,坛为祭天。”段注曰:“凡封土为坛,除地为土单,古封禅盖祇作土单。”“禅”为祭天仪式。

 

御:《说文》曰:“祀也,从示,御声。”《逸周书·世浮解》:“戊辰,王遂御。”御是一种祭祀仪式。

 

秳:《说文》曰:“祀也。从示,(上氏下口)声。”段注曰:“疑秳乃禬字之或体也。”“秳”即“祀”,段玉裁疑为“禬”之或体,因此“秳”属于祭祀活动。

 

禖:《说文》曰:“祭也。从示某声。”《商颂传》曰:“春分玄鸟降,汤之先祖,有(女戎)氏女蕑狄配高辛氏帝,帝率與之祈於禖而生契,故本其为天所命,以玄鸟至而生焉。”《大雅》传曰:“古者必立郊禖焉。”“禖”是古人求子之祭。

 

禡:《说文》曰:“师行所止,恐有慢其神,下而祀之曰禡。从示馬声。”《周礼》曰:“禡於所征之地。”《释天》曰:“是禷是禡,师祭也。”《王制》注云:“为兵祷。”“禡”是一种祭祀仪式名,指古代军队於所止之处祭神。

 

禂:《说文》曰:“祷牲馬祭也。从示周声。”《周礼·春官·甸祝》“禂牲禂馬。”“禂”也是一种祭名,是为馬和其它牲畜祈祷。

 

禫:《说文》曰:“除服祭也。从示覃声。”士虞《礼记》曰:“中月而禫。”段注曰:“中犹閒也。禫,祭名也。與大祥閒一月,自丧至此凡二十七月。禫之言澹,澹然平安意也。”《礼记·丧大记》:“禫而内无哭者,乐作矣故也。禫而从御,吉祭而复寝。”“禫”为祭名,是丧家除服之祭。

 

禓:《说文》曰:“道上祭。从示昜声。”史游《急就篇》曰:“谒禓塞。”“禓”为祭名,道上祭。

 

禜:《说文》曰:“设緜蕝为营,以禳风雨雪霜水旱疠(内中万字大写)疫于日月星辰山川也。”《左传·昭公元年》:“山川之神,则水旱疠疫之灾於是乎禜之;日月星辰之神,则雪霜风雨之不时,於是乎禜之。”禜乃祭名也。

2、祭祀地点:2字,

beng:《说文》曰:“门内祭先祖所(半包围结构,方方)皇。从示,彭声。”段注曰:“舊所下有以,今依诗、《尔雅》音义。”《诗》毛传曰:“祊,门内也。”《郊特牲》曰:“索祭祝於祊,不知神之所在,於彼乎,於此乎;或诸远人乎。祭於祊尚曰求诸远者與。”依以上文献记述可知,beng是祭祀先祖的处所,故属于祭祀地点类。

 

祖:《说文》曰:“始庙也。从示,且声。”《释诂》曰:“祖,始也。”由此观之,“祖”乃宗庙之意,属于祭祀的处所。

3、祭祀者:1字

祝:《说文》曰:“祭主赞词者。从示,从儿口。一曰从兑省。”《诗·小雅·楚茨》:“祝祭于祊,祝事孔明。”根据《说文》的解释,“祝”指的是祭祀的时候主赞词的人。

4、祭品:3字

糈:《说文》曰:“祭具也。从示胥声。”段注曰:“《山海经》、《离骚》经皆作糈。玉逸曰:‘糈,精米,所以享神。’郭璞曰:‘糈,祭神之米名。’”“糈”是祭祀时候用来飨神的米,属于祭祀用品。

 

桭:《说文》曰:“社肉,盛之以蜃,故谓之桭。天子所以亲遗同姓。从示辰声。”《春秋传》曰:“石尚来归桭。”《五经異義》曰:“古左氏说:(左月右辰),祭社之肉,盛之以蜃。”“桭”是指祭祀时的祭肉,属于祭品。

 

祴:宗庙奏械乐。从示戒声。”《周礼·春官·笙师》:“以教祴乐。”郑玄注:“祴乐,祴夏之乐。…宾醉而出奏祴夏。”“祴”乃古乐章名,于祭祀时演奏,故亦列入祭祀用品一类。

 

四、祈祷:共3字,

祈:《说文》曰:“求福也。从示斤声。”《尔雅》:“祈,叫也。”郭璞注:“祈,祭者叫呼而请事也。”孙炎曰:“祈,为民求福,叫告之词也。”“祈”是人们对上天或神鬼的祈求,属于祈祷一类。

 

祷:《说文》曰:“告事求福也。从示寿声。”《周礼·春官·小宗伯》:“祷祀于上下神示。”郑玄注:“求福日祷。”《论语·述而》:“子疾病,子路请祷。”“祷”指的是人们事神求福消灾的行为,亦属于祈祷类。

 

橊:《说文》曰:“祝橊也。从示畱声。”段注:“惠氏士奇曰:《素问》黄帝曰:‘古之治疾病,可祝由而已。祝由,即祝榴也。已,止也。’”可见,“橊”指的是人们为摆脱疾病而向神灵祈求的行为,故属于祈祷一类。

 

五、人对神祖的态度:共2字,

祗:《说文》曰:“敬也。从示氐声。”《义证》:“《孔子闲居》引 《诗》:‘上帝是祗。’注云:祗,敬也。”“祗”指的是人们对神灵恭敬的态度。

 

禛:《说文》曰:“以真受福也。从示真声。”段注:“此会意形声两兼之字。”徐灏笺:“稹,诚也。以真受福,谓以至诚感神而致福也。”“禛”指人们因真诚的态度而得到神祇的福祐,故亦属于人对神祇祖先的态度这一类。

 

六、其它:共1字,

祘:《说文》曰:“明示以(上竹下弄)。从二示。”《逸周书》曰:“士分民之。均分以祘之也。读若(上竹下弄)。”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按,四横六直,象角瓜之形,实即(竹弄)之古文也。”“祘”是计算的意思,因与其余“示”部字意义均不同类,故自成一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