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副对联 七个名人典故

 苏迷 2015-11-08
潘君明
  理学程朱,辞章元白;德性曾闵,家世金张。历史上的许多名人,都有特殊的学问与业绩,或伴有一个或多个典故。诗联中一提到某某,人们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联语用词讲究精炼,用典是常有的事。这副联语二行、四句、十六个字,用了七位名人、两个姓氏的典故。可谓用典多多,这在联语中是少有的。
  上联“程朱”:程,指北宋理学家程颢(公元1032-1085年)、程颐(公元1033-1170年)兄弟俩,为理学的填基人,世称“二程”,有《二程全书》传世。朱,指南宋理学家朱熹(公元1130-1200年),他从“二程”学说发展为完整的理学体系,为理学之集大成者,后人辑有《朱子大全》等书。他们三人提倡性理之学,学说基本一致,称为“程朱”学派,故后人以“程朱”代指理学学派。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公可谓笃信程、朱矣。”
  “元白”:元,指元稹(公元779-831年),字微之。唐代诗人。白,指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两人非常友好,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诗来诗往,相互唱和,风格一致,号为“元和体”,世称“元白”。《旧唐书·元稹传》:“稹聪警绝人,年少有才名,与太原白居易友善,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
  下联“曾闵”:曾,指曾参(约前505-前535),字子舆。孔子得意门生,以孝行著称。他严于律己,注重内省修养,一贯奉行忠恕之道,著有《孝经》。闵,指闵损,字子骞,孔子弟子,他与曾参一样,也躬行孝道。后世以“曾闵”并称。汉蔡邕《陈留太守胡公碑》:“孝于二亲,养色虽意,蒸蒸雍雍,虽曾、闵、颜、莱,无以尚也。”元稹《阳城驿》诗:昔公“孝父母,行与曾闵俦。”
  “金张”:金,指金日磾,字翁叔,本匈奴屠休王太子,后为西汉大臣。张,指张安世,字子儒,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张汤之子。西汉大臣,拜大司马。金张两家教子有方,子孙世代为官,七世显荣。后用以显宦的代称。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娄芳华》“:我家小娘子出身矜贵,门楣王谢,甲第金张”。“张金”,也指名门望族。
  这副联语,上联说学问,理学首推程颢、程颐两人,学理学应读他俩的书。辞章”,此指诗歌的文体。学“诗要学元稹、白居易,两人作诗也好,友谊也深。“程朱”、“元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下联说做人。要像曾参、闵损那样,注重自己的修养,讲究德性,尊敬长辈,孝顺父母。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好子孙,成为人才,像“金、张”两家那样,家门孝道,世代兴旺。
  撰联并书者蒋炳章(公元1864-1930年),字季和,别号留庵。吴县(今苏州)人。光绪戊戌(1898年)进士,为翰林院编修。工书、善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