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克兰的军事工业*

 飘影23号 2015-11-08

他曾是世界第三核大国,自废核武器,却成就了中国当代军工

乌克兰的军事工业是相当的发达,继承着战斗民族的传统,其武器装备也是世界领先地位。苏联军事工业在乌克兰的投资、资源分配很大,苏联时期的乌克兰军事工业占原苏联国防潜力的30%。乌克兰是世界上第6大战略导弹生地,苏联超过一半的地对空导弹和战略导弹都是由乌克兰生产。其中就包括曾经的死亡列车(史上最神秘恐怖的火车,消失若干年之后,竟然又要重回铁轨)。

而且乌克兰还是苏联时期的核武器库,将近一半的核武器都部署在乌克兰,而在苏联解体后,独立出来的乌克兰继承了大半数核武器成为当时世界第三的核大国(它曾经是世界第三核大国,数量远超中国,排在美国俄罗斯后面),但由于种种原因,乌克兰人却废掉了这些核武器。而且乌克兰建造军事舰船的能力很强。苏联拥有6个建造大型水面舰只的造船厂,其中有3个位于乌克兰黑海沿岸。

不过在苏联解体后,由于缺乏技术和资金的保障,军工企业科技人员流失严重,致使乌克兰军工企业转型成民用企业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已转产的军工企业的效益很差。特别是一些尖端行业,大量一流的工程师收支并不平衡,于是美国、德国、以色列等国科研机构纷纷派出专家前往乌克兰,以优厚条件招揽人才。中国也加入了这一轮人才争夺,一些留苏专家学者通过学术交流、个人友情联络等多种形式,从乌克兰请到了不少顶级专家。

在这段难得的时期,中国主动出击,目的性很强,直奔军工领域的关键技术,通过个人关系转让其技术成果。马上就有大批的乌克兰专家赴华,介入具体项目。中国当时的基础技术比较落后,刚开始技术交流的层次比较低,规模也比较小。后来,中国用轻工产品交换先进设备,乌克兰专家开始大规模赴华。来华的都是苏联时期的老同志,这些人重视中苏友谊,生活要求不高,工作严谨,技术、材料很爽快地提供,甚至掏心掏肺。

上世纪末,中国从乌克兰购买了三艘有代表性的大型舰船,至今仍然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他们也有“乌克兰三舰客”之称。他们的中国名字对于我们毫不陌生:“雪龙”号破冰船、“青海湖”号综合补给舰和“辽宁”号航空母舰。虽然历史让乌克兰从第三核大国走向了落寞,但乌克兰的军工却对中国现代化军事科技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